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慶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理念的逐漸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學校對學生的閱讀指導給予高度的重視,特別是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這個觀念以及成為高中語文老師的強烈共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些老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時并不深入、到位,知識單純的組織學深對部分章節(jié)進行閱讀,會造成學生把握不清文章內容,斷章取義理解不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進而無法體悟作品的主旨。基于此,本文從高中生的整本書閱讀指導的角度出發(fā),分析了整本書閱讀指導的策略以及方法,以期為高中教育的發(fā)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關鍵詞:高中;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宗旨,作為高中生,學生不斷豐富認知,但是還尚未形成成熟的價值觀。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紅對于都教學提出了明確的標準,突出強調了高中生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老師要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醒高中生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文學名著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引導學生對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進行閱讀,既可以豐富知識,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新課程標準強調了整本書閱讀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情感思維、理念意識等方面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的高中語文的閱讀指導中,閱讀時碎片化的,而整本書閱讀能夠幫助高中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一、構建高中生整本書閱讀指導的意義
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是十八個學習任務的第一項,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整本書,拓寬視野,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jīng)驗,形成自己的閱讀方法,提升閱讀鑒賞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1918年,在教育部頒發(fā)的《中學課程暫行標準》中,在“高中國文科畢業(yè)最低限度”中有“精讀名著六種而能了解與欣賞”和“略讀名著十二種而能大致了解欣賞”。這就表明了在語文課程中進行整本書閱讀的要求早就受到了重視。
整本書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已成為現(xiàn)在大多數(shù)老師心中的共識,但是,在之前的研究中,大多數(shù)將方向集中在推薦課外閱讀物以及探究閱讀方法上,很少講“整本書閱讀”這一概念和做法融入實際的教學研究中,也沒有進行設置課程以及教學策略方面的實踐。
而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行業(yè)專家學者以及老師積極探索了“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方案以及課堂策略。整本書閱讀的課程價值以及教學意義越來越明晰,但是整本書閱讀也為現(xiàn)在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體系帶來了挑戰(zhàn),對教育者的教育觀念、知識結構與思維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力。
二、構建高中生整本書閱讀指導的策略和方法
1.聯(lián)系學生的自身實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是為了達成新課標的要求,老師布置一大堆閱讀任務,學生被動完成閱讀,效果不佳。二是對于課外閱讀,老師只是提供一些閱讀參考目錄,并不對學生的閱讀情況和效果進行檢驗。要結合學生實際而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書目、閱讀書目,并且要區(qū)分好閱讀的難易程度。與此同時,要借助多媒體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了解閱讀物的時代、背景,一些作品的時代久遠,學生無法深入了解,這就可以借助多媒體來展示作品的時代背景,促進學生了解,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
2.探討閱讀方法,制定閱讀策略
學生雖然根據(jù)老師推進的閱讀書目進行了閱讀但是閱讀效果不佳,在對作品進行背景、人物形象、主題的詢問時,學生很難準確的說出。因此,要想充分地發(fā)揮整體閱讀的效果,就要制定科學的閱讀方法。在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采取精度、略讀結合到的方式進行閱讀,同時要提倡學生們在進行閱讀做好批注,了解作品中的人物描寫、景色描寫、心里描寫等等,與此同時,要引導學生進行積累,針對作品中的經(jīng)典片段,要進行抄寫、熟讀,并且還可以寫下感悟。比如《紅樓夢》中人物關系復雜,出場人物眾多,因此,進行有邏輯的串聯(lián)可以幫助學生理清作品脈絡。
(1)解讀文本體裁,把握文本類型:用不同的視角來解讀文本,從宏觀上判斷文本的具體類型是解讀的第一步。
(2)解讀文本結構,把握主旨大意:略讀、找讀、細讀、對比等等閱讀形式是常用的閱讀方式,用以了解篇章結構,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3)解讀文本內涵,促進深層次理解:要充分了解文本背后的情感以及文化內涵,充分挖掘閱讀文本的閱讀價值。
3.組織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整本書閱讀的課程設置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循序漸進的,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閱讀習慣。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最好才學學生喜愛的方式來開展活動。比如可以對書中的人物角色進行角色扮演,或是開展主題讀后感活動。對于高中生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來說,僅只有閱讀的過程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積極的互動,以促進整本書閱讀更高效率的開展。
4.借助媒介的力量,豐富學生的閱讀途徑
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時代已然到來,作為新時代的老師,應當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等新媒體資源獲取一定的文化知識來豐富自身,教授學生。在課堂的教學中,要對課文以及相關推薦書目進行拓展講解,指明其中的文化意義或是內涵。一些年代久遠的作品學生理解起來存在困難,尤其是西方世界的文化作品,比如《傲慢與偏見》《飄》等等,這就可以借助一些電影名片幫助再現(xiàn)文化背景,一些優(yōu)秀的電影涵蓋了大量的文化信息,電影以敘述故事的形式吸引觀眾,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相關電影的觀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書本的文化內涵,對高中生的整本書閱讀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5.深入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
整本書閱讀是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理解的重要途徑。閱讀理解的過程是對閱讀內容進行解析的過程,是對文本進行分析、推理、判斷概括、反饋和評價的過程。首先老師要指導學生對文學作品寫作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經(jīng)歷進行深入的挖掘與探討,夯實理解作品狠毒內涵的堅實基礎。同時,老師要明確閱讀作品的主要內容,抓住作品內容的關鍵節(jié)點,這要就可以幫助老師在制作課時能夠有重點,從而幫助學生對整本書有一個整體性的認識。當然,老師也要幫助學生深度挖掘作品的深層內涵,明確作者要反映的當時當?shù)氐纳鐣F(xiàn)實,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維情感,最后,幫助學生能夠獲得獨到的體悟。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對作品有了獨特的體驗,皆可以實現(xiàn)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對整本書閱讀教學給予高度的重視,科學、合理到的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根據(jù)學生自身的實際發(fā)展情況制定適合學生閱讀的閱讀策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從整本書閱讀的課程設置中獲得更多的閱讀經(jīng)驗、情感認知,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促進學生全面、均衡的發(fā)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余倫旦.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生整本書閱讀指導對策[J].新課程(中學),2018,(8):20.
[2]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夏丏尊,葉圣陶.文章講話[M].北京:中華書局,2011.
[4]余黨緒.整本書閱讀或可成語文教改的發(fā)動機[J].語文學習,2017(10).
[5]徐進.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生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