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林
【摘? ? 要】作為貫穿整個中小學階段的重要基礎性學科,小學語文一直備受家長和師生的關注。而詩歌教學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也需要教師予以重視、積極探討高效可行的教學方法。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詩歌學習效率成為我們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小學語文? 詩歌教學? 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3.193
作為學生學前和中學的重要過渡階段,小學這一時期的教學成效一直影響著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習不僅僅是課本知識,更是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形成階段,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從學前切換到小學模式,讓他們對此產生興趣、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成為小學教師要面對的首要問題,而針對語文這門學科來說,如何要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詩歌之美,也是我們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引導學生和家長正確認識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地位和價值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由于小學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對有限,很多家長和學生都會以背誦為重點,但這樣對學生的學習是不利的,不能讓他們感受到詩歌之美。為了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順利開展,我們應該先讓學生和家長樹立正確的觀念,合理認識詩歌教學的地位和價值。
(一)小學階段的詩歌教學對學生今后語文學習的有益影響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詩歌教學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板塊。無論是小學、中學,學生只要學習語文,就離不開學習詩歌。因此詩歌這一板塊在應試教育的今天也是重要的考點,所以詩歌學習也具有切實意義。
但眾所周知,語文學科的學習,特別是詩歌的學習并不是可以“突擊”的,它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如果學生能夠在小學階段就對詩歌產生濃厚的興趣,有意識地在教師和家長的引導下認真學習相關的知識,便能很好地掌握更多詩歌,也會對今后的詩歌學習之旅抱有信心和決心,在整個學習階段積累更多的詩歌知識,在應試時的考試競爭力也就更強。
(二)詩歌對學生個人成長的促進作用
詩歌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學體裁,從古至今有很多好作品留存于世。而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收獲不僅僅是一個個冰冷的字符,更是詩人面對生活中種種體驗所發(fā)出的感慨,而這個過程也是對學生個人心靈的歷練和進化。
比如小學課本里包括了蘇軾的《題西林壁》,最后兩句是流傳于世的佳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不僅僅是感嘆山峰,也是抒發(fā)作者對世事的理解:當我們深陷其中時,便難以看清事件本身,不能夠保持客觀。這樣蘊含哲理的詩詞,能讓學生更好地與周圍生活相聯系,找到生活中對應的哲理,凈化自己對于事件的認知。這充分說明,詩歌教學不僅僅是為學生的成績服務,也能讓學生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更加接近先賢的思想,學到詩歌背后的哲理,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二、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課堂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在引導學生和家長正確認識詩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后,我們應該“趁熱打鐵”,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課堂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一)結合詩歌意境,合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小學階段學習的詩歌較為簡單,我們可以根據詩歌的內容進行分類,比如寫自然景觀的有杜甫的《春夜喜雨》,寫四季的有孟浩然的《春曉》,寫植物風光的有賀知章的《詠柳》……這些詩歌對于學生來說較好理解,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按照這樣的分類方式,對自己所學習的詩歌進行分類,將自己喜歡的詩詞句子摘抄在卡紙上,張貼在教室的四周,根據詩歌的分類還可以剪貼相關的卡片,比如花朵、雨景等等,這樣能讓學生在閱讀欣賞詩歌時有更豐富的視覺體驗,激發(fā)他們持續(xù)了解詩歌的動力,還可以配上自己拍攝的相關景觀的圖片;到了高年級,學生還可以以隨筆或散文的方式抒發(fā)自己對于這些詩歌的認識和看法,這樣的形式能讓學生不僅僅是被動的欣賞或者學習詩歌,更能主動地去了解詩歌、了解詩人寫作背后的故事,尋找一種思維上的共鳴。這樣的學習方式能讓學生對所學詩歌更了解,對詩歌的學習也更加投入。
(二)創(chuàng)設各種有益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們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也不例外。圍繞詩歌學習,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更多有益的活動。針對小學學生喜歡表現自己的特性,我認為課堂小競賽完美符合了我們的教學設想。在我的教學實踐中,針對詩歌的學習課堂,我總會搞一些特色小比賽。比如我們教學完《靜夜思》后,為了讓學生以此為開端愛上詩歌學習,我鼓勵大家回家給父母講述一遍這首詩的意思,并以這件事為主題寫一篇周記。這樣的方式既能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又于無形中提升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最終將由全班投票選出實踐效果最好的一名同學。有一位學生的家長還在學生的周記后寫上了自己對于孩子展示的客觀評價,獲得了各位同學的一致好評。而在學生進入中高年級,有較多的詩歌儲備之后,我們可以開展主題類“詩詞大會”。由于《中國詩詞大會》是當下熱門的詩詞類文學節(jié)目,很多學生也都非常關注。為了迎合學生的喜好,也是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將這樣的形式引入了課堂,并對賽制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在主題類“詩詞大會”里,我將學生隨機分為各個小組,每個小組由幾人組成,最終小組實行累進積分制,得分最高的小組即為獲勝小組。我將賽程分為幾個板塊的比拼,主題主要是花、季節(jié)、雨等等,我們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背誦相關詩句,背誦正確且多的小組就可以得分。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當中,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而比賽這樣的形式也能讓學生更好地展現自己的學習能力,讓我們能夠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對上一階段的教學計劃進行合理的修改和調整,讓它更適應現今學生的學習狀況。此外,在獲勝小組的獎項設計上,我們可以圍繞詩歌這一主題。我曾經送給第一的小組一本《詩經》,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在詩歌學習中形成一種良好的循環(huán),學習之后可以參加比賽,參加比賽獲獎又可以繼續(xù)學習,這種理想的學習模式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得更多。
三、結束語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詩歌教學中,如何打開學生的“興趣之門”,是我們身為教師應當著力解決的首要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合理引導學生和家長正確認識詩歌學習在今后應試和個人成長中的積極作用,此外還要不斷根據學生的成長狀況合理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比如比賽和裝扮形式的活動就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可以通過學生的具體表現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狀態(tài),對已有的教學規(guī)劃進行調整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