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妍
摘? 要:本文主要談談復習課上建構知識網絡的必要性、如何建構知識網絡方面,以《歐姆定律》章節(jié)復習課為例,記錄了如何運用“提問”、“計算”、“實驗”、“對比”、“追問”、“糾錯”的方式,從“點”到“線”再到“網”的復習課教學。
關鍵詞:復習課;知識網絡;建構策略
【中圖分類號】G 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6-0038-01
復習課,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基本課型,它對學生系統(tǒng)掌握知識,發(fā)展思維能力是極為重要的,復習課的特點是既要對已知知識“點”進行回顧、歸納、整理,更要進行遷移和提升,將“點”連接成“線”,最終逐漸建立起知識的“網”。那么,怎樣才能通過一節(jié)復習課幫助學生將知識由“點”到“線”再織成“網”,達成豐富思維、發(fā)展能力的目標呢?
1.達成復習課目標的有效手段
復習課的目標,是要讓學生鞏固已學知識“點”,加深對“點”的理解,建立“點”間的連“線”,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網絡的建構過程,既可以完整回顧所學知識,又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了解各個核心知識間的聯(lián)系,從而建構知識體系,最終實現(xiàn)復習目標的達成。
2. 改善復習課現(xiàn)狀的迫切需要
初中物理知識點瑣碎、繁雜,受教師復習手段單一、復習課課時緊張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復習課往往呈現(xiàn)出以下幾種形式:1、將復習課變成新授課的“壓縮版”,按照課本順序回顧一遍所有知識點。2、教師為爭取時間,滔滔不絕地將知識點“滿堂灌”給學生。3、先做大量習題再講解,用“刷題”的方法復習。以上的幾種形式均缺乏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主體過程,學生聽得索然無味,知識“點”在學生腦海中依舊是“一盤散沙”,會讓學生覺得知識點特別亂,這會阻礙學生解決問題時知識的提取和思路的建構,長此下去,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下降,更無法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們可以在復習課上建構知識“網”,一方面用以顯示思維過程,另一方面有利于理清知識間的關系、層次,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提高復習效率。
3.如何建構知識網絡
知識網絡絕不應由教師直接給出、學生按圖索驥,這樣的操作沒有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建構知識網絡重點在于學生從“點”到“線”再到“網”的“自主建構”過程。
(1)課前嘗試建構
學生在結束了一個章節(jié)知識的學習后,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尋找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的習慣,課前可以讓學生嘗試為本章節(jié)內容繪制知識網絡圖,這樣的圖可能并不全面,以《歐姆定律》的復習課為例,課前學生繪制的知識網絡圖有的寫成了知識點的羅列(“點”),有的只畫出了部分知識點之間的關系(“線”),這就要求后續(xù)在課堂上進一步系統(tǒng)完整的建構知識“網”。
(2)課堂系統(tǒng)建構
第一,在“提問”中建構。在《歐姆定律》的章節(jié)復習課上,先詢問學生:“歐姆定律描述的是哪幾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列出:電流、電壓、電阻。再問:“這三個量之間存在怎樣的定量關系?表達式是什么?”由此得到本章的核心內容——歐姆定律。借助這兩個問題,本章知識網絡的主干本部分建構完成,接下來便是在主干上發(fā)散出各個分支,并進一步充實、完整,使之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網絡圖。
第二,在“計算”中建構。出示一道簡單的計算題,給10歐的電阻加3V的電壓,求電流是多少?如果要使電流等于0.15A,可以對電壓和電阻做怎樣的調整?學生會很自然地想到用歐姆定律的表達式及其變形公式來解決,從而橫向建構出了歐姆定律的兩個應用:控制電流、電路計算。
第三,在“實驗”中建構。安排一個學生實驗:提供兩只阻值分別為5歐和10歐定值電阻、電源、電壓表、電流表、開關、導線,但電阻上的數(shù)值模糊不清了,請設計并連接定路,找出10歐的定制電阻。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課堂生成了多種方法,學生可以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建構出歐姆定律的另一個應用——“伏安法測電阻”,并建立起與計算公式R=U/I之間的聯(lián)系。
第四,在“對比”中建構?!皽y小燈泡阻值”與“測定值電阻阻值”在數(shù)據(jù)處理方面的區(qū)別是后者由于受溫度的影響,三次測量結果不可取平均值,運用這個對比,可以建構出本章第一節(jié)電阻影響因素的內容,并由“長度”這一因素建構出滑動變阻器的相關內容。
在回顧完“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后,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同樣的實驗電路圖還可以完成本章的哪兩個實驗,進而將其與“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和“探究電流和電阻的關系”兩個實驗進行對比,找到他們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讓學生對這三個實驗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3)課后加以完善
當學生在課堂上建立起了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后,知識網絡在學生的腦海中可以有各種形式的表達,并不拘泥于板書上的結構。課后,學生可以對自己課前設計的知識網絡加以修訂、補充、完善。事實證明,完善后的知識網絡不僅全面、系統(tǒng),甚至還會有更廣泛、更深入的表達。
實踐表明,運用建構知識網的方式開展復習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熱情高,“提問”、“計算”、“實驗”、“對比”、“追問”、“糾錯”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網絡引導了方向,最終的板書留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了本章節(jié)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增強了他們對知識結構的理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起到了豐富思維、發(fā)展能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袁志彬.中考物理復習課教學的思維導圖策略[J].中學物理,2014(10)
[2]楊昆.思維導圖在不同課型中的應用[J].中小學管理,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