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芳
摘 要:對于高中寄宿制學校來說,家訪是班級管理的重要途徑,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是教師教育行為的另一種實踐。通過家訪,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教師走進孩子的成長世界,更好的讀懂孩子,更好的理解原生家庭對孩子個性成長的影響。從而有利于師生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更好的促進班級團隊建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家訪;高中;寄宿制;班級管理
素質(zhì)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笔前。]有情感,何談教育!
一、為什么要家訪——家訪是撬動師生間情感相通杠桿的支點
(一)家訪工作現(xiàn)狀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家訪工作存在如下阻撓和誤區(qū)。
1.家長層面
(1)認為現(xiàn)在通訊手段如此發(fā)達,有多種溝通途徑,老師沒有必要上門家訪。
(2)認為現(xiàn)在社會都講究個人隱私,老師到家里多少有些尷尬,尤其是鬧離婚、再婚或是單親家長不想讓教師知道自己家中的狀況,常常以“沒有時間”推托教師家訪。
(3)認為自己會教育孩子,不需要老師的幫助,拒絕老師家訪。
2.教師層面
(1)平時工作很忙,沒時間家訪。
(2)怕給家長增加心理負擔。
(3)誤以為只有遇到問題時才家訪。
3.學生層面
(1)害怕老師將自己在學校不好的方面告訴家長,引發(fā)家庭矛盾。
(2)對老師本身存在恐懼,不敢和老師有深入的交流。
(3)害怕家長透露自己成長過程中人一些不好的事情,給老師造成不好的印象。
(二)寄宿制高中家訪工作的必要性
寄宿制高中,學生一周有5天在學校,學生在學校與同學、老師相處的時間比父母還多,在一定程度上,班主任充當了父母的角色,不僅需要傳道授業(yè)解惑,還需要關注學生在學校的飲食起居,情緒、情感。因此老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是否順暢,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而家訪是師生情感交流的一條有效途徑。
1.家訪是家庭教育的有效補充
原生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家庭是學生與社會的橋梁,是個人成長的重要場所。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每個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都不一樣,了解他們的家庭,了解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能夠更好的走近孩子的內(nèi)心,讓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2.家訪是學生成長的情感需求
我們的教育,面對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喜好。高中生隨著心理和生理的成熟,獨立意識增強,更注重情感,這就對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走進學生的成長世界?如何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如何讓班級管理工作如魚得水?要做到這些,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建立情感鏈接,如果教師能獲得孩子的認可,能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對孩子的成長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而家訪工作正是拉近師生情感的一條重要途徑。
3.家訪是教育個性化的社會需求
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高生寄宿制學校學生來說,他們無論是在個人生活的安排上,還是在對人生與社會的看法上,都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有了獨立的思維,他們渴望被認可、被尊重,被賞識。而家訪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了解學生,更客觀的認識學生的個性,讓我們的教育更有針對性。
因此,家訪工作依然是家校溝通中不可缺少的一條途徑。它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是教師教育責任的延續(xù),是教師教育行為的另一種實踐。家訪工作是撬動師生間情感相通杠桿的支點。
二、家訪工作實踐與研究
(一)家訪實錄與感悟——走進孩子的成長世界
