梁海峰
摘要:自美國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后,就被運用于一線教學過程中。中學思想政治教學應該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中心,尊重學生個性,認識學生智能差異,促進學生智能全面發(fā)展。在本文研究過程中,筆者即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并將其運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以提升思想政治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2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倡導多元化的評價學生。國內外諸多學者同樣認為,多元智能理論已經成為未來教育改革的發(fā)展方向。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面,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及“高考指揮棒”的重要影響,部分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課可有可無,學習內容也往往較為空洞。教師往往重視學生語言智能和數理邏輯職能的培養(yǎng),而直接忽略學生自我認知智能、人際關系智能,空間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等方面。在本文研究過程中,筆者即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并將其運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以提升思想政治教學有效性。
一、多元智能理論相關概述
1、多元智能理論概念
(1)智力
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始,為追求教育高質量與受教育的平等機會,美國教育界以及心理界專家學者就開始不斷努力。Gardner認為智力應該囊括多種能力,而不應該由特殊的核心能力組成,其應該是多維形式與相對獨立行使最終呈現出來。哈佛大學Gardner在其著作《智力的結構》中之處“智力”主要是指“在特定的經濟文化背景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面臨問題和生產創(chuàng)造社會需要的有效產品的能力”
(2)多元智能理論概念
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Gardner在針對傳統(tǒng)智能一元化理論,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并認為人的智能結構應該由八個要素組成: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技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能力、視角空間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我觀察智能等。1985年,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出版《課堂中的多元智能——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在此書中,阿姆斯特朗將Gardner的八項智能因素應用到教學實踐活動中,并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理論——案例——方法“的教學模式。由于這種教學模式易于操作,且實用性較強,對很多教師和學者都產生眾多影響。
2、多元智能理論特征
多元智能理論基本上面包括四個層面的內容:
(1)每個個體擁有多種智能
當前,皮亞杰的認知理論和Gardner的智能理論對中國教育界影響極大。Gardner認為每個個體都會包括多種智能,且這些智能同等重要。學習者在離開學習場所后是否表現依舊良好,取決于其是否能夠良好的運用其它智能。因此,Gardner認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對所有智能因素一視同仁。
(2)每個個體智能各具特點
根據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可知,每個個體可以同時擁有多種智能,但智能的表現形式、表現程度以及組合方式完全不同。因此,我們無法尋找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來衡量個體的智能是否優(yōu)秀,只能據此判斷每個個體在哪個方面會更加成功。基于這一認識,教育家倡導學校、教師以及家長應該關注學生成長,為學生不同智能因素發(fā)展提供機會。
(3)個體智能發(fā)展方向受環(huán)境和教育影響
前文已經提及,每個個體同時擁有多種智能,但人類智能發(fā)展方向和發(fā)展成帝受環(huán)境和教育變化影響呈現出明顯差異。
(4)多元智能理論倡導多元化視角
個體智能由多種同等能力構成。Gardner提出人類個體擁有多種智能的觀點,不僅僅反映出多元智能的基本特點,更是多角度分析智能問題的新視角?;谶@一基礎,人類還存在幽默、認知、動機、靈感以及第六感等等多種其它智能。
二、多元智能理論運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具體策略
1、構建思想政治差異化教學
差異化主要是指把握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提供適合的教學模式。多元智能理論的精髓即在于此。首先,教師應該把握學生的綜合情況,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準備水平、學習風格以及智能強弱項,這是教師差異化教學的重要基礎;其次,制定差異化、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這是教學流程設計的重要依據,更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第三,設置有選擇性的作業(yè)。作業(yè)是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和知識空白點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課堂課外的重要眼神。教師在設計作業(yè)過程中,可以采取基礎題、提高題以及拓展題的綜合作業(yè)體系。
2、構建思想政治多元化教學
構建思想政治多元化教學主要是指將學生置于情境化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情景體驗,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希望能夠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首先,創(chuàng)設特定情境,教師應該根據主客體之間的情感氛圍,為學生思想政治學習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情感參與、認知活動能夠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發(fā)展智力;其次,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模式。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傳統(tǒng)一的紙幣測驗無法全面評價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情況和知識掌握程度。在此情況下,多元智能理論倡導“過程性評估”,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探索,建立開放性、情境化的教學評價模式。
總結
基礎教育改革在不斷深入,多元智能理論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論支撐,為我們轉變教育理念、促進素質教育作用意義重大。多元智能理論強調理性分析學生強弱項,利用創(chuàng)新思維和多元教學策略進行教學。相比于國外教學實踐,國內教師由于諸多因素限制,多元智能理論運用于思想政治課堂還存在諸多不現實因素。但教師仍然可以借鑒相關理論內涵,設計相關教學策略,以不斷提升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加德納著.蘭金仁譯.智能的結構[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
[2]朱麗東.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探索.2007.3.
[3]周慧芳.多元智能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整合[J].湖南冶金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4.
[4]魯麗萍.淺談英語閱讀教學與音樂的整合[J].當代教育論壇.2011.11.
[5]李小玲.英語教學新途徑—任務型教學[J]甘肅高師學報.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