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祥
【摘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不重視對學生數學思維方面的培養(yǎng),不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數學思維學習,那么這樣數學思維就無法得到貫徹執(zhí)行。數學思維是學好數學的前提條件,只有掌握了數學思維,才會在教學中因地制宜,游刃有余地開展教學工作。
【關鍵詞】數學思維;課堂效率;訓練教學
一、教學中滲透數形結合思維
從教材編排的內容上看,基本上可以歸納成“數”與“形”的學習?!皵怠狈从沉耸挛锏摹傲俊狈矫娴淖兓瘜傩裕靶巍狈从沉耸挛镌凇懊妗狈矫娴淖兓瘜傩?,事物的這兩個方面的屬性,相互之間可以轉換。那么問題就來了,兩者之間如何轉換,就是學生學習研究的對象。從事物的外觀形態(tài)上,“形”和“數”相結合,能把直觀形象的位置關系、圖形變化等與抽象的數量關系和數學語言結合起來,學生通過“以數解形”來了解“形”的性質特點,通過“以形助數”對抽象的問題進行具體化處理,對復雜的問題進行簡單化處理,很好地解決了實際問題。從教學的角度看,能把復雜化的問題降低理解難度,優(yōu)化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如果能非常嫻熟地將數學思維滲透到日常教學之中,就能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學習效率,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理念的理解。例如學習“分數”這一概念的時,就必須借助圖形來幫助學生理解數的內涵。先給學生展示一個完整的蘋果,然后通過切割蘋果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含義。切去一半,就是二分之一,切去一半的一半,就是四分之一,以此類推,學生就能理解“數”含義。假如說不借助實物演示,僅憑畫圖的方法,抽象思維能力弱的學生就理解不了。
二、學習生活當中靈活轉化數學思維
學生的思維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也因人而異,那么在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上,也需要因勢利導,找到一條最佳的途徑。有的時候,一個問題有多種答案,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那么最適合自己的是哪一條呢?對學生的思維訓練當中,轉化學生的思維方式,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有了這種數學轉化思維,就能將某一種形式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另外一種形式的數學知識,如教學中常見的“數形”互化、化繁為簡、化舊為新以及圖形的裁剪移動等。西方諺語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對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學生一旦掌握了這種思維方法,學習難度就會大幅度下降,學習起來就非常輕松了。例如在講“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時候,引導學生將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連起來,這樣就一個圖形分為兩個圖形,然后讓學生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試著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如果學生能自己推導出來,就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了。
三、分類思維的訓練教學
把事物進行歸類,是人的思維邏輯之一,可以找出同類事物的共性,然后與其他事物進行比較,就能很好地掌握這一類事物的共同特點。如果學生能對所學知識進行歸類,就能捋清知識的結構體系,做到心中有數。小學數學課本里,對圖形進行歸類或者是分類,是基本的訓練內容。例如,在學習了幾種常見的圖形后,就能進行歸類思維能力的訓練了。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三角形、四邊形等,是生活當中經常見到的圖形,通過比較分析,學生將具有相似特點的圖形歸為一類。在進行歸類思維訓練時,一定要告訴學生,歸類的標準是什么,一次歸類就一個標準。不然有的學生在具體歸類的時候,按兩個或者三個標準來歸類,如果這樣就失去了分類的意義了。掌握了好的數學思維,學生就能主動獲取科學
知識,遇到數學問題時,就會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教學中數學思維運用得好,能成倍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國彪.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河北教育,2017(2).
(責任編輯?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