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梅
摘要:少兒短跑“懸垂”練,步頻步長同步增。深探妙用如神助,賽場一馬必當先。在少兒短跑教學、訓練過程中,有很多種練習方法,這些跑的練習均為支撐性質(zhì)的練習,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動作頻率或動作幅度。作者通過對少兒短跑教學訓練的多年實踐證明,“懸垂跑”(本人命名)是一種有效的練習方法,而且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少兒短跑;懸垂跑;作用;探討
在少兒短跑教學、訓練過程中,有很多種練習方法,如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車輪跑,仰臥車輪跑,還有兩臂支撐在雙杠中間做各種跑的練習等等。上述這些跑的練習均為支撐性質(zhì)的練習,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動作頻率或動作幅度,或在練習過程中,練習者(尤其是少兒)為了擺脫自身重量,或為了維持自身平衡,因而抑制了下肢動作的充分發(fā)揮,同時也使短教學訓練效果受到一定影響。那么有沒有一種更好的練習方法呢?或者說在原有跑的練習方法基礎上,有沒有一種好的練習方法,作為補充和完善呢?本人通過對少兒短跑教學訓練的實踐證明,“懸垂跑”(本人命名)是一種有效的練習方法,而且效果非常明顯。
一、懸垂跑在少兒短跑教學訓練方法
所謂“懸垂跑”就是人體懸垂在空中做各種跑的動作練習方法。練習方法是:兩手相對與肩同寬跳起抓杠(云梯橫杠)使人體懸垂在空中,做各種跑的動作練習,初學短跑技術動作應以做跑的分解動作為主,如懸垂高抬腿,懸垂后蹬,懸垂后踢腿,為提高短跑的訓練成績,應以懸垂車輪跑為主,其他跑的分解動作練習為輔進行練習。
“懸垂跑”練習對學習短跑技術動作和提高短跑訓練成績有何作用,效果如何,讓我們通過對“懸垂跑”的動作原理加以分析,第一,“懸垂跑”練習是整個身體“懸垂”在空,除上肢肌肉用力外,下肢肉及各關節(jié)完全處于支撐負重的放松狀態(tài),因此,做起動作來應無須首先擺脫身體重量,再做動作,而使動作一步到位。根據(jù)實踐證明,動作頻率比在下肢有支撐的情況下,快2倍以上,當然步頻也就自然提高。第二,下肢在無支撐的情況下,通過地球引力的作用,肌肉處于被動拉長狀態(tài),關節(jié)之間間隙增大,也就增加了關節(jié)的靈活性,關節(jié)靈活性增大,動作幅度比有支撐狀態(tài)下的動作幅度也更大,動作幅度大步長也就相對增大。第三,也正是下膠在無支撐狀態(tài)下,無須擺脫身體重量,維持身體平衡,下肢肉和關節(jié)處于放松狀態(tài),因此,對初學短跑技術的少兒來說,比有支撐狀態(tài)下更容易掌握技術動作,而且時間短。
二、懸垂跑在少兒短跑教學訓練結(jié)論分析
通過分析“懸垂跑”在少兒短跑教學訓練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1)“懸垂跑”練習可增加步頻。
(2)“懸垂跑”練習可使步長相對增長。
(3)“懸垂跑”練習可使少兒更容易掌握短跑技術動作(下肢動作)。
三、懸垂跑在少兒短跑教學訓練建議
少兒在“懸垂跑”練習過程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同題:第一,懸垂抓杠的問題,少兒運動員兩手握力較差或手上有水、有汗,在做動作時容易滑落,因此要加強安全保護和幫助,如使練習者身體不要離地太高,或下面放上海棉墊,或在做動作時,始終幫助抓緊杠等。第二,“懸垂跑”練習一次不宣時間過長(20秒左右),時間過長運動員會因為上肢的肌肉牽拉痛,而分散注意力,從而影響動作質(zhì)量。第三,運動員在做“懸垂跑”練習時,教練員要及時提醒或暗示運動員,動作一定要做到位,防止錯誤動作定型。第四,運動員做“懸垂跑”練習時,沒有達。
到動作要求,千萬不要讓其上道跑。但一旦動作流暢自如,達到要求,就要堅決及時地讓其上道快速跑完60m或100m,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五,“懸垂跑”只是學習短跑技術,提高短跑訓練成績方法之一,而不能完全代替其它跑的練習方法。就像我們每天吃菜一樣,素菜要吃,草菜也要吃,不能說有了肉吃,其它的什么菜都不需要吃了,因為“偏食”,反而會營養(yǎng)不良。
四、懸垂跑在少兒短跑教學訓練研究探討
“懸垂跑”這種練習方法值得探討的兩個問題:第一,有條件的情況下“懸垂跑”這種練習方法,值得改進的問題,如不需讓運動員兩手抓扛懸垂,而是固定運動員軀干懸垂,使運動英的上皮和下肢同時運動,上、下肢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配合,這樣更接近實戰(zhàn),效果會更好。第二,就是讓運動員“懸垂”在水面上做前腳掌爬地,后蹬動作。或干脆讓運動員懸垂在水中做跑的動作,這樣我想效果也會很不錯總之,“懸垂跑”練習法,在少兒短跑教學訓練中,無論是學習短跑技術動作,還是提高短跑訓練成績,都有著非常明顯的作用,只要我們在教學訓練中注意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再加以改進和進一步探討,“懸垂跑”這朵剛出水的“英蓉”一定會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