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高校體育;實踐活動
高校體育課程應用參與式教學教學法,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體驗機會和選擇權力,讓學生在體育實踐活動中自主去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進行積極主動的鍛煉和學習。同時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體育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體育教學原則,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獲取成功和快樂的體驗,促使學生能在多樣化的體育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身體素質與思維品行的全面發(fā)展。
一、突出主體地位,激發(fā)參與興趣
高校參與式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之間建立平等的互動關系,并通過直觀形象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建輕松愉悅、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可以在積極的互動交流學習中,深刻的領會和掌握體育知識和運用技能,并在體育活動中獲取積極快樂的鍛煉體驗,參與式教學是讓學生自覺主動的參與學習發(fā)展,通過平等、民主、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技術問題,從而使自身的身體素質和創(chuàng)造性體育思維品質得到充分發(fā)展。因此,教師在參與式教學中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并結合學生的意志、興趣、情感、愛好,動機等多種關鍵因素,精心設計體育練習內容。
例如,在教學乒乓球技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讓學生觀看世錦賽的比賽競技,并要求學生結合自身體驗對乒乓球的技術動作以及銜接組合進行討論交流,讓學生在互動分享中,深刻的掌握技術要領,并形成自己的技術特點和優(yōu)勢。教師在參與式教學中要始終結合學生的認知經(jīng)驗、發(fā)展規(guī)律、身體素質特點,設計多樣化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能在體育活動中獲取成功體驗,切實有效實現(xiàn)運動技能、身體素質、心理健康的全面發(fā)展。
二、貼合實際經(jīng)驗,培養(yǎng)學習熱情
參與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體現(xiàn)出教學活動的競爭性與合作性,教師要以學生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發(fā)展為教學目的,讓學生可以規(guī)范的完成各項體育任務,同時在開展參與式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練習內容的權利,使學生能積極參與進來。例如,在高校籃球學習活動中,學生可以結合自身水平自主選擇運球練習、步伐練習、交叉運球練習等,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對于體育水平較差、掌握技能較慢的學生,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信心和學習熱情,讓學生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鍛煉和學習,有效提高自身對體育技能的掌握,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深刻體驗,教師可以結合體育項目,為學生創(chuàng)設貼近實踐生活經(jīng)驗的學習場景,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相互之間共同學習。例如,在籃球活動中,學生可以分成觀察員、記錄員、發(fā)言人等角色,對其他同學的運球技巧和投籃技術進行點評,相互之間通過角色互換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并積極的進行改進,使學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體育技能,促使學生在新穎的體育實踐體驗中,加深對籃球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三、練習反思評價,心得體會分享
參與式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全程參與到體育實踐活動中,讓學生之間進行積極的評價,以分享的方式說出自己對體育運動知識的想法和感悟,讓并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對動作要領和技術提出自己的獨特的觀點和學習感受,讓學生之間通過積極的互動交流和經(jīng)驗分享,形成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有效提高自身的體育技能素質。教師在參與教學中,要始終重視對學生參與意識的激發(fā),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切實在體育課程中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相互幫助相互學習中分享技術經(jīng)驗,使學生在參與式學習中,不斷加深對體育知識技能的理解,逐漸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參與式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體現(xiàn)出民主性和自由性,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促使學生能在輕松自由的練習氛圍中,積極參與體育實踐活動。同時教師在充滿生命活力的課程中,要挖掘身上的學生的身體潛能,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力和內在學習動力,鼓勵學生自主設計體育練習形式,使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讓學生在學習中加深對體育知識的領悟和學習。
參考文獻:
[1]肖微,包大鵬,付明.“分層合作——研究性”教學模式在高校公共體育課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206(02):27-28.
[2]陳亞京,吳善正.引導實踐,激發(fā)興趣——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的師生互動[J].當代體育科技,2019,9(02):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