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m
【摘要】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學藝術長河中最璀璨的一顆明珠,不僅具有語言含蓄凝練的特點,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內涵,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好古詩文的教學作用,做好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這對學生的健康品格發(fā)展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作者將針對于此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
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古詩文是學生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古詩文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傳統(tǒng)國學文化的認識,同時也可以促使學生在古詩文優(yōu)美的意蘊下得到熏陶,進而讓學生向古士大夫的精神品格看齊,為學生的品性塑造發(fā)展提供保障,而這無疑是符合核心素養(yǎng)教育理念倡導的,因此對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做出研究十分必要。
一、初步誦讀感受古詩文的外在美
誦讀是古詩文學習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步,而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教師要引領學生通過誦讀感受古詩文的外在之美。首先感受音韻美,古詩文強調平仄有致、合轍押韻,這使古詩文讀起來朗朗上口,可以給人聽覺上的享受,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生古詩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的誦讀,帶領學生體會和感受古詩文的音韻美,這是學生認識并喜愛古詩文的關鍵。其次是感受色彩美,中國古詩文的精妙之處,就在于用簡短的文字,構造出多彩的畫面,如在《絕句》這首杜甫的詩歌之中“黃鸝”“白鷺”“青天”“千秋雪”,幾個詞語的使用,就為我們構建出一幅江南的冬景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誦讀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古詩文的色彩之美,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是有一定裨益的,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
二、深入體會挖掘古詩文的內涵
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教師除幫助學生感受古詩文的外在美,還應該幫助學生深入體會古詩文的內涵,通過內在美的把握,從而加深學生對古詩文的認識,并促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首先要挖掘情感,不同的古詩文所表達的情感各有不同,而中國古詩文具有“委婉含蓄”的特點,因此這種情感往往是不直接表露的,學生只有對詩文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才能將這種情感挖掘出來,如蘇軾《題西林壁》這首詩歌,看似只是描寫廬山的風景,實則在表達一種超然的智慧。其次要挖掘古詩文的意象,古詩文具有情景交融的特點,很多詩詞之中提及的事物往往有超出事物本身的含義,這是學生把握詩詞的關鍵,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內涵,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對詩文的意象做出深入的挖掘。
三、走出古詩文,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能力
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已經不再是讓學生學習詩詞本身,更是讓學生從詩詞之中走出來,樹立立足文本又高于文本的思維,從而得到相關品性品格方面的培養(yǎng),這樣學生才能在古詩文學習中得到更多的收獲。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尊師敬長、孝順父母的良好品質,如在學習孟郊《游子吟》這首詩歌時,詩歌之中通過母親為孩子縫衣服的情境,表達出了母愛的隱藏流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透過詩歌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感恩,知道父母的不易。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中華古詩文之中,很多都是以家國情仇為主體的,如文天祥《過零丁洋》這首詩歌,表達出的就是這種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詩歌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精神滲透,這無疑也是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一種體現(xiàn)。
四、感悟古詩文意蘊和情感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進行古詩文教學時,除了引導學生讀古詩文之外,還應引導學生表達對古詩文的認識和看法、闡述詩人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和詩詞滲透的意蘊,而學生也會積極按照要求舉手表述想法,認真說出古詩文的情懷和詩人抒發(fā)的情感,如此一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古詩文的理解能力將會不斷提升。同時,學生在學習古詩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快速理解古詩文的詩意和滲透的情感,提高其對古詩文韻味的認知能力和對古詩語句的感悟能力,由此其綜合能力將會不斷提高,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十分有利。例如:學習《望廬山瀑布》時,教師先帶領學生讀古詩文,之后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古詩文的意蘊和情感,其在教師的引導下認真分析古詩文的語句,邊分析邊思考,在深入思考的過程中了解此首古詩是一首寫景的詩。此外學生在思考時歸納:詩人遠遠望著景色,產生歸隱廬山的念頭,而學生在認真總結過后主動舉手說出對詩句的理解,使學生有機會說出詩句的意蘊和詩人抒發(fā)的情感,進而使學生在表述時對古詩文加深理解,且在理解基礎上其更加容易記憶、掌握古詩文,與此同時,學生在闡述古詩文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和意蘊時,能夠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促使其各種能力得到提升,從而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在講解古詩文的內涵時,應重視引導學生闡述語句的意蘊和詩人表達的情感,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確保學生古詩文學習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更為長遠地發(fā)展。
五、結語
古詩文是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出的文化精髓,同時也是民族語言文字運用的典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文是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而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學科學習的必備能力,同時也是推動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民族文化,并促使學生的人文品格得到培養(yǎng)和熏陶。
參考文獻:
[1]黃苗青.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古詩文教學[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2).
(責任編輯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