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丹
摘 要:隨著課堂改革的不斷推進,在教學實踐中我摸索出了一些培養(yǎng)初中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方法。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备鶕?jù)學科性質,采取必要手段如設置懸念等激發(fā)學習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重要,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物理學科是一門自然科學,重視實驗探究是學習好物理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物理教學;興趣培養(yǎng);實驗法;懸念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科學材料的興趣?!睈垡蛩固乖f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謂學習興趣,是指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感情色彩的意向活動。學習興趣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正如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來源于好奇心,好奇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個人只有對某事產生了好奇心,有了興趣,才會去思考,甚至冥思苦想,對一個問題有了興趣,自然就會想辦法去解決。
近幾年來,隨著課堂改革的不斷推進,在教學實踐中我摸索出了一些培養(yǎng)初中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方法。
一、分析學科特征,激發(fā)學生的直接學習興趣
物理學史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面既有可敬可佩的英雄人物,也有物理學家的歡樂與痛苦,有成功的經(jīng)驗和失敗的教訓,也有奮力拚搏激動人心的科學革命……,它能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我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了閱讀材料,并根據(jù)需要設計一些啟迪學生思維和興趣的思考題。如介紹了牛頓的“蘋果落地”這一富有浪漫色彩的故事后讓學生討論:蘋果落地很多人都看見過,為什么牛頓就想到了這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結果呢?通過討論學生們認識到,牛頓并不是憑他的天才一看見蘋果落地就想到了萬有引力,而是他長期思考地球引力的結果。
我認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從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的直接學習興趣入手。直接學習的興趣是由所學的內容或學習的活動,即學習過程本身直接引發(fā)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從問題的引入和學習活動的預設上下功夫。從物理的學科特征出發(fā),教師應有機結合物理知識與相應的情景,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迅速吸引其注意力,使其融入情景之中,善于發(fā)現(xiàn)并積極探索問題,確保其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尊重,發(fā)揮學習自主性,享受物理學習的樂趣,寓教于樂,事半功倍。
二、利用物理演示和實驗,激發(fā)求知欲
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能夠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在物理學科的情景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的一種常用方法就是演示和實驗。演示和實驗除了激發(fā)并維持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同時還是學生學習物理的有效途徑。實驗的直觀性較強,可促使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分析和探究問題。例如,講解“光的反射”部分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將一面放在講臺上,接著要求學生站在講臺上,將手電筒的光斜著照射在鏡子上,從而呈現(xiàn)出方面不同的反射光,墻壁上出現(xiàn)了許多反射光形成的亮點,均清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不僅具有直觀性,而且還有很強的趣味性。學生看到后立即會產生濃厚興趣,很想了解存在于入射光和反射光間的關系。情景教學的方式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簡化了冗長的講解環(huán)節(jié),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于科學問題的探究興趣增強。
葉瀾曾說:“教學活動是一種復雜的、人為的和為人的實踐活動。這個過程則意味著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具有實踐智慧,亦即教學智慧?!蔽镔|是開展物理實驗的基礎,為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教師可從實驗設備或器具入手,豐富學生的個人體驗,賦予物理實驗較強的趣味性且十分簡單。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展開實驗教學,提高其綜合能力。比如,教授浮力一節(jié)時,教師可將自制工具作為實驗材料,用剪刀從中間剪開飲料瓶,在分開的上下兩部分各戳一個小孔,上下部分的出水孔分別充當出水孔和排氣孔,確保排氣孔高于乒乓球的位置。接著向放有乒乓球的瓶內注水,下部水上升至乒乓球下表面時,球會逐漸浮起,表示上下兩部分間存在壓力差,導致水中形成了浮力。采用生活材料完成的小實驗能夠營造有趣的課堂氛圍,將學生引入實驗情景中,調動其積極性,促使其深入理解物理概念。
三、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教學是實現(xiàn)教學目的的基本途徑,上課是教學諸環(huán)節(jié)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你的關鍵。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智慧,努力追求上課的效益,提高課堂的質量。課堂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必須把學生當作主體,才能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生命價值。
初中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強烈,教師應把握好這一特點,精心設置問題,制造懸念,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自主思考和探索問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形成較強的問題意識。例如,講解“光的色散”這一概念時,我先用現(xiàn)實中的事例:在三峽電站開閘放水時,站在閘的旁邊看到水面上有一道彩虹,這是由于( )A.小孔成像形成的;B.光的色散形成的;C.光的反射形成的;D.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通過這個例子引出光的色散的知識。接下來對光的色散進行實驗探究:(1)一束太陽光射到三棱鏡上,折射后,分散成一條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形成的彩色光帶。(2)讓一束太陽光從一側射到三棱鏡后再通過一個三棱鏡,折射后在光屏上又看到了白光。進而探究歸納:白(太陽)光不是單色的光,而是由各種單色光組成的復色光。
通過這樣的課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件課堂巧設懸念是抓住學生學習興趣很有效的一種方法。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由于物理學科的特性,常與數(shù)學、化學、文娛、體育及生產、生活等方面的知識發(fā)生聯(lián)系。因此,教師要廣泛地閱讀一般的科學技術和文藝讀物,使自己具有多方面的興趣與愛好。因為初中學生的興趣是非常廣泛的,這樣我們在教學中就有更多的條件和機會接近學生,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參考文獻:
[1]趙玲艷. 加強初中物理教學與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 課程教育研究,2014(9):181-182.
[2]張清河. 試論初中物理如何加強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J]. 人間,2015,194(35):26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