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英
摘 要:隨著新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教育也在這一大背景之下不斷深化改革,原有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已經(jīng)不能夠滿足當前階段的時代要求,這一點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表現(xiàn)尤為明顯。原來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逐漸在被趣味性教學法所代替,前者已經(jīng)不能滿足當今時代對增進師生感情,提升良好學習氛圍的要求。因此,本文就從用趣味性教學法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效率來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趣味教學法
寫作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勞動,也應該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社會愈進步,科學愈發(fā)展,除了要求學生嚴格地表達思想、準確地說明事物、生動地敘述情感外,還要求在作文中能夠“見人所未見,發(fā)人所未發(fā)”,寫出“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思想來,這就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
1、學生沒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都是教師強制灌輸知識,學生并沒有主動的學習思考,沒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缺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導致習作教學的效率難以提升。
2、教師教學形式單一,學生的寫作模式化。目前,小學生寫作模式化是一個很嚴重卻也很普遍的問題、教師在習作教學中總是給學生一篇范文,讓學生根據(jù)范文來寫作、雖然這樣給了學生寫作的方向和要求,但是學生卻被范文所禁錮,參照范文的模式,進行仿寫、借鑒,失去了自己的主觀思想,作品沒有靈動性和真實性。
3、寫作與生活脫離。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學生寫口記的引導和培養(yǎng),有時就算有,學生也是應付了事,加上在課后留下了繁重的作業(yè),使學生沒有多余的時間觀察和體驗生活,也沒有仔細觀察生活的好習慣,不懂得用口記等來記錄生活。
二、探索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1、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兒童是天生的游戲者,可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數(shù)都宅在家里,繁重的學業(yè)之余,也就是看看電視、上上網(wǎng),玩點網(wǎng)上的虛擬游戲,這種孤獨的童年,缺少同伴間的溝通和健康體格的訓練。丟手絹、跳皮筋、滾鐵環(huán)、打水漂、轉陀螺、打雪仗、貼燒餅、翻花繩·····一個個爸爸媽媽曾經(jīng)玩過的經(jīng)典游戲,一首首自然流淌的最真實、最動聽的嬉樂之聲,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玩出快樂,玩出發(fā)現(xiàn),玩出細膩的感悟,玩出神奇的想象,重溫父輩的童年游戲,讓嬉樂之聲走入課堂,能豐富作文課程內容,豐盈兒童的精神生活。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往常,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不是沒下功夫,作文前要求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還仔細講了“觀察方法??墒且惠喌揭獙懽魑倪€是沒材料可寫,沒話可說;即使東拼西湊寫成文章,也是內容干癟,語言枯燥無昧。什么原因?缺了“心有所思,情有所感”這個心理過程。觀察絕不只是五官的感知,還應該“情有獨衷”。有一次作文,有個學生觀察了街上的耍猴后寫了一篇作文。文章主要敘述了耍猴人如何讓猴子“立正”、“投籃球”、“推車”……猴子是怎樣笨笨羅羅地做各種動作的。文章語句通順,用詞不能說不準確,然而讀后感到無情無味。批閱后,教師指導學生再去觀察:“觀察時注意耍猴人指揮猴子玩把戲時的面部表情和猴子做動作時的神態(tài),特別要注意你在觀察時心里有什么感受”。再次觀察后,學生對作文進行了修改,重點寫耍猴人指揮猴子時“怒斥”、“怪吼”的聲音和粗野的表情,以及猴子“驚恐的眼神”、“痛苦的哀叫”,同時聯(lián)想到動物園中大自然中的猴子們自由歡快生活的情景。文章結尾寫到:“我把媽媽讓我買雪糕的一元錢給了耍猴人,希望他給那可憐的猴子買些好東西吃?!辈挥每慈?,且聽這一句,小作者憐憫猴子而無法救助的心情已躍然紙上,讀來感人。如果在作文時,能經(jīng)常這樣指導學生去觀察,學生一定會對生活中的事物產(chǎn)生興趣,從中攝取作文的材料。興趣產(chǎn)生于愉快感,也與反感、優(yōu)勝感等因素有關系,古人說,“嘻笑怒罵皆文章”。總之,作文離不開情感的活動。
3、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成功感
一個人被肯定,受到別人的賞識,其心情是不可言喻的。學生一旦有了成功的愉悅,就更容易發(fā)揮主體性作用。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遵循激勵性原則,通過各種方式,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適當?shù)谋頁P、竟賽,都可以增加學生的寫作信心,使學生產(chǎn)生寫作沖動。如讓作文寫得好的學生把自己的作品讀給大家聽,或在???、班刊發(fā)表。這樣,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成功感,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更加自覺地投人到寫作中。另一方面,也能激發(fā)其他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使其紛紛提筆寫作,爭取有一個表現(xiàn)的機會。另外,在平時的寫作中,通過橫比、縱比,只要是有所進步的,或者是文章中某個觀點、某個詞句有新意的,就及時加以表揚鼓勵,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經(jīng)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就大大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和表現(xiàn)欲,強化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4、在日常中進行寫作素材積累
學生在課堂學習之中,不單單需要了解掌握課木內容,更需要了解從課木中延伸拓展出的很多課外知識,這就需要教師課前進行完善的準備工作,為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提供一個良好的前提。課外閱讀也是一個提高素材積累的重要方式,學生可以進行閱讀詩歌、小說等多種形式的文章,甚至是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少兒讀物,這些都可以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更好的創(chuàng)新思維。通過積累素材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讓學生學習這些文章作者的寫作手法與文字表達方式,從而加強其自身寫作的創(chuàng)新思維形成,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5、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靈感
靈感作為創(chuàng)新思維中極其重要的一點,是十分值得教師在教育過程之中重視的。靈感這個東西,往往不是天生就存在的,需要經(jīng)過后天的培養(yǎng)與實踐才可以形成,而靈感可以讓學生在寫作時產(chǎn)生更好的作文,學生如果在進行作文寫作時可以加入靈感,那么對他們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幫助靈感是不容易產(chǎn)生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增加靈感產(chǎn)生的幾率,首先加強學生自身知識的儲備,多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等活動,對素材進行積累;再一點就是在寫作過程中保證自身心情愉快:還需要學生具備靈活的思維方式,這樣可以極大地增加靈感的產(chǎn)生幾率。在寫作過程中做到這些,那么就可以極大地幫助學生產(chǎn)生靈感,從而更加容易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創(chuàng)新思維模式。
三、結語
趣味教學法的恰當運用使得課堂上呈現(xiàn)了輕松、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的語文寫作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了,寫作的效率也更加優(yōu)化了,高效課堂的教育目標得以輕松達成。
參考文獻
[1]陳曉琴.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趣味性[J].中外交流,2018,(49):282.
[2]李敬明.放飛心靈快樂作文——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趣味性[J].讀與寫,2019,16(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