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加大職業(yè)教育投入,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職學校學生能夠經(jīng)常接觸新媒體。網(wǎng)絡信息時代各種娛樂方式的多元化,造成了學生興趣分散,而個別教師的教學不能與時俱進,不遵循語文教育規(guī)律,濫用亂用誤用新媒體,使學生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他們在課堂上或搗亂或打瞌睡或玩手機,對教師的教育教學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受新媒體的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表達方式發(fā)生改變,學習不再滿足于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不再滿足于做“隨身聽”、“筆錄機”。我們應當引起重視,以“拿來主義”精神,深入探討研究新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中職語文教學;作用
新媒體的發(fā)展,給中職語文教育教學帶來了許多新的思考。中職語文教師不能再一味地嚴禁學生使用手機,告誡學生不能經(jīng)常上網(wǎng)。而應該多方面思考:在新媒體發(fā)展興盛,網(wǎng)絡信息時代全面到來之際,應該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新媒體,教師應該如何使用新媒體來進行教育教學,以便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1新媒體在中職語文教學和學習中的現(xiàn)狀
1.1教師教學現(xiàn)狀
中職語文新媒體教學打破了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的“三個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它不但知識容量大,而且能夠使學生能在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情境中接受知識,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明顯?,F(xiàn)在的語文教師基本都能借助新媒體來很好的幫助教學。但“物極必反”,有的語文老師在教學中使用新媒體不當,過分追求課堂教學的高密度、大容量、快節(jié)奏,甚至把多媒體課件制作當備課,使得整個課堂在新媒體的牽引下進行,教學由照“本”宣科變?yōu)檎铡捌聊弧毙v,忽視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造成了“學生瞪著眼睛看,教師圍著電腦轉”的現(xiàn)象,束縛了教師的發(fā)揮,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的課堂學習往往“走馬觀花”,連筆記都來不及記,對所學內容印象不深,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沒能掌握??梢哉f,新媒體使用不當,就把我們所斥責的“人灌”演變成了“機灌”。課堂由原來被教師把持著,變成了被多媒體課件控制,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其實,教學既不是教師的“一言堂”,也不是課件的表演,它應該是師生的雙邊互動;教師不僅只是新媒體的操縱者,更應是師生交流的調控者。
1.2學生學習現(xiàn)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xiàn)在的中職學生基本都能夠擁有一部自己的手機,且都能聯(lián)網(wǎng),加上學校設施設備的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的方式可謂豐富多彩: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學生手機網(wǎng)絡平臺等。由于新媒體圖文聲色并茂,知識容量大,信息更新快,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學習越來越方便,部分語文教師恰當?shù)氖褂眯旅襟w,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但由于大部分中職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自制力差、缺乏學習動力、缺少知識積累、消極懈怠等,加上部分家長對學生的成長缺乏必要、有效的引導,個別教師的教學不能與時俱進,不遵循語文教育規(guī)律,濫用亂用誤用多媒體,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喪失新鮮感,感覺單調,審美、視覺疲勞,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遇到有興趣的內容就聽一下,不感興趣的內容就在課堂講話、搗亂或打瞌睡。
2新媒體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正確運用
2.1意義與作用
新媒體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應該體現(xiàn)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思想性與審美性的統(tǒng)一的精神。在中職語文的教學中,應該把新媒體作為輔助手段,而不能成為課堂的主導,要恰當適時的使用新媒體。如,在教學《寶玉挨打》時,教師可以找到相應的視頻資料,在課前放映,先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可以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但同時也限制了他們對文本的想象和思考,大大削減了他們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課后放映,不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空間,但直接進行文本研讀,又難免讓學生感覺枯燥難懂。所以,要根據(jù)學生、教材、專業(yè)的實際,把握新媒體使用的最佳時機,才能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充分激活課堂的生機與活力,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人文素質。
