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微課憑借其自身的優(yōu)勢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發(fā)揮出巨大的作用。本文除了闡述微課的概念、類型、意義之外,重點通過三個方面分析如何使用微課來輔助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微課 信息技術 自主學習 意義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151-01
一、微課的概念及類型
微課從時間上講一般控制在十分鐘左右,根據(jù)教學設計將圖片、課件、語音等有機結合來,應用輔助軟件制作成教學視頻,視頻中一般不出現(xiàn)錄制者本人。微課僅講授一兩個知識點,課程體系簡單,針對有需要的學習者。微課內容看似不完整、不系統(tǒng),但追求學習者自主學習的最佳效果,通過精心設計并且本質是完整的。微課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資源而言,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起來的新型教學資源。設計微課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處處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
微課的形式多種多樣,從不同的角度劃分有不同的類型。有學者根據(jù)我國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分類,微課可初步劃分為十一類。例如以講解理論概念為主可分為講授、問答、啟發(fā)、討論等類型;以講解操作步驟為主可分為練習類、實驗類;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為主可分為自主學習類、合作學習類、探究學習類等。
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微課的意義
伴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微課與其它教學軟件一樣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它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也同時有利于教師自身專業(yè)水平的發(fā)展。對于學生而言,微課形式多樣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習者的熱情,擺脫以往枯燥的學習方式。學生對于知識點可以自由篩選,按照需求選擇性學習,查漏補缺,鞏固學習。微課視頻可以永久性保存,便于隨時調用觀看。制作一堂精彩的微課需要教師熟練應用軟件,也需要教師能夠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進教師不斷學習,進行教學實踐的不斷創(chuàng)新。
三、巧妙使用微課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
(一)選擇合適的微課,提高教學的效率
在講解計算機組成時,如果你一成不變的將書上的知識講解給學生聽,一些專業(yè)名詞很難理解,學生也會覺得十分枯燥,當然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會很差。如果你借用已經(jīng)精心制作好的微課,讓學生自己去看,那教學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微課能重復使用,同年級的信息技術課,學生可以共享這一節(jié)微課。微課一定要設計得巧妙,否則會降低教學效率,甚至會誤導學生。例如這一課的微課設計,可以借用學生最熟知的人體來比喻展開教學,學生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主機比喻成人的身體,CPU比喻成大腦中的計算思維,硬盤比喻成大腦中記憶部分,因為計算機像人一樣會思考,會計算,所以人們稱它為“電腦”。通過形象的動畫、圖片加上老師生動的講解,將優(yōu)秀的微課設計以視頻的形式展示出來,非常有利于學生接受和理解,當然教學效率就會很高。在小學階段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精心挑選或者親自制作適合的微課,學生使用微課也要有一個度,不能完全依賴微課而錯失自己獨立思考的機會。
(二)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的培養(yǎng)學生
因材施教是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總結出來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被普遍認可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根據(jù)學生各方面能力的不同,可能是認知水平的不同,可能是學習能力的不同,也可能是動手能力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施教。凡是教過指法的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指法練得好的學生并不一定是平時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或者是智商很高的學生。所以我們要因材施教的培養(yǎng)學生,有針對性的教學,發(fā)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樹立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課堂中,因材施教是很難實施的,除非將學生根據(jù)接受能力的差別進行分組教學,但是這樣會給學生的心理帶來負面影響。教師要同時兼顧好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任務、回答難度不同的提問,而且信息技術教師的課一般都設置在下午,要連續(xù)教不同的班級。這些都給老師帶來了很大的負擔,所以因材施教這種教學方法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課堂中是很難實施的?,F(xiàn)在微課卻能巧妙地解決這一難題。
教師設計微課時,將重難點篇章進行巧妙的劃分,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制作成知識點難度不同的微課。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性學習,或者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疑難指定對應的微課讓他們學習。這樣不同知識點的微課相當于有不同的老師在教,當然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不能放任,要觀察好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及時調整好教學的進程。
(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很多學校都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學校的課題進行研究,但是大部份都以失敗告終或者僅僅是掩人耳目。信息技術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先教后練,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學能力較差,在自主學習任務下他們很難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碰到不懂的地方就會打退堂鼓。
培養(yǎng)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是這個時代給予我們的使命,正好微課的誕生為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的很大部分是學習一些常用軟件的操作,但有時操作步驟比較繁雜,學生很難記住,時間一長就忘得差不多了,教師只能再教幾遍?,F(xiàn)在借助觀看微課就能輕松解決這一難題。為幫助學生進行課后自主學習,教師可有針對性地制作一些輔助學習的微課。有操作步驟提示的微課,解決學生實踐操作中遇到的難點。對于一些學習思維敏捷,有能力進行深度學習的學生,制作具有啟發(fā)性的微課,利于他們進行更深一層次的學習。
四、小結
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就像學生身邊的小老師能時刻幫助他們學習。教師和學生應不斷更新思想觀念,正確認識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當然這一新型教學模式的開展,主要的推動者是教師。教師一定要學會制作微課,一定要鉆研教材,將教學目標明確、思路精巧的教學設計融入到微課之中。微課以其教學內容短小精悍、呈現(xiàn)形式多樣等優(yōu)勢必將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發(fā)揮出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余一梅.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5(8):169.
[2]劉玉辰.“追趕潮流”實現(xiàn)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