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 李洋 李學超 陳昌兆 孫亞娟
摘?要:運用微信平臺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將大學物理教學分四個步驟進行:課前線上教學準備→課前學習效果反饋→線下課堂教學→線上課后總結.教學實踐結果表明,微信平臺便于推送主題單一的片段性學習資料,可保障學生課前預習效果,提高課堂容量和效率;利于學生拓展專業(yè)相關物理知識,提高學習激情;能有效增進師生間互動,以學促教.
關鍵詞:微信平臺;大學物理;線上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3?[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6180(2019)02-0072-03
物理學研究物質運動的最基本形式和規(guī)律,是其他自然學科的研究基礎,也是工程技術研究發(fā)展的基礎,是大學理工科學生必修的通識教育課程.大學物理教學不僅要傳授物理學基礎理論知識,還要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求知欲望,培養(yǎng)大學生的卓越能力.為了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矛盾,需要從改變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入手,通過課上和課下教學相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求知欲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微信及公眾號因其特有的優(yōu)點已逐漸被應用于輔助各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微信具有便攜性、資源占內存空間小的優(yōu)異特性,便于傳送主題單一、目的明確的片段化內容,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通過微信資料學習,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進入微課堂.這種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的線上教學,既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又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筆者嘗試使用微信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實現線下教學和線上教學相結合的模式,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促進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增進師生感情,實現教學相長.
1?借助微信平臺的大學物理教學方法
借助于微信平臺,可以更好地實現移動微型學習,但對教師要求更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的自我學習方向,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借助微信平臺的大學物理教學分四個步驟進行,流程見圖1.
1.1?課前線上教學準備
教師根據教學安排和要求,授課前通過微信公布教學計劃和大綱.教師將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制作成小視頻、課件等,講解重點、難點和習題,將學習資源上傳.這些學習資源所占空間小,視頻播放時間短,在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內可以將一個問題講解清楚,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學習,邊學習邊消化,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
1.2?課前學習效果反饋
針對課前上傳學習資源設置簡單問題,通過微信平臺對學生課前自我學習效果進行測試,收集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疑問,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整理和分類.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對學習內容進行梳理,加深對問題的認知和理解,并通過微信及時反饋.對于教師而言,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及時改進調整微信平臺共享資源,調整課堂教學內容,有效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圖1?微信平臺輔助大學物理教學流程示意圖
1.3?線下課堂教學
教師根據課前學生學習效果反饋,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講解教學內容,對學生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講解,加深學生對問題的認知和理解,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由于有前兩個線上課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鋪墊,在相同的學時內,課堂容量大幅增加,彌補了課時不足的缺點.教師在有限的課時內,可以將經典物理體系內容講授完,并根據各專業(yè)不同需求增加個性化教學內容,為學生后期的專業(yè)知識學習做鋪墊.
1.4?線上課后總結
將前三環(huán)節(jié)中教授的教學內容再次進行梳理總結,形成文本或可視化課件,上傳到微信平臺,方便學生課后及時對所學內容進行復習總結.上傳測試題,方便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進行自我檢測,及時補缺補差,也便于教師再次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檢測,調整教學計劃.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拓展讀物、視頻等,在微信平臺上共享,提供給學有余力或有興趣的學生閱讀和觀看,拓展知識面,了解知識的應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
2?應用舉例
以光的雙縫干涉實驗為例,按照微信平臺的教學方案進行實際教學.光的雙縫干涉實驗主要講解楊氏雙縫干涉實驗和相干光的概念,教學重點是如何判斷雙縫干涉中波疊加形成明暗紋的條件和方法,難點在于將光的干涉與機械波干涉聯系起來,把已有波的疊加應用到光的干涉中,分析雙縫干涉現象及明暗紋的分布規(guī)律.[2-3]
2.1?課前準備
根據光的雙縫干涉實驗的教學要求,制定教學計劃,在課前通過微信通知學生,讓學生進行預習.教師準備相應的學習資源上傳,供學生在課前進行自我學習.在學習資源中介紹光的干涉與機械波疊加之間的關系,要求學生復習回顧背景知識——機械波的疊加原理,以便更好地理解雙縫干涉實驗.提供光的雙縫干涉實驗裝置及雙縫干涉實驗原理的動畫和視頻,讓學生對雙縫干涉實驗現象有更直觀的認知,理解雙縫干涉明暗條紋產生的條件和判斷明暗紋的方法.
2.2?課前學習效果反饋
教師提出思考題:將雙縫干涉實驗中實驗要素進行改變后,雙縫干涉實驗現象將如何變化.通過微信答疑,收集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設計和調整課堂教學內容.
2.3?課堂教學
在課堂上梳理雙縫干涉實驗知識點,強化學生對雙縫干涉基本概念、實驗原理及現象的認知,以突破學習重點和難點.將學生分組,討論課前思考題,并派一名學生做代表匯報,請其他同學做補充.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點評,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內化,并建立起自主知識體系.
2.4?課后總結
課堂教學結束后,通過微信將本次教學知識點再次進行總結,并上傳相關習題供學生課后練習,通過自我檢測及時補差補缺,進一步鞏固消化知識點.將收集到的楊氏雙縫干涉實驗的光譜變化[4]、雙縫干涉實驗與薛定諤貓等文章上傳,作為課外知識拓展讀物,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
教學實踐結果表明,將微信平臺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學生學習更加方便,對課程的興趣和激情也大大提高;學習資源上傳到微信平臺,學生可以方便靈活地支配學習時間,可以利用手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學習效率更高,有效地提高了課堂容量和課堂教學效果.課后拓展讀物也深受學生喜愛,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微信的即時交流,拉近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增進了師生情誼,也可以進一步催化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3?總結
將微信平臺引入工科大學物理教學中,改變了傳統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迎合互聯網發(fā)展的趨勢,將線上微信教學和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和激情,引導學生的自我學習方向,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成果,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采用微信這一免費平臺還大大節(jié)約了教學軟件開發(fā)成本,深受廣大師生歡迎和喜愛,也有利于微信平臺輔助的大學物理教學模式在廣大師生中的推廣和普及.
參考文獻
[1]鄭文珍.工科大學物理教學與改革幾個兩難問題的分析與討論[J].物理通報,2015(4):26-29.
[2]王莉,樊柏村,楊艷.淺談在大學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以光的干涉和衍射為例[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69-70.
[3]趙春然,朱孟正,尹新國.大學物理光學部分形象化教學探索[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75-76.
[4]舒建華,渠彪, 張國文,等.楊氏雙縫干涉實驗的光譜變化[J].光子學報, 2008, 37(11): 2316-2320.
編輯: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