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萍
摘要:常言道:“好文章是靠改出來的?!钡W生常常害怕寫作文,更怕修改作文,因此,教師應該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培養(yǎng)學生自改習作的能力。筆者結合教學實際,闡述了從“改好四素句、寫作起步”開始,通過“示范修改,學改習作;自讀習作,自我修正;互改習作,共同提高;展示習作,分享成功”等教學手段與方法,以期培養(yǎng)小學低年段學生自改習作的能力,打破他們怕改作文的尷尬局面。
關鍵詞:小學低年段;自改習作;寫作教學
一、改好四素句。寫作起步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一、二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由此可見,小學低年段的寫作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一年級學生的寫話雖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一段完整的具體的話,但需要寫完整的一兩句話,旨在檢測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初步運用情況。尤其整個小學階段,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是學生的寫作任務。因此,從一年級上學期起,教師引導學生寫四素句(一個句子里包含了時間、人物、地點、事情四個要素),是學生學習寫作的一個很好的起步。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在寫四素句時經(jīng)常會漏寫其中的要素。對此,筆者要求學生在寫完四素句后,用紅筆劃出句子中的四個要素,如:
學生在逐一劃出要素的過程中,很容易發(fā)現(xiàn)自己漏寫了哪一部分,并自覺把句子補充完整,也由于筆者要求學生用紅筆劃出句子的四要素,學生的責任感增強了,修改起句子來更加細心。
到了一年級下學期,在語句完整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把句子內(nèi)容寫具體。有一次,筆者要求學生用一個四素句來寫班里的好人好事。有學生寫了:“一天,小紅在路上扶起小花?!边@已經(jīng)是一個完整的四素句,但筆者并不滿足于此,繼續(xù)提示學生:“小紅為什么要扶起小花?小紅是怎樣扶起小花的?”經(jīng)過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各抒己見,如:“一天,小紅在路上看見小花摔倒了,就馬上跑過去,用力把她扶起來?!苯?jīng)過類似這樣多次的補充訓練,學生慢慢地學會把句子內(nèi)容寫具體,為二年級的寫話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二、示范修改。學改習作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教師修改不如學生自己修改,學生學會自改習作,才能寫好文章?!?/p>
當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寫作練習時,筆者對每個學生的草稿都仔細看一遍,先不提出修改意見,但心中有數(shù)。然后,筆者選出其中的好、中、差習作各一篇,同時顯示在屏幕上。進行作文評講時,筆者先評講“差”的這篇習作。這時,筆者要求每位學生必須專心聽講,不能動筆,仔細看筆者是怎樣修改作文的。然后,讓學生仿照筆者剛才修改的方法去修改其他兩篇習作。對中等水平的那篇習作,筆者著重引導學生把句子內(nèi)容補充具體,詞語運用力求豐富。例如在寫《校園的早晨》時,針對“清早的霧氣很濃”這個句子,大家都認為寫得太籠統(tǒng),不夠形象、具體。有學生認為,應該寫成:“清早,白茫茫的一片大霧籠罩著大地?!币灿袑W生說:“清早,霧氣彌漫,校園像蓋著一層厚厚的白紗?!痹偃纾诿鑼懶@花圃里的小花時,學生對“花圃里的小花很美麗”這個句子也不太滿意,認為可以寫成“花圃盛開著五顏六色的小花,有紅的、白的、黃的、紫的,花瓣上滾動著晶瑩的露珠,在陽光的照耀下,就像一顆顆閃閃發(fā)光的小珍珠?!睂W生興趣濃厚,踴躍發(fā)言,筆者見“火候”已到,便馬上引導學生去修改那篇“優(yōu)”的習作。修改時,要求學生注意找出優(yōu)美的句子,多讀幾遍,看看還可以用什么不同的表達方式或者更好的寫法。就如《校園的早晨》這篇習作,有學生認為:“學校的早晨不但可以寫景,也可以寫人。瞧!有的同學在操場上快樂地做早操,有的同學在教室里認真地讀書,多么有朝氣??!”這時,筆者立即給予表揚:“這位同學說得多好啊!由景及人,更突出了校園的朝氣與活力。我們要像這位同學一樣,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有一個善于思考的頭腦,那么,我們的習作就會修改得越來越好,寫作水平也會越來越高!”教師的及時激勵,讓學生修改作文的勁頭更足了。作文評講課就應該符合這樣的教學原則: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
