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靜
【摘要】新課標,新高考,語文學科在高考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如何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呢?僅靠課內閱讀遠遠不夠,應該以多種策略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以多種措施增加學生課外閱讀的深度,以多種方式評價學生課外閱讀的效度,引導學生開展全面、深入的課外閱讀,真正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課外閱讀;核心素養(yǎng);興趣引領;活動促進;多元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標,新高考,語文學科在高考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如何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呢?僅靠課內閱讀遠遠不夠,應該引導學生開展全面、深入的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相輔相成,以此來鞏固課堂所學閱讀相關知識,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培養(yǎng)鑒賞、評價文學作品的能力,同時開闊視野,增加學生的知識量。
一、多種策略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貫穿語文教學的始終。新教育倡導人朱永新老師也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所以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一定要有能力激發(fā)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一定要有能力帶著學生一起遨游書海,與學生一起體會閱讀的快樂。
(一)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閱讀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閱讀的興趣也需要從學生感興趣的閱讀內容開始。閱讀的內容不能全是老師的安排,脫離學生的興趣,僅僅站在教師立場選擇的讀本,不僅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甚至會扼殺掉學生僅存的閱讀興趣。由于年齡階段不同、生活閱歷不同、興趣愛好不同,不同的孩子的閱讀興趣點就不同,當然更不可能跟老師相同,所以老師們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選擇的空間,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來閱讀。例如,我會在每學期的學期之初和學生們一起商討、確定一學期的閱讀任務、具體書目,其中總會留出學生的一塊“自留地”,讓他們安排上自己最喜歡的作家的作品。
(二)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可以促使學生開啟閱讀之旅,但是這種興趣需要不斷強化,變成學生不斷閱讀、認真閱讀的源源動力。這需要老師來言傳身教,以身示范。平時的語文課上,我經常與學生分享我的閱讀感受。比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我在帶學生賞析完課本的選段內容后,就與學生分享其他的與課本內容相關的經典片段,在分析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探春等人物形象后,我與他們分享“黛玉葬花”“寶玉挨打”“弄權鐵檻寺” “探春理家”等經典片段,這樣不僅加深了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更是吸引他們就此愛上《紅樓夢》,自主閱讀《紅樓夢》。
二、多種措施增加學生課外閱讀的深度
(一)由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
課外閱讀不應該是漫無邊際的,應該是建立在課內閱讀基礎上的,以課內閱讀為基點向外輻射的。這樣有助于學生對課內所學知識的鞏固,更有利于將課外閱讀引向深入。例如,我們在確定課外閱讀篇目時可以選擇與課內閱讀中作者相同、內容不同的一系列文章,也可以選擇與課內閱讀中主題相同,表現方式、體裁不同的一系列文章,讓學生對某一作者的不同類型的文章有深入的理解,對同一主題不同表現方式的文章有深入的理解。同時,可以掌握一類或幾類文章的閱讀方法,真正將閱讀引向深入。例如必修一“月是故鄉(xiāng)明”這一單元,重點以不同篇章表現不同作者的不同鄉(xiāng)愁。配合這一單元的學習在課外閱讀時可以推薦學生閱讀與鄉(xiāng)愁有關的古詩詞,如范仲淹的《蘇幕遮·懷舊》、溫庭筠的《商山早行》等;或者推薦學生閱讀劉亮程的其他作品《一個人的村莊》《寒風吹徹》等,讓學生得法于課內,應用在課外,深化在課外,提升在課外。
(二)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將課外閱讀引向深入
學生的課外閱讀需要老師的引導與指導,同時也需要老師的檢查與監(jiān)督,這些都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來實現。首先,周周安排閱讀課,由學生自由閱讀,同時分享個人的閱讀體驗??梢允蔷势畏窒?,可以是經典作品推薦,也可以是個人閱讀感悟,也可以是自己的不同見解。其次,以小組為單位,選編文本,設計推薦理由,設計閱讀任務單,既是對自己閱讀所得的深化,也能啟發(fā)其他同學深入閱讀,有助于在班級內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再次,每學期舉行一次課外閱讀成果展示活動。成果展示的方式由學生自由決定,可以是激情誦讀,也可以是美文展示,也可以是課本劇表演等等形式。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既可以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又能夠將課外閱讀引向深入,讓學生學會閱讀,讀有所悟,悟有所得。
