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芳
摘要: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在學生學習生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就是課外閱讀角度,其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習慣、人格、思維正處于形成階段,因此,語文教師在積極的開展課外閱讀教學,從而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技巧有進一步提高,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诖?,本文詳細分析了基于課外閱讀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教學的重視度,引導學生積極有效的開展課外閱讀,并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要借助課外閱讀,將學生的知識視野進一步拓寬,對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進一步強化,增加學生的知識掌握量。大量教學實踐表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難以將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出來,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根據(jù)學生興趣為學生推薦優(yōu)秀讀物
在數(shù)量龐大的課外書籍當中,學生的對其進行閱讀的時候需要教師引導其對合適的閱讀書籍進行選擇。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對課外書籍進行閱讀的時候,首先要深入研究書籍選擇,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優(yōu)秀的書籍推薦給學生,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找到正確的閱讀方向,對正確的閱讀方法也有較好掌握。例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對《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西游記》、《小學生百科全書》等書籍進行閱讀,這樣學生對閱讀優(yōu)勢有更加全面的認識。
在具體的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將課本教材當做是指引,有效的引導學生完成課外閱讀,另外還可以將教材課文與課外閱讀有效的結合起來,通過課文引導名著的方法的引導學生完成整本書籍的閱讀。例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具有較多的關于四大名著的內容,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西游記》等名著進行閱讀,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認知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1]。另外,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的想法,對學生所閱讀的書本進行了解,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喜好對閱讀教學活動進行有效開展,在活動中學生之間要加強較強,對書籍內容有更深刻的體會。
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知識
當前小學生正處于不斷學習與發(fā)展的過程中,他們對字詞的掌握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籍。教師在學生對課外書籍閱讀過程中要及時的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檢查與了解,避免因管理不到位導致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隨意心態(tài)。教師還要對學生掌握閱讀書籍當中生字詞的情況進行考察,重點考察內容要在小學教學教材上集中。在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首先要最基本生字詞有充分的掌握,然后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拓展。教師要加強對生字詞的考察力度,可以對按拼音拼寫、生字注音這兩種考察方法進行采用。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拼音必須要有充分的掌握,并且所有學生對拼音可以進行靈活的使用。教師對學生出錯較多的地方進行多次考察,讓學生反復練習,加強其對該知識的掌握程度與應用程度。在對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時候并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一點一點慢慢的進行積累,因此,教師在對課外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的時候要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進行,從而使小學生的知識積累與文化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傳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一)多寫
學生在閱讀書籍的時候,并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進行閱讀,要對書籍當中的精華知識進行有效吸收,因此,學生對讀書筆記要每天堅持寫。讀書筆記要分三個步驟完成,第一步,對書籍進行閱讀,學生要將自己喜歡的、認為較好的詞語和句子抄寫下來,學生在抄寫的過程中也要對閱讀態(tài)度進行端正,使閱讀有一個較好的開始;第二步,學生將自己覺得最好的一句話摘抄到摘抄本上,然后對文中的美進行發(fā)現(xiàn),讓學生練成“火眼金睛”;第三步,對評析進行書寫。學生要將自己學的該句子或詞語好的點寫下來,并且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談論,真正的將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
(二)知識匯總
學生在對課外書籍進閱讀的過程中,要與其他學生一同進行交流,并且將知識進行匯總,進而使思維發(fā)生碰撞。因此,教師可以將“相約星期五”這一活動在班級當中進行開展,讓好書之間完成碰撞的火花。
“相約星期五”就是在每周的星期五,選擇一節(jié)課學生將自己所閱讀的課外書籍推薦給其他學生,首先,要對該本書籍的內容進行簡單概括,然后將自己的讀書心得分享給大家,在完成分享以后,所有學生進行投票,最終選擇出人氣最高的書籍。教師每個星期都要組織學生開展此活動。
(三)掌握閱讀文章、發(fā)現(xiàn)文章美的方法
學生想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不僅要多讀書,還要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內閱讀教學中,要教授學生閱讀文章、發(fā)現(xiàn)文章美的方法,然后學生在課外書籍閱讀中對該方法進行使用,從而更加有序的開展課外閱讀,提高閱讀效率。教師在對《天游峰的掃路人》進行教學的時候,引導學生根據(jù)“老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該問題進行有效的閱讀,引導學生在作者對老人外貌、語言的描述中感受老人,最后知道其是一個十分樂觀、自信開朗、樸素、熱愛生活的老人。然后得出最終的結論:對人物的描寫加大關注度,對人們的品質進行深入感受。然后讓學生對《水滸傳》進行閱讀,并且對人物形象進行有效分析。例如有學生在閱讀到“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抓住魯達為金老父女湊盤纏時,李忠摸出二兩銀子來,魯達不收,“丟還了李忠”。這個“丟”字將魯達對李忠的鄙視充分的體現(xiàn)出來,鄙視其不豪爽,半天“摸”出二兩銀子,這樣深深的引起了魯達的不滿,這段描寫從側面也體現(xiàn)可魯達豪邁與直爽的人物特性;并且學生也了解作者之所以這些寫主要是為了將魯達外貌粗狂、內心細膩、有勇有謀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2]。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課外閱讀,通過課外閱讀可以對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進行有效培養(yǎng),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對學生的知識量進一步豐富,同時也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小學課外閱讀教學具有較多的學問,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采用先進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對教學模式進行有效完善,最終提高課外閱讀教學得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芳, 李大全. 基于課外閱讀分析小學語文教學的革新思路[J]. 中華少年, 2017.
[2]原媛.基于課外閱讀基礎上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探究[J]. 文學教育:中, 2017(2):1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