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昌
【摘? ? 要】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之下,人們對于教育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我們會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教育中,應該選用怎樣的教學模式。教師們也紛紛改變了其教學觀和教學法,以便保證教學也能不斷進步。
【關鍵詞】課堂導入? 小學教育? 道德與法治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110
在時代迅猛發(fā)展的背景之下,也為國家的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條件以及不斷創(chuàng)新的思想。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在教育領域不斷投入了大量的財政支持以及豐富的教學資源。但教育相關部門對教師的要求以及對教學質量的關注也漸漸提高,因為教學質量的高低是直接決定教學是否成功的因素之一,這意味著教師們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及不斷尋求優(yōu)良的教學法,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有效進行。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摒棄只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的教學觀,因為這樣只會使教師失去教學的意義。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課堂導入模式,能夠使教師更好地教學。
一、抓住學生學習的勁頭
教育是每個人一生中必須經(jīng)歷的一個過程,其對人們?nèi)蘸蟮膶W習和生活都有極大的影響。而學生在學校里所受的教育不僅能使他們學到相應的知識,還能使他們具有高尚的道德以及端正的思想態(tài)度。教師是學生在學習時代接觸最多的一個角色,其對學生的影響不亞于家長對父母的影響。據(jù)調查了解,很多學生更愿意聽信于教師的教導。因此在學校里,每一位教師不僅要給學生講解知識還要不斷促進學生端正其思想態(tài)度,這樣才能使學生不僅學習到相關的知識,還能做一個具有高尚的道德并且能立足于法治社會的好學生。雖然社會在迅猛發(fā)展的狀態(tài)下不斷進步,但這也為社會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相比發(fā)展緩慢的時代,現(xiàn)在的社會比較復雜且混亂,因此倡導法治文明的道德社會成為了新世紀的發(fā)展主題,也是每一個公民必須重視的問題。學校教育和社會有極大的接軌,學校是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的場所。教育質量的高低能直接影響社會人才的水平,也間接影響了社會的發(fā)展。近些年,幾乎所有地區(qū)在小學時期都開設有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這就體現(xiàn)了道德與法治對一個學生的重要影響,以及此門學科對社會的意義。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和生活有極大接軌的學科,它源自于生活并還原生活,部分小學教師在教學這門學科時依然采用固守的教學法,即直接切入主題教學新課,這樣的教學法不僅不能保證高效的教學效果,還會使學生漸漸失去學習的動力。因為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比較陌生,如果教師直接授課只會讓學生感到比較唐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之前,需要給學生做一定的鋪墊,即采用課堂引入的方式引領學生學習。
已有部分地區(qū)的教師采用課堂導入的方式引入此門學科的教學,并取得了超乎尋常的效果。課堂導入即在上課伊始以教師個人的教學形式引領學生進入新課,并保證學生具有學習新課的狀態(tài)。課堂導入是教學過程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能決定于本堂課的教學狀態(tài)和質量,雖然課堂導入并不是執(zhí)行每一堂課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但其是優(yōu)質課堂必須具備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在課堂引入的過程中教師會將新課和學生之前所學的知識結合起來,使學生自然地進入新課的學習。根據(jù)國家的相關規(guī)定,大部分地區(qū)每堂課的時間在四十分鐘左右,雖然每堂課的時間在足足有四十分鐘,但其實學生們學習的時間遠遠不足四十分鐘,尤其是小學生。因為大多數(shù)小學生都具有好玩的特點,他們熱衷于游戲活動,很多小學生在上課伊始依然停留在課間游玩的樂趣之中,這就導致在課堂上很多學生的精力并不投放在學習之上,從而嚴重影響整堂課的執(zhí)行。分析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材,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中包含有大量的文字內(nèi)容,大多數(shù)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并且比較躁動,他們無法靜下心來學習。倘若教師在剛開始上課時就給他們講解大量的文字內(nèi)容,勢必會影響學生的接受情況。而如果采用課堂導入的方式引入新課,就會給予學生緩和的機會以及接受新課的空間,利用課堂導入的方式引領學生學習新課,就會抓住學生學習的勁頭。相關教育心理學資料顯示,當學生有學習的勁頭時,其學習是最有效的,因此只有教師緊緊地抓住學生學習的勁頭,才能保證學生學習的激情。
二、保證教師和學生的互動
小學時期是學生人生之中的第一個啟蒙學習時期,其學習的情況能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小學教師每天面對的是一群活潑的小學生,這就要求小學教師的教學要更加活化。然而很多小學教師的教學總是呆板、生硬,這導致小學教學失去了其意義,導致小學教師課堂氣氛沉悶的原因不只因為教師的教學方法固守,還因為教師缺乏和學生的互動。部分小學語文教師認為教學過程就是他們的“獨角戲”,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缺失了學生參與的教學都是沒有靈魂的教學。要想完整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并保證學生能學到相關知識,一定要融入學生的參與于其中。只有學生參與進教學中,才能保證他們進入了學習的狀態(tài),倘若學生并沒有參與進教學中,只能表明其被“邊緣化”。然而學生學習的參與度也能直接決定于學生的學習質量,它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為了保證學生的參與度,教師一定要多和學生互動。
在教學道德與法治時,教師都會遇到講述大量文字內(nèi)容的時候,這時候很多學生難免會走神。如果教師和學生始終保持互動就能使學生維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避免學生走神的現(xiàn)象發(fā)生。而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課堂導入,就能保持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我們都知道導入新課的目的是避免學生唐突地進入新課,讓學生在和教師互動的前提下進入新課的學習。很多教師在導入新課的時候會給學生提問、或引導學生復習、或采用引導學生欣賞圖片觀看視頻等方式引入新課,這些引入新課的方式都能保持學生和教師的互動聯(lián)系,使學生不要遠離學習的“頻道”。同時課堂導入也是教師和學生保持互動的最佳形式,這樣就能將學生從課間游玩的狀態(tài)中拉回學習的狀態(tài)之中。在教學小學道德與法治時,教師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導入新課。如以提問的方式給學生講和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故事;引導學生復習上一堂課所學的知識等方式。無論采用怎樣的導入方式,教師一定要時時保持和學生互動。
在小學教學中,道德與法治是對學生的人格塑造影響較大的一門學科,因此道德與法治的學科教師要認真執(zhí)行其教學,并采用導入的方式引入新課。優(yōu)良的導入不僅能抓住學生學習的勁頭,還能保持教師和學生的互動。
參考文獻
[1]孫曉礪.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7(6):49-49.
[2]鄭媛.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