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曲
摘 要: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在學生的語文能力上做文章,要全力以赴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語文能力是人們進行語文活動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征,它包括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最簡單的就是表現(xiàn)在交往過程中聽說讀寫的能力,也就是《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的"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是完全統(tǒng)一的。
關鍵詞:初中學生;語文能力;訓練
如何培養(yǎng)初中學生語文能力呢?通過多年的實際教學與成效,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書寫習慣。
我們學生很多來自農(nóng)村小學或城郊小學,學生基礎較差,很多學生拼音書寫等基本功不過關,我們于是從漢字書寫(每天大科作業(yè)紙1張,臨摹字帖,)、詞語抄寫(從七年級開始抄寫,每天1課,每個詞3遍,包括注音,直至全部完成)、背誦訓練(老師通過默寫、小測等、抽查等方式進行督促,課標要求背誦的50篇,學生全部會背)開始訓練,規(guī)范答卷訓練(不規(guī)范的進行特殊訓練)、作文要求達到規(guī)定字數(shù),學會用標點、分段,進行一定的語言片斷訓練等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以及持之以恒的品格,還讓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堂認真、課后復習的好習慣。
二、開展課前三分鐘的說話訓練。
在語文教學中,聽和讀是吸收,說和寫是表達,說話能力是一種重要的語文能力。 許多學生會怯場,訓練時必須按步驟一步一步來,循序漸進。首先,請學生讀自己挑選的報紙或書刊。讀書無須太多思考,只要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膽量大就可完成。而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克服恐懼心理,大膽說出完整的一段話。其次,讓學生說出想說的話,講名人故事、成語故事、國際國內(nèi)新聞、對班級情況發(fā)表個人看法等等,無所不談,只要想說都可以說出來。每次訓練后,教師要針對同學們的說話進行扼要點評,盡量多鼓勵,多引導,幫助學生克服怯場心理,樹立信心,努力營造一種既嚴肅又輕松的氛圍。經(jīng)過一段時間訓練,大部分學生都克服了畏懼心理,都能大膽踴躍地上臺講話。說話技能、技巧也提高了,但語速、語態(tài)、情感等方面還不夠理想,接下來就進行第三步驟的訓練,要求學生說話中心明確、儀態(tài)自然大方、語言清晰響亮、內(nèi)容豐富,提高說話要求。三分鐘說話成了同學們表演口才的絕好機會,由于說話訓練激起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課堂上學生踴躍發(fā)言,課堂氣氛活躍,促進了課堂教學??傊n前三分鐘說話訓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一種將課外閱讀和課內(nèi)教學有效結合,進行思想教育、培養(yǎng)說話能力、提高寫作和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摸索新的教學模式和課堂組織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效率。
(一)備好導學案。我們借鑒結合本校的具體情況,備好導學案。課堂教學也主要依據(jù)導學案來組織教學。我們要求學生把一張張的導學案裝訂成冊,妥善保管好,以備總復習時來用。導學案根據(jù)大綱要求,結合學生實際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學習過程、當堂訓練、學后反思等步驟,設計問題時做到具體可行,讓學生可操作,不至于思考時無從下手,并且難易結合,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要求,使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能找到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導學案特別強調"先學后教,當堂訓練",上課前先發(fā)下去讓學生預習,先讓學生自學課文,上課時先展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然后根據(jù)學習目標來組織課堂教學,以精講多練為主,力求學生每堂課都能當堂訓練,都能有所得,不求量但求質。學生根據(jù)導學案,可以明確每堂課的學習目標,可以有的放矢地學習,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較快提高成績,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興趣。
(二)嘗試新的課堂模式。語文教學不同于其它科,是充滿靈動性和不可確定性,課堂教學時既要放得開又能收得回來,教學模式是靈活多變的。我摸索出了多種的教學模式,如"課本戲劇式"、"辨論式"、"討論式"等,形成"課前演講--導讀課文--精讀精寫--小結提高"和"課前導讀--課前說話--師生互動--總結歸納"模式。不同的課型采用不同的課堂模式,靈活多變,課堂教學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組建學習互助小組。我先根據(jù)學生的基礎水平、學習能力把學生ABC三等,再根據(jù)ABC分成若干個每組六人的學習小組。小組中有基礎、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2人(A),中等水平的2人(B),學習有困難的2人(C)。學習互助小組成立后,讓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當組長,管理好本組人員。我讓A同學監(jiān)督、幫助B同學,讓B同學監(jiān)督、幫助C同學,再讓B和C的同學也監(jiān)督、幫助A同學。這樣安排既減輕了A同學的負擔,他不用管那么多人,又讓B和C同學也能發(fā)揮作用,各安其職,各有所用,各取所需,比較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四、重抓學生的作文訓練,提高他們"寫"的能力。
(一)素材的積累訓練。A、注重詞匯積累。要求:a、抄寫課文中的詞語;b、課外積累好詞匯(自己選擇感覺有趣的、用的生動的一些成語、熟語)。B、指導閱讀課外書。幫助學生準備部分作文素材的書本,如《議論文寫作大全》等,完成一定的閱讀量,寫讀書摘記。
(二)書寫、卷面和格式的訓練。要求:A、書寫端正,不寫潦草的字;B、不能把寫錯的字涂成黑塊;C、不可畫掉大段文字,甚至到處"走小路";D、標點必須規(guī)范。
(三)謀篇布局的訓練。要求:A、開頭和結尾一般不超過三行,入題要快,必須直奔主題,結尾必須點題;B、中間要學會分段,至少三個自然段。
(四)語言描寫訓練。有意識的進行描寫式的片斷訓練,或修辭手法的運用訓練,或人物、景物描寫的方法訓練,或細節(jié)描寫訓練,或舉一個事例論證論點的訓練等等,不一而足。
(五)字數(shù)和時間的訓練。一般要求5分鐘完成100字,訓練寫作速度,一節(jié)課完成600字以上的文章,培養(yǎng)學生敏捷的思維品質。
(六)范例作文的訓練。常印一些最佳典型范文給學生,人手一份,讓他們對比自己的作文,找出不足點,并寫出來。
通過以上訓練,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寫作文時能夠做到格式規(guī)范、卷面整潔、字跡清楚,字數(shù)會夠。經(jīng)過指導,學生能夠把自己的經(jīng)歷感受用文字表達出來,比較有真情實感,富有時代氣息,并且還能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或歷史舉一些相關的例子,文章就顯得充實許多,不會那么空洞無物,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還能寫出很有靈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好作文。學生不再害怕寫作文了,而是越來越喜歡寫作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