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伙明
【摘要】?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可以發(fā)現學生有上課走神、不專注的現象,導致課堂效率的低下。為了減少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教師可以采取合理的導入方法來引導學生逐漸進入學習數學的狀態(tài),全身心地投入。在眾多導入方法中,新興的一種是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利用信息技術的科技性、趣味性來提升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效果,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 導入環(huán)節(jié) 有效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23.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1-184-01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科將其應用到了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遇到的學習難題往往來源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因此通過與信息技術的融合,能夠將數學教學變得更加具體、形象,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導入環(huán)節(jié)是影響課程質量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導入環(huán)節(jié)想融合也是十分有益的。
一、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情境,引導學生進入狀態(tài)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中,完成課程任務是首要目標,教師希望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向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但是,通過教學觀察,我們發(fā)現這樣“急迫”的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并不顯著,體現在學生一般只能在課程伊始保持較高的注意力,隨著源源不斷的陌生知識到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也就下降了,逐漸失去了課堂注意力。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導入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利用信息技術來創(chuàng)造情境,能夠引導學生逐漸進入數學學習狀態(tài),從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百分數》的相關知識時,學生常常感覺到困難,因為這些分數與過去接觸到的分數相比,計算難度提升了許多,因此這一課堂也是學生積極性較低的幾個課堂之一。然而,如果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首先播放一段NBA籃球比賽的視頻,通過激烈的比賽來首先引起學生的興趣,而后再引入數學問題情境:“同學們,如果現在是我們學校在舉辦足球比賽,有一個班級比賽到了罰球階段,這時候有有三名隊員可供選擇,一個是小剛,他平時進球的幾率是二十分之十九,還有一個是小軍,他平時進球的幾率是十分之九,另外一個是小石,他平時進球的幾率是二十五分之二十四。這個時候,選誰上場比較好呢?”在籃球運動以及班級比賽的氛圍中,學生的課堂興致會得到提升,產生解決這個數學問題的欲望。但是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利用原有的知識是不夠的,因此學生就會督促自己認真聽課,在接下來的課堂中認真學習更深入的知識。當然,在百分數的相關教學結束后,教師也要記得回扣這個教學情境,帶領學生利用新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二、信息技術開展活動,培養(yǎng)學生數學興趣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許多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都沒有什么興趣,他們覺得數學就是一些冰冷的數字和枯燥的算式,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怎么會用到。帶有這樣的想法,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就不會抱有太大的熱情。因此,秉持著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目標,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增添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趣味性,并將其延續(xù)到后續(xù)的教學中。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將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方式來體現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的結合。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就可以將教學步驟融合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比如。利用多媒體展示出公園、景區(qū)的圖片,并且標注好門票價格,引導學生計算如果一家人要進園參觀需要交多少門票錢;或是展示熱映電影的照片,引導學生計算幾個好朋友看電影需要多少電影票錢……通過信息技術進行這些生活化問題的導入,能夠首先給學生帶來熟悉的感覺,在發(fā)現利用數學知識能夠解決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時,學生也就能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認可與興趣,從而達到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的。
三、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促進學生知識理解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教學難點,這些知識點不僅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在教的過程中也總是找不到合適的教學方法。然而,在筆者個人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應用信息技術的方法來進行導入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理解知識點的難度,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一課時,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下教師會選擇板書的形式來展示長方體與正方體。但是板書畢竟是靜態(tài)、不可動的,如果要為學生提供觀察物體的多維視角,教師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繪制圖像。然而,有了信息技術之后去,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中的數學教學軟件來繪制長方體或正方體,并且能夠輕松地通過調控屏幕來旋轉物體,展現各個角度下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形態(tài)特點,幫助學生初步理解長方體或正方體知識,以便于后續(xù)的學習。
又如,在進行三角形的相關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等構型特點,教師也可以采用信息化繪圖的方式來繪制圖線,再通過移動圖線組成圖形來檢驗構型定律。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學生學習初期空間想象能力不足所帶來的學習困難,也可以減少類似于要求學生帶不同長度的火柴、牙簽、棍子來進行實操所帶來的麻煩與危險,達到更好的導入效果。
結束語
小學數學的學習難度在小學階段是數一數二的,但其對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又起到了重要的奠定基礎的作用。因此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是每一名數學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導入環(huán)節(jié)切入,結合新興的信息技術來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并且通過信息化演示等教學方法來促進學生對知識進行初步的理解,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質量的目的。
[ 參? 考? 文? 獻 ]
[1]孟娜.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45-46.
[2]杜明科.信息架起橋梁,技術貫穿課堂——論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的設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152-153.
[3]杜亞東.試論小學數學課堂中導入設計的意義和方法[J].學周刊,2019(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