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家觀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有許多優(yōu)點,但是根據筆者所調查和了解,多數學生的討論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合作學習還是一個偽命題。筆者作為小學數學教研員,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和深入課堂聽課評課中,對如何合理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形式有深刻的認識,這一形式的教學運用得好會讓所有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從而為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能夠引導學生主動投入科學探究,并且學生在互相討論與互相學習中養(yǎng)成傾聽與表達的良好習慣。他們在合作中既能初步學會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又能發(fā)展合作精神。因而,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策略。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已經初步從理論到實踐,在我們各地的課堂上出現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但是,根據筆者仔細觀察發(fā)現,不少課例里,小組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比如,有些教師只是為滿足小組合作而形式上讓學生討論一番;又或者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優(yōu)秀生全程表現;又或者開朗主動的學生把個人意見代表小組意見等等。與之相反的是,那些學困生和不善于表達的學生,淪為小組合作的陪襯。后果就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那么,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怎樣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呢?筆者在多次的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幾個措施。
一、綜合了解學生,合理分組
目前,普遍流行的教學分組就是那么幾種:機械地按照座位就近原則來分組,比如,座位的前后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或者按照好、中、差三個層次混合為一個小組;或者按照志趣相投來自由分組。這三種分組方式,都不能體現因材施教原則,很容易造成小組內后進生看著尖子生在演獨角戲、尖子生得不到提高、后進生得不到進步等這樣的負面效果。
在平時的教研活動中,筆者總結出一種有效的分組方式。即用科學的方法,按照學生程度不同,把全班學生分成四個大組。具體操作就是,利用三兩次綜合考察和測試,按照學生的情況,詳細分析每個人的特點和知識水平,按照不同評價內容進行分組評分。例如考評表如下:
把所有的學生排序,按照得分來進行分組:
A組,第一項得分高的學生。
B組,第二項得分高的學生。
C組,第三項得分高的學生。
D組,第四項得分高的學生。
在ABCD大組內,再按照人數的多少,分為多個小組,每個3-4人為宜,并設置小組長。按照上面的分組,因材施教就有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根據教學目標,合理安排小組合作學習內容
我們的小學數學教材是多姿多彩,從多種角度多個方面來幫助小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因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確定是否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從而合理安排有助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
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一課的時候,關于圓的半徑、直徑、周長等基本概念的學習就非常適合小組合作學習。讓他們分組在討論中認識和比較不同的半徑、直徑、周長等。
另外,小組合作的學習內容難易要適中,如果學習內容太簡單,部分學生不需要其他人協(xié)助就能完成,小組合作就沒有了動力和意義;如果學習內容太難,各個小組花費大量時間卻不能完成任務,便會引起學生逐漸失去自信心,甚至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一節(jié)里,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安排易中難三類題型給學生學習:
A:3+2×3-4+6÷2=? ? 8÷2-2+5=? ?7-2×2÷1+3=?
B:33+(12×3-4)×22+46÷2=? ? 82÷2-24÷2+51×4=? ?(74-2)×2÷3+66÷2=?
C:40+160÷40+288-144÷18+35=? ? (58+37)÷(64-9×15) =? ?478-145÷5×16+452=?
三、教師要把握好自己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角色
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小組合作學習的核心在于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翁。然而,在很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往往都是沉默無語,無話可說,甚至個別學生開小差說起其他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特別是在要求學生匯報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時,更沒有幾個小組敢于主動出來匯報的。筆者認為,這種局面的形成,很大的因素是教師們忽略了傳統(tǒng)學習中的一個重要步驟:個人預先自學。當學生自己先安靜地思考問題,探索和回憶相關的知識點,自然在討論中或者匯報中,就會有話可說。
例如,在小組探究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時候。先要讓學生獨立思考“怎樣計算圓柱體的側邊面積呢?”“圓柱體的側面,與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有類似的嗎?”教師這時候還可以提示學生,用分發(fā)到每個人手中的圓柱形紙筒來嘗試解決。在學生打開思路和找到一定的方法后,再小組討論和完善,最后才進行匯報交流。
四、利用合理的評價,鼓勵小組合作學習
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特別渴望得到老師和他人的肯定、贊揚和欣賞等,他們經不起小小的打擊和波折。因此,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熱衷于高度贊賞學生的分數,對他們的情感和態(tài)度給予的贊賞不到位。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的評價方式,也可以對其情感和態(tài)度、能力等多項內容進行合理的評價。當然,評價也可以來自教師、來自同學、來自本人等。
例如,在北師大五年級下冊《分數乘法(三)》一課里,先讓同學們自學29頁的第二個問題。再把教師預先發(fā)到手中的長方形紙折一折和涂一涂,看看3/4×1/4等于多少。
(1)學生折一折,涂一涂。
(2)小組互說你是怎么想的。
(3)匯報評價:事先老師表明,小組的評價分數有三部分組成:小組推薦名單匯報、老師隨機點名匯報、個人自主舉手匯報。最后計算總分,最高分的小組給予獎勵。
就這樣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后,教師的評價是可以隨時隨處給予有創(chuàng)新、有亮度或者積極主動的學生,那些認真合作學習,仍然得不到正確結果的小組,也要得到同樣的表揚。
小組合作學習,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但真正推廣和落實到每一個教學課堂中去,還需要很多探索和研究。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勇于面對其中的缺陷和局限性,并加以改正,避免走同樣的彎路和避免犯同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