(三)以讀促寫,讀寫一體,深層感悟
求知欲促使人愛上讀書,讀書是對他人經驗的吸收與繼承,可是如果僅僅停留在讀的層面,讀書所得是膚淺的,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淡化、遺忘。這就需要適時地通過寫作記錄讀書所得,運用讀書所得,讓讀書所得的知識、思想真正融入自己的血脈,真正變成自己的思想。例如,課堂上學習了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通過閱讀詩歌,學生初步感知了韓愈的形象:忠而被貶、堅持真理、剛正不阿。我啟發(fā)學生,被貶謫到了八千里之外的潮州后,韓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由此引導學生閱讀梁衡的《讀韓愈》,學生自然興致高漲。閱讀后我又用一節(jié)課來讓學生分享閱讀體會。很多學生都說到,韓愈忠而被貶,小女道死,心中抑郁不平,痛苦萬分,到了貶所本應是自怨自艾、顧影自憐,或者寄情山水,排遣抑郁。難能可貴的是當他看到潮州的閉塞落后以后,很快就忘記了個人的不幸,走出了個人的悲歡,致力于當地的發(fā)展。我趁機引導他們,你們想到了誰?什么作品?據此,我布置了一道作文題:范仲淹說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有何感想?通過這次作文,學生可以加深對韓愈其人及其精神的理解,加深對《讀韓愈》這篇文章的理解,可以由此聯(lián)想到其他與韓愈一樣的舍小我、為家國的文人,如林則徐、范仲淹等人,并由此引發(fā)學生思考,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這樣讀因寫而深化,寫因讀而豐富,讀寫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三、多種方式評價學生課外閱讀的效度
(一)倡導評價主體多元化,尊重學生的評價主體地位
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以教師為評價主體,這樣評價的關注點就比較單一,更多的時候關注閱讀結果更多。例如,老師更多會關注課外閱讀的量是否達標,閱讀作業(yè)完成情況如何,評價的時候喜歡“一刀切”、一個標準。實際上,評價需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關注學生的不同興趣、表現,滿足學生發(fā)展的不同需求。因此,就需要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評價中來,如學生、家長、教學管理人員等等,這樣不同的主體、不同的評價角度,可以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多角度的反饋,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課外閱讀與個人發(fā)展的關系。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參與到多種評價活動之中,這樣有助于構建課外閱讀與評價的共同體,讓學生進行自我監(jiān)控與管理,持續(xù)反思,終身學習。
(二)倡導評價形式多元化,多種方法綜合評價課外閱讀
傳統(tǒng)的課外閱讀評價是對學生一段時間以來閱讀成果的檢驗與評價,形式單一,更注重結果,多為終結性評價?;趯W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課外閱讀的評價應該更多關注閱讀過程,學生閱讀過程中的行為表現、情感態(tài)度特征和作業(yè)作品都應該成為評價的對象。而評價也不是終結性的,而是一種反思性的,是檢查、診斷從前課外閱讀的情況,給出反饋意見,更好地指導后續(xù)課外閱讀的有效方式,是后續(xù)更好進行課外閱讀的加油站。所以,只要是能促進學生反思,改進課外閱讀過程和閱讀效果的評價形式都是可取的,如小組研討成果、調查報告、讀書筆記、辯論活動、表演活動、讀書分享、好書推薦、個人反思日記等等都可以成為評價的形式。通過多種形式的評價方式,更客觀、更全面地評價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引導學生不斷反思自己的閱讀情況,將課外閱讀引向深入。
以濃厚的興趣激發(fā)學生主動開展課外閱讀,以多彩的活動引領學生深入課外閱讀,以多元的評價提升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真正掌握課外閱讀的方法,將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走出語文的困境,在課外閱讀中提升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得到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的能力的提升,自覺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理解、借鑒不同民族和地區(qū)的文化,掌握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附 ?注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重點課題(課題名稱:基于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隨文閱讀指導實踐研究。課題編號:C-b/2016/02/10)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