家訪手記:2018年4月,家訪日前2天,在家長群中發(fā)布家訪信息,請方便家訪的家長單獨留言,說明方便的時間段和家庭地址,我再根據(jù)時間段和地址統(tǒng)籌規(guī)劃路線。共收到多位家長留言方便家訪,地址分別分部在留下、轉(zhuǎn)塘、雙浦、和半山,我對路線作了一個大致規(guī)劃,家訪日前一天晚上和家長進一步確定好時間段。家訪日一早,我如約開始了家訪之旅。早上九點,到達留下沈同學家,沈同學和媽媽見到我都非常開心,我們聊到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成長的趣事,后期的發(fā)展等,2個小時很快過去。告別第一家,繼續(xù)出發(fā)去轉(zhuǎn)塘祝同學家,祝同學理科非常好,語文和英語非常弱,偏科嚴重,人很安靜,很靦腆。祝同學不知道我會來家訪,見到我有些驚訝,剛開始有些不自在,慢慢聊到電腦,聊到他寢室的同學,他放松下來,不再那么拘謹。時間很快到飯點,祝媽媽留我吃午飯,我婉言謝絕了,我說我家訪有自己的原則。告別祝同學家,在外面吃過午飯,再導航去雙浦的金同學家,沿途感嘆杭州的新農(nóng)村建設真棒,一棟棟獨立的小樓,干凈整潔的村道,環(huán)境真美,金同學和媽媽已經(jīng)在家里等著了,到達后收到了熱情的接待。另一位袁同學家也在雙浦鎮(zhèn),金媽媽非常善解人意,她怕我路不熟,專程和金同學一起陪我去袁同學家,在袁同學家見到了袁同學和袁爸爸,大家一起交流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以及對孩子將來的成長期望,從袁同學家回來,收到了袁爸爸的一條微信,感謝我對孩子的關心,并悄悄告訴我袁同學沒有媽媽,希望我能多關注孩子,并且?guī)兔ΡC?。我瞬間讀懂了孩子平時的一些表現(xiàn),也深感責任重大,我需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從這次家訪后,幾個孩子和我的交流明顯比之前多,在我的課堂上也更專注,在班級事務上也更熱心,每個孩子都有較大的變化。其中金同學主動申請做衛(wèi)生委員,幫我分擔班級衛(wèi)生方面的工作,袁同學由同學們推選做了副班長;祝同學在后來期末考試中成績突飛猛進,班級第一名。從這次家訪中我意識到家訪應該面對所有同學,而不僅僅是對有問題的學生,因為每一位學生都需要老師的關愛,通過家訪可以了解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從而更好的讀懂孩子,更好的和孩子溝通;家訪可以拉近老師和孩子的距離,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在老師的心里很重要,而這種認可感可以促進孩子成長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二)家訪的原則——為孩子提供有效的情感支持系統(tǒng)。
1、家訪要真誠相待。
家訪不是去告狀,不是應付任務,家訪更像是去看望朋友,把家長和學生當作朋友,相互尊重、信任,支持。
2、家訪要多一份寬容。
家訪不是去找茬,家訪是尋找對學生的認同感,對學生缺點與不足加以引導、鼓勵,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接納學生,欣賞學生,促進學生更好的成長。
3、家訪要多一份理解。
家訪不是一種形式,更不是走過場,而是真正心靈之間的碰撞,走進孩子的成長世界是為了更懂孩子,更好的理解孩子性格形成的原因,了解孩子面臨的困境,為孩子提供有效的情感支持系統(tǒng)。
三、家訪的成效
家訪讓我更理解學生,更欣賞學生,更疼愛學生,班級管理工作也更得心應手,漸入佳境,相比高一班級的散漫、喧鬧、高二的這個學期,班級班風學風有了明顯好轉(zhuǎn),同學們積極向上。家訪讓我和孩子們都得到了更好的成長。
(一)班級管理更順暢
1.在家訪中,教師能真實的了解學生在原生家庭中生活、成長的情況,這是學校生活中無法接觸的方面,可以幫助教師在以后的教育中,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改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可以幫助教師和家長在教育孩子上達成共識。
3.可以贏得家長的理解與尊重,取得家長對教育的支持。
(二)家校關系更和諧
1.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渴望獨立和自由,平時與家長的溝通不多,家長對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不了解,部分家庭親子關系較為緊張,在家訪的交流中,教師可以對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提出看法并給予指導,幫助家長更好地與孩子溝通,構(gòu)建融洽的家庭關系。
2.通過家訪的交流,可以消除誤會和隔閡,家長與老師建立良好的關系,在孩子的教育上達成共識,從而更好地促進孩子的成長。
3.可以幫助家長更客觀、全面的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合理規(guī)劃孩子的未來。
(三)師生關系更親近
1.學生看到老師不顧辛苦來看自己,雖然會有些顧慮,但內(nèi)心能夠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重視,這種重視會讓學生受到莫大的鼓舞。
2.教師當著家長的面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可以給家長以信心,其對孩子的關注勢必更多,可以給孩子自信,促其積極進取。教師當著家長的面指出學生的不足,可以給學生一種必須改正缺點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家訪會讓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更親近,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這種相互親近的信任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有動力。
四、后記與反思
家訪體現(xiàn)了教育者對學生真誠的關懷。當班主任叩開學生的一扇扇家門時,面對突然到來的老師,學生及其家長所感受到的將是一種別樣的溫馨,而這種溫馨顯然是電話和網(wǎng)絡無法傳遞的。
裝著愛心的家訪具有溫度,家訪可以幫助我們推開一扇門,走進孩子的成長世界,讓教育更有成效,讓班級管理更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