2.2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正確運用新媒體
如果讓我們把語文課堂教學分階段的話,可以分為三個不可缺少的階段:課前、課中、課后。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各階段正確應用新媒體,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探討的問題。
2.2.1課前使用
在中職語文課堂前,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新媒體做好預習。閱讀教學中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寫作背景、前人評論等,可由學生利用手機、電腦等通過軟件、程序、網(wǎng)頁,如微信、QQ、百度、谷歌等來搜索學習相關知識,加深對課文的認知。如教師在備課時,通過備教材、備學生,結合課文實際,布置課前預習作業(yè),要求學生利用手中的新媒體資源,盡可能多的搜集、瀏覽、學習課文相關的知識,掌握作者的簡介,了解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認識作者寫作文章的背景,掌握生字詞等,為課堂教學做充分準備。
2.2.2課中使用
在備好課的基礎上,用心制作多媒體課件,融入圖片、音樂、教學視頻等進行課堂教學,可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景,實現(xiàn)時空轉換,有效進行情感滲透,激發(fā)思維創(chuàng)新,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是可利用新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荷塘月色》前,教師先收集整理有關荷葉荷花的圖片,上課伊始,先投影一幅幅荷葉荷花圖,吸引學生的目光;再播放課文有動態(tài)圖文的朗讀視頻,以富有感情的朗讀,符合月下荷塘和荷塘月色圖景的視頻,渲染氣氛,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是可利用新媒體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領會。在賞析《荷塘月色》和《我的空中樓閣》時,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把文中的詞語、句子結合圖片和動態(tài)演示,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更加直觀的理解文中的句子,從而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
三是可利用新媒體信息功能強大的特點,高效整合課堂教學內容。利于學生整體把握知識結構和長時記憶。如利用多媒體展示教師對《荷塘月色》第四自然段內容的概括,理清作者寫作思路,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背誦。
四是可利用新媒體將語文教材中存在的美形象生動地再現(xiàn),充分表達課文中蘊含的真情實感,激發(fā)學生對美的感受,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如教學《石縫間的生命》,可從網(wǎng)絡上搜集石縫間的松柏、小草的圖片,讓學生體察奇異的自然美,播放《汪洋中的一條船》和采訪霍金的視頻片段,讓學生感受人類倔強不屈的生命力,這樣,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2.2.3課后使用
可利用新媒體布置課后作業(yè),以便鞏固所學內容,拓寬學習面。可利用新媒體監(jiān)督學生作業(yè)、學習。如教學《寂寞》,可要求學生課后寫學習心得體會,并將作業(yè)通過打卡小程序上傳,教師通過打卡程序對作業(yè)進行實時檢查監(jiān)督,并與學生進行交流。也可利用微信群,布置作業(yè)后,要求學生將學習視頻上傳到群內,由老師逐個點評,予以適當鼓勵,以此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已學知識,極大地增強學習效果。
新媒體在現(xiàn)代社會是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也是中職語文教學不可替代的輔助工具,只有正確認識新媒體的作用,引導教師和學生正確使用新媒體,才能有效發(fā)揮新媒體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作為新時代的中職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實現(xiàn)教學觀念現(xiàn)代化,爭做終身學習型教師,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促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深入研究如何高效組織中職課堂教學,整合新媒體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優(yōu)化新媒體教學,最大限度地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士聰.文學教育:新媒體時代的探索與實踐[M].社會科學文學出版社,2017(09).
[2]黃玉峰.上課的學問——語文教學優(yōu)質資源的獲取和運用(教學篇)[M].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1).
[3]程翔.程翔與語文教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06).
[4]王春陽.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幾個誤區(qū)[J].教學與管理,2004(21).
[5]蘇占先.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問題與對策[D].河北師范大學,2008.
[6]劉祥.中學語文經(jīng)典文本解讀——第三只眼看課文[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3(7).
作者簡介
孔金榮(1982.12—),女,云南宣威人,黨政辦副主任/語文高級講師,大學本科學歷,單位:云南省普洱衛(wèi)生學校;研究方向:中職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