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靜靜
◆摘? 要: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對一所公辦民工子弟學校及學生家庭情況、學生學習生活情況進行調(diào)查,提出民工潮帶來的民工子弟受教育的德育問題,提出相應的可操作對策措施,探索適合學生的“體驗式”德育教育。
◆關鍵詞:德育教育;合作;體驗式
一、加強家校合作
1.發(fā)揮教師的作用,教師是家校合作的首席官
教師要善于溝通。與家長保持雙向交流,自然、大方、親切、和善,多從家長那里獲取更多的學生情況,了解家長的期望。與學生保持平等溝通,做學生的朋友,盡可能多地了解學生學習生活情況,做學生家長、學生學校、家長學校間有效溝通的橋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家校合作的良性開展。
2.尋找適合校情的家校合作方式、家校間進行有效的溝通
筆者通過家訪、家長會、家長聯(lián)系冊、校訊通、家長委員會等有效的形式和父母溝通。筆者認為家訪是最有效的形式,個別民工子弟的行為存在偏差,很多時候跟家庭狀況是有直接關系的。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民工子弟的父母離婚率是比較高的,很多孩子從小缺少愛和關懷。對學生的家訪,便于教師了解到學生家庭的真實狀況,能親眼見到一些學生的貧寒家境,這往往能促使教師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有意識地給予他們盡可能多的關心和呵護。利用網(wǎng)絡平臺進行深層次家校合作。
建立家校網(wǎng)絡平臺,盡情交流各自的教育經(jīng)驗,家校共同關注孩子點點滴滴。雖然家長的經(jīng)濟條件不是很好,但隨著電腦的普及,大部分學生家里是有電腦的,筆者建了一個家長QQ群,家長可以交流各自的教子經(jīng)驗,家長之間相互取經(jīng)、相互提醒,尤其是那些優(yōu)秀學生的家長的做法更具借鑒性和操作性,班主任也可以再群里解答父母的疑問。在QQ平臺上定期學情通報,學生優(yōu)作展示、賞析,定期將學生的家庭作業(yè)、手工作業(yè)、練習冊、作文、書畫、手抄報等上傳展示臺,鼓勵好學生,也樹立好榜樣。同時家長、老師、學生共賞析,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對學生將是非常大的促進和極具震撼力的沖擊。
3.有必要時邀請部分家長參與班會課
由于學校的特殊性,平時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機會非常少,更不要說有更多的親子活動。主題明確的班會課為孩子和父母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比如筆者上過的一節(jié)班會課《親情滿屋》,課上設計了很多親子活動,也有案例的學習,家長和孩子都留下了感動的眼淚,對學生心靈是有深刻的觸動的。在一個學期結(jié)束最后的表彰班會上,筆者也邀請家長參與,平時學生都習慣于學?;蚶蠋燁C獎,父母給自己的孩子頒獎,不僅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增加父母與孩子的感情。
二、讓第三方參與“體驗式”的思想品德課堂
新課標理念要求:“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培養(yǎng)學生智能素質(zhì)的同時,更要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尤其是培養(yǎng)他們的正確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倍寣W生情感有所改變,首先就要讓他們在課堂上有“心靈的顫振”,為此必須營造一個真情課堂,讓課堂顯得有生命,讓學生在真實的感覺中有足夠的思維和表現(xiàn)空間。在第三方參與課堂時,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精心準備教學內(nèi)容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門引導學生道德和價值觀念的一門學科,因此課本中會出現(xiàn)許多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抽象理論知識。但是離開了學生真實的體驗,僅僅停留在書本上和課堂上的道德律令無異于紙上談兵。體驗式的活動能將教學中理論的概念、定義等,以具體的、感性的形式附著在各種活動載體上或者解決游戲任務的過程中,能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進行具體的活動過程中,悄無聲息地,明白了并且有真實的感悟。我們就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而且我們的課堂不僅面對學生,還可能面對家長、老師、法官、社會團體等第三方。
2.邀請第三方參與課堂,要事先和當事人約好時間,并且告知對方上課的內(nèi)容
在上課過程中要照顧好第三方在課堂上的情感體驗,比如有10位家長都參與了課堂,我們不能忽略寡言家長的參與,而盡可能讓每個家長參與其中。
三、“德育”微課程
1.德育主題,創(chuàng)作角度“大而全”是微課程忌諱,當多的內(nèi)容與過程攪到一起,不能讓學生有深刻的體會。所以建議只選擇一個主題,如果感覺好內(nèi)容真的很多,可以多做幾集,形成課題組系列。一個學期可以選擇兩到三個主題,每個主題下可以三個子集,比如說主題是勵志微型德育課,可以分為期中考前的動員大會、放飛夢想、戶外勵志活動等。比如說主題是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可以有如何正確認識自我、青春期“早戀”等子集。
2.從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點滴中去整理和開發(fā)德育微課程資源。德育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德育教育更在于以情感人,教師應做生活的有心人。比如班級在校運動會上取得了第一名,這段時間班級里的同學情緒高漲,班主任就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在一次班主任生日的時候,本班的同學給班主任一個驚喜,班主任留下了幸福的眼淚,這樣的場景,這樣的主題,我認為就是難能可貴的德育教育的資源,如果我們能進一步的整理與開發(fā),那將是對下屆學生極好的德育微課程資源。
參考文獻
[1]金躍軍,高紅敏.親情滿屋[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6.
[2]尤建峰.走向微課程引領下的微型德育課[J].
[3]吉奀教育博客[DB/OL].http://jiao.blogbus.com/logs/157517074.html.
[4]萬秋英.丹陽市中學家校合作現(xiàn)狀與策略探究[D].蘇州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