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存慶
摘? 要:陽光心理是健康、快樂和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是每個人必備的心理品質。培養(yǎng)陽光心理,踐行陽光心理健康模式,一要健全陽光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完善管理體系;二要開展“陽心工程”,自覺養(yǎng)成陽光心理;三要拓寬陽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渠道,普及心理知識。踐行陽光心理健康模式,積極推動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陽光心理,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和意志力,自覺形成健康人格,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職學生;陽光心理;健康模式
中圖分類號:G44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1422(2019)11-0095-03
隨著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們受到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不少青年人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在校的高職學生也難免受到社會各種壓力的影響,產(chǎn)生各種不良的心理反應并由此催生極端思想和行為,給學校和社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如何引導在校高職學生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陽光心理,是當下高職教育工作者亟需回答的時代課題。
一、陽光心理的內涵
陽光心理是健康的、快樂的和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是人們必備的心理品質。根據(jù)心理學家維克托·弗魯姆的“期望理論”——人總是渴求滿足一定的需要,并設法達到一定的目標,這個目標在尚未實現(xiàn)時,表現(xiàn)為一種期望,這時目標對個人的動機有激發(fā)和誘導的功能。[1]因此,一個陽光、健康、積極的人,一旦遇到外部的激勵性刺激,在人類自我期望與自我實現(xiàn)的本能作用下,必然會驅使主體去發(fā)現(xiàn)自我、治療自我和創(chuàng)造自我,進而產(chǎn)生一系列的心理連鎖反應。一個人是否具備陽光心理主要看他能否做到積極進取、自尊自信和平和理性。
二、高職學生不良心理的主要表現(xiàn)
(一)功利心強,心理承受弱
高職學生絕大多數(shù)都是來自一般經(jīng)濟收入的普通家庭,大部分是家庭中第一個大學生。他們以提升能力為己任,希望能通過刻苦的學習獲得一技之長,成為應用技術型人才,以便更好就業(yè),以此來改變自己家庭的經(jīng)濟收入。他們更加渴望學到更多的專業(yè)技能,以便得到更多的就業(yè)籌碼,導致了學習過程中的強功利心。這種重學習輕交際,重技能輕思想的現(xiàn)象,較多地發(fā)生在他們身上。強烈的功利心促使他們心理承受脆弱,難以承受各種壓力的沖擊與變化。
(二)敏感性強,情緒易波蕩
高職學生來自各種不同的招生形式,如自主招生、學業(yè)考試、三二分段、學徒制、普通高考和退役軍人等招生形式。一個班由多種不同招考形式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一部分學生還是獨生子女,他們素質差異大,接受水平不一致,抗打擊能力較弱,過于自我,很容易受他人看法與評價的影響。對他人看法的過度理解導致情緒易于發(fā)生波動,敏感性強,時常為別人的一些言論、做法而懷恨于心、自我糾纏,甚至盲目發(fā)泄。而這種長期情緒波動影響著與他人交往,產(chǎn)生交往心理障礙。[2]有的更是因為情緒波動而變得多疑、行為偏激、難以交流,更有甚者會因為一時失去理性而走向極端。
(三)自卑心強,心理易孤僻
高職學生絕大多數(shù)都是來自本省外市非本地學生,還有很多是來自農(nóng)村。他們離家到校后的首次個人獨立,獨自承受著人生地不熟的各種不適應,以及和班里各種素質不一的學生混合在一起,難免會造成他們的落差感和自卑感。[3]也有的不善于言表,不樂于交際,產(chǎn)生自我封閉,造成心理孤僻。
三、高職學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分析
(一)主觀原因
一是部分有心理問題的高職學生對自身心理缺乏自我調適能力,導致自己存在的心理問題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這種學生的自我封閉現(xiàn)象表現(xiàn)突出,不太愿意和別人交往,不太愿意參加集體活動。自我封閉讓自己缺少傾訴對象,導致原本需要心理疏導的他們更為窘迫。在需要傾訴心事時,卻找不到傾訴對象。長期如此,易產(chǎn)生一些心理問題。二是由部分高職學生對自身的認識不夠、期待過高所導致。認識的偏差和不切實際的自我期待促使他們形成一種虛假的優(yōu)越感。[4]這種虛假的優(yōu)越感促使他們對周邊同齡人的輕視和敵視,致使他們在人際關系及心理健康埋下隱患。三是部分高職學生為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在家人的呵護下成長,充裕的物質條件和過度的家人關懷讓他們極其缺少對挫折的親身體驗。在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下,他們形成了以自己為中心的價值判斷,較少地顧及他人的感受,遇到困難時便灰心喪氣、自暴自棄乃至恐懼焦慮,缺少冷靜思維、理性解決問題的意識。[5]
(二)客觀原因
