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妍
摘 要?古文與當前的語用習慣相去甚遠,學生在學習上具有較大難度,如沒有興趣的支撐,很難實現(xiàn)最佳的教學效果。再加上古文教學方式比較古板,死記硬背的教學使學生非但不會對古文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還會在一定程度上畏懼古文。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于文言文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鑒于此,強化對小學生古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就顯得極為重要。
關鍵詞?古文學習;興趣;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5-0151-01
當代環(huán)境下,認為文言文音難讀、句難通、義難懂、文難用,學生沒有興趣,這是一個重大誤區(qū)。學生的興趣并非教育的起點,恰恰相反,培養(yǎng)和塑造學生良好的興趣才應該作為教育的起點。而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也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本文將就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古文學習興趣提出幾點思路和方法,以供參考。
一、循序漸進、先易后難的適應過程
人都有畏難心理,因而只有放開手腳,讓學生嘗點甜頭,學生才有興致繼續(xù)深入學習文言文。教材在選編課文時也是遵循了這一原則。
小學生從開始學習語文課,每冊都有古詩。這些古詩的學習,已經(jīng)使小學生初識了古代文言文的一些膚淺知識,只不過是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深刻地點破這一點。同時,還有很多成語故事的學習,如所學的“掩耳盜鈴”、“守株待兔”、“亡羊補牢”等。到有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的“高山流水”成語,通過由易到難的漸進過程,古文的學習也是從最簡單的字數(shù)較少的古詩慢慢過度到較難的文言文的,循序漸進、先易后難讓學生自然而然的對古文習慣了解接受。
二、抓住故事,增加趣味與實用性
小學生學習古文是屬于啟蒙階段,由于很少接觸古文,文字生疏,沒有古語感,其最大難點在于按古文的節(jié)奏讀順課文。同時,在文言文中,有一些字古今字音已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字意也發(fā)生了轉移。這樣導致了學生對古文的不理解,再加上部分教師死記硬背的陳舊教學方法,讓學生對古文的畏懼心理升級為了抵觸心理。在教學古文的時候,我們不僅要以教材為載體,還要重視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豐富和拓展,使學生更生動的走進古文,更豐富的認識或理解古文。比如屈原投江、曹植七步賦詩。用古詩的形式講解就大大的增加了故事性、趣味性,讓學生了解古文的歷史背景,歷史人物的心情活動,對學生理解古文的意境有很大的幫助。至于實用性這點可以根據(jù)節(jié)日與時令來結合古文。比如:中秋節(jié)快到了,就可以要求學生總結以前學過的中秋佳節(jié)的古文,也可以找找描寫月亮的古詩詞。
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妙用
根據(jù)我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小學生對古文意義的認知具有整體性的特點,對于新的古文知識,學生能夠很快地將其作為一個整體,融匯于自己的認知體系并把握住新知識的主要特征。基于此,學生在閱讀新的文言文資料時,即便其中出現(xiàn)了學習的障礙,比如生字生詞等,也不影響他們以跳躍性的閱讀方式去感知。古文是現(xiàn)代文的基礎,但與現(xiàn)代文相比,古文更具音韻之美,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音韻感比較強烈,在文言文的閱讀過程中,起落有致的音韻會激發(fā)他們對文言文的濃厚興趣。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師在古文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感受其聲調(diào)節(jié)奏,來深刻領會作品的思想情感。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于今天小學高年級的古文教學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比如,我是這樣來進行小學古文教學的:首先把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的讀音、含義告訴學生,克服學生的閱讀障礙,使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整讀完整篇文章;接下來,我做示范朗讀,讓學生與老師的范讀進行比較,找到自己的差距,然后模仿老師的讀法,重新調(diào)整自己的朗讀,在此我會引導學生,在朗讀中要深入地感受語句的節(jié)奏、輕重、語速的快慢等;最后,強化學生的朗讀訓練,通過反反復復的朗讀,讓學生的朗讀與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讓文章彰顯出韻味,彰顯出本有的美,由此使學生感受到古文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因“本”制宜、因人而異,在教學上創(chuàng)新
(一)要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在導入新課上下工夫。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文言文的教學中主要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來進行。這種形象借助眼、耳、手感知,或者是多種感官同時感知到的,它能引起聯(lián)想、想象,激發(fā)人們認知的興趣。
(二)因“本”制宜,用全新模式教學,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利用活動提高學習興趣。如在教學中穿插表演、文言小故事比賽、文言文朗讀比賽、我愛文言文討論會、“暢游兩千年,文言伴我行”手抄報比賽、觀看成語典故影視作品等。在比一比、議一議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興趣。
通過這些方法的堅持實施,孩子對古詩文的興趣會大大增加,有了興趣,那古詩文的學習就不是問題,那小學高段語文不在話下;那孩子以后就會讀、就會學更多的古詩文和傳統(tǒng)文化,那以后你的孩子就能“腹有詩書氣自華”!
參考文獻:
[1]于麗.淺談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課程.小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