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江華
摘 要:科學本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科學課堂實驗活動的時候,一定要為學生開設創(chuàng)造性的實驗活動,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實驗活動中有所獲得,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與提升。
關鍵詞:創(chuàng)造性;小學科學;實驗活動
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入的環(huán)境下,科學課程在小學教學階段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斷凸顯,而且教學活動的實施大多是要求學生動手實踐,以此來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小學科學課堂實驗活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科學意識與情感,同時還能真正讓學生在科學課堂實驗活動中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與可續(xù)素養(yǎng),最終真正實現科學教學的目的。但是,究竟要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小學科學課堂實驗活動呢?針對這一問題,筆者也進行了如下分析: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
要想真正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小學科學課堂實驗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于恰當的情境來激發(fā)學生探究與參與興趣,這樣學生就能主動參與到課堂實驗活動之中,進而有效提高小學科學課堂實驗活動效果和質量。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地球內部有什么》這一課時內容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出示一組鉆探石油、開采煤礦的圖片,借助于圖片情境來吸引學生注意力,之后再為學生設計出相應的情境探究活動:“在圖片之中我們了解到了地球內部有石油和煤炭,除了這些之外,你們能夠猜測一下地球內部還有什么嗎?”借助于這一探究情境來引發(fā)學生思考與探究,同時有效開啟了學生思維大門,讓學生在有效的教學情境中主動進行課堂探究與思考,從而真正實現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小學科學課堂實驗活動這一目的。
二、聯系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課堂實驗活動
要想真正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小學科學課堂實驗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聯系實際生活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堂實驗活動,以此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科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可續(xù)素養(yǎng)得以提升。具體而言,一方面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準備實驗器材,這樣就能讓實驗更加的貼近實際生活。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蒸發(fā)》這一課時內容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準備好溫度計、酒精、水、棉花、打火機等實驗器材,這樣能夠發(fā)揮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能讓學生在實驗器材準備過程中產生實驗參與的興趣,從而促進之后課堂實驗活動的有序開展。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在課堂實驗活動實施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教具進行改良與創(chuàng)新,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凝結》這一實驗活動進行教學的時候,平常實驗需要的器材有燒杯、金屬盤、火柴、試管夾、酒精燈、熱水與小瓷盤,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一下我們可不可以使用不銹鋼金屬來替代小瓷盤,借助于這一方式來引發(fā)學生思考與探究,進而真正實現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小學科學課堂實驗活動這一目的。
三、合理設計與引導保障實驗有效性
要想真正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小學科學課堂實驗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對課堂實驗活動進行合理的設計與引導,這樣才能真正保障實驗活動的有效性。實驗是嚴謹的活動,切忌毫無目的、隨心所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服務于教學內容,所以教師在開展小學科學課堂實驗活動的時候,可以在學生觀察實驗的時候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這樣就能避免學生出現漫不經心、漫無目的的觀察現象。小學生年齡小,對于實驗現象的觀察也是以新奇或者是強烈刺激的現象為主,而有時候這些內容并不是實驗的最終目的,所以教師在實驗過程中就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引導學生觀察每一個微小的地方,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在實驗活動中有所獲得。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小組合作實驗活動的時候,為了保障實驗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做好以下幾點調控:首先,指導實驗小組合理分配實驗任務以及角色;其次,指導小組成員進行相互討論與提出問題;最后,指導小組成員進行觀點分歧協(xié)調與歸納。
四、借助信息技術提高實驗活動的實效性
要想真正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小學科學課堂實驗活動,除了上述幾點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積極借助于信息技術來提高實驗活動的實效性。信息技術是現代教育重要手段,將其應用到課堂實驗活動之中能夠讓整個實驗活動變得更加的形象生動,同時還能有效突破時空限制,教師可以基于此來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培養(yǎng),這樣整個小學科學課堂實驗活動教學質量就能得到提升。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臟和血管》教學的時候,傳統(tǒng)教學方式大多是借助于掛圖與語言來對學生進行介紹,整個教學過程可謂是十分的乏味無趣,但是應用信息技術所存在的錄像手段來對學生進行直觀的心臟與血管呈現,就能讓學生在直觀的視頻以及清晰的圖像中感受到心臟與血管的存在,在借助于視頻數據對比來幫助學生發(fā)現心臟跳動以及脈搏的規(guī)律,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是素質教育理念下的重要教學內容,也是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精神與意識的重要課程,在開展小學科學課堂實驗活動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很好地意識到其價值,借助于實驗活動來提高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認識,同時有效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得有提升,真正實現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小學科學課堂實驗活動。
參考文獻
[1]肖裕紅.談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J].文理導航(下旬),2015(1):1-1.
[2]萬新華.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貫穿于小學科學課教學的研究[J].新校園旬刊,2014(4):121-121.
[3]顧錦林.略論小學科學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0(11):1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