三、自讀習作。自我修正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痹趯W生完成習作后,教師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的習作。
1.初讀。首先,教師讓學生初讀一次自己的習作,看其內(nèi)容是否符合題目要求,結構是否合理。例如,題目要求圍繞“我的媽媽既儉樸又勤勞”來寫一段話。那么,學生就要仔細檢查所寫的內(nèi)容是否體現(xiàn)了“媽媽既儉樸又勤勞”的特點。如果只是寫了其中的某一方面,那就是不完整的;如果寫了其他與“儉樸、勤勞”不相關聯(lián)的內(nèi)容,那就是離題了。
2.品讀。讓學生品讀習作,看習作是否表述具體。寫人的多思考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寫事的多想想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寫景的多觀察景物的顏色、形狀、大小,感受四時不同的美等。
3.細讀。讓學生細讀習作,要求學生逐字逐句地讀,讓學生思考每個句子有沒有錯字、漏字,標點符號是否準確,語句是否通順。
4.大聲讀。讓學生拿起自己的習作大聲朗讀,投入到文章的情境中,讀得流利,讀出感情,體會文章是否寫得生動傳神,是否反映真隋實感。
四、互改習作,共同提高
在學生自己修改習作后,筆者還提倡學生之間互相“揭短”,互讀互改,互改習作??梢允峭阑ハ嘟粨Q互改,可以是“小組合作”同改,也可以走出座位“自由組合”研改。
“小組合作”同改時,以四個學生為同一個學習小組。組內(nèi)有優(yōu)、良、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一位學生朗讀自己的習作,其余三位傾聽后提出修改的意見。在這個過程中,優(yōu)秀的學生就充當了“小老師”的角色,用“兵教兵”的方法,帶動中下習作水平的學生參與其中、共同商討,在愉悅的傾聽與表達氛圍中提升了修改習作的能力。
有時,課堂上還可以更“開放些”,讓學生走出座位“自由組合”,與自己喜歡的小伙伴一起研討,充分發(fā)表各自的看法。在互改的過程中,學生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敞開心扉提出意見,共同研究,共同進步。這種方式是學生最喜歡的,因為教師給予了他們充分的選擇權。但是,這種方式要求教師有比較好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過程中,要巡看學生是否胡亂瞎扯,講一些不著邊際的話。如果是作文水平有待提升的學生去找了同樣作文水平的伙伴時,教師需要對他們進行指導。
五、展示習作。分享成功
小學低年段的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認可。所以,筆者經(jīng)常把學生修改前后的習作貼在班里的“學習園地”上,讓學生之間進行前后對比、鑒賞評析,筆者給認真完成的習作寫上了評語和一些鼓勵的話語,在修改進步明顯的習作上貼上鮮艷的小紅花。紅花越多,證明修改得越好。此外,選一些優(yōu)秀的文章投稿到學校的廣播室進行全校播報。低年段的學生雖然寫的習作比較短小,但是充滿了童真童趣,筆者幫他們把習作投稿到一些少年兒童讀物雜志社,爭取發(fā)表的機會。從班級、學校、社會,為學生提供展示習作的平臺,體驗成功的歡樂,更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修改習作的興趣和信心,從而形成了“自改習作”的良性循環(huán)。
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教師對學生的習作一律精批細改、一手包攬,學生只會被動地接受,不明就里。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懶于思考,甚至抄襲,出現(xiàn)“作文同化”現(xiàn)象。教師卻因此既負擔過重,又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因此,從小學低年段開始,教師運用適當?shù)慕虒W手段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作自改的能力,能為學生打下比較堅實的寫作基礎,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