一是對于部分高職學生來說,他們出生后的這十幾年我國正處于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社會轉型升級的快速發(fā)展期。社會經(jīng)濟體制的改變盡管可以讓我們國家在較短時間內實現(xiàn)了物質富裕和國家富強,但社會的變革也促使很多人產(chǎn)生了功利主義思想和拜金心理。浮躁、功利及焦慮等心理也影響了這一代年輕人;二是一些時代性的政策,如計劃生育政策,很大程度改變了孩子在家里的地位和意義,改變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態(tài)度。現(xiàn)在在校的高職學生正是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中、被這樣的家長所撫養(yǎng)長大的。家庭的保護和溺愛造成高職學生不善于獨立與人際交往,是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四、培養(yǎng)高職學生陽光心理的路徑
(一)健全陽光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完善管理體系
一是在校級層面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配足的專兼職人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管理、陽光心理文化活動、危機干預和心理咨詢等工作。二是在系級層面設置心理輔導站,配備專職輔導員負責心理工作,開展陽光心理文化活動、危機排查和宣傳教育等工作。三是在班級、宿舍層面設置心理委員、心理聯(lián)絡員,在學生朋輩中協(xié)助開展陽光心理文化活動和心理宣傳工作。四是在學生團體層面設立心理中心學生助理、大學生心理促進會,開展朋輩心理咨詢,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組織心理活動。
(二)開展“陽心工程”,自覺養(yǎng)成陽光心理
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意志力,塑造積極陽光心態(tài),踐行陽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陽光為主線,以暖心為主導,以預防為重點,以發(fā)展為目標,以活動促發(fā)展,努力增加心理上的“白”,減少“黑”,積極開展“陽心工程”。一是舉行心理沙龍活動,秉持以“陽光心理,健康開心”的工作理念,以陽光為主線,突顯戶外、游戲、暖心三大特點,以學生為主體,以開口、開心、開竅為目標,以太陽花為參照物。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基礎上結合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現(xiàn)狀,圍繞用心、熱心(學習與健康)、安心、放心(安全與環(huán)境)、誠心、暖心(友情與交往)、信心、決心(挑戰(zhàn)與追求)、開心和愛心(目標與結果)這“十個心”、五個層次(如下圖),以班級為單位,每學期舉行2-3期不同主題的心理沙龍活動;提升活動覆蓋面,所有班級學生每學期都參與相對應主題的心理沙龍活動,達到開口、開心、開竅的效果,自覺養(yǎng)成陽光心理。二是開展陽光心理文化系列活動。每年迎合5·25心理健康日開展心理文化節(jié),包括心理手抄報,心理漫畫、心理演講、心理劇、心理微視頻、給自己的一封信、心理書簽設計、心愿墻留影、心理游戲、心理健康知識與圖片展等開展陽光心理文化系列活動,促使學生以正向的、朝向未來的、朝向目標的積極態(tài)度,體驗成功經(jīng)驗,構建陽光心理文化體驗新模式,更好地親歷陽光心理體驗過程,從而自覺培育陽光心理。
(三)拓寬陽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渠道,普及心理知識
一是編印《大學生心理健康自助小寶典》,每年9月發(fā)放到每位新生手中。二是建設心海陽光心理網(wǎng)站,設計心理手冊、心理美文、心靈雞湯等專欄,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識。三是開通陽光心理咨詢熱線,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預約及危機求助服務。四是建立陽光小屋,開通陽光心理通道,通過開展團體心理輔導,讓學生在陽光小屋留言處留下陽光心理語句,融通陽光心理語言,恪守陽光心語。五是在《學工之家》雜志開辟心靈驛站,展現(xiàn)每個學期的心理文化活動情況,讓每位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活動內容,形成良好的心理文化氛圍。
通過踐行陽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開展陽光心理文化系列活動和普及心理知識,積極推動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陽光心理,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意志力,自覺形成健康人格。
參考文獻:
[1]王七萍.淺談弗羅姆期望理論對知識員工管理的啟示[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4).
[2]陳秀紅.有效滲透心理教育,培養(yǎng)學生陽光心理[J].教育藝術,2014(02):4.
[3]胡宇南,羅映光.略論當代大學生陽光心理的培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06):116-119.
[4]崔燕,孫杰.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陽光心理教育[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05):132-133.
[5]李娟維,蘇華.締造大學生陽光心理的有效途徑[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3(04):184+186.
責任編輯? 楊慧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