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下,新課改中要求的構建智慧型課堂成為各項教學研究的熱門話題,其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一線語文教師,要積極響應新課改的這項要求,深入鉆研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全力打造小學語文教學“智慧課堂”。
關鍵詞:智慧課堂;語文教學;構建
如今,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響應新課改的要求,對智慧型課堂的研究不斷開展并實踐。但在其構建過程中不少教師難以擺脫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所研究的成果也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下面,筆者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談一談如何正確有效地構建小學語文“智慧課堂”。
一、 鼓勵學生深入鉆研
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要構建好“智慧課堂”,教師首先要對教材有著深入的理解,這樣才能引領學生更好的學習選文中各項語文知識點。
二、
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構建出“智慧課堂”要求學生要學會思考,能夠獨立思考,體會到通過思考解決問題帶來的成就感。
例如,在《有趣的發(fā)現(xiàn)》這課的教學時,我在帶領學生初讀一遍課文之后,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大家讀完課文之后都有哪些發(fā)現(xiàn)呢?”這是全文的中心問題,可以有效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我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小組內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由小組長總結各個組員的看法,在學生討論了一段時間之后,我讓每個小組長將自己小組的看法在全班進行交流。隨后,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些幻燈片,為學生展示了自然選擇相關的圖片和資料,讓學生對于自然選擇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給學生拓寬知識面,讓學生了解到除了自然選擇,如今我們生活中吃的很多食物是通過人類進行刻意育種得來的。在這些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自然選擇的意義,引起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在學生心底種下一顆熱愛科學熱愛自然的種子。
三、 刺激學生樂于創(chuàng)造
創(chuàng)造力是不斷進步的原動力,要構建“智慧課堂”,必須要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進行培養(yǎng)。
例如,《北大荒的秋天》這課的教學時,我先帶領學生完整地朗讀了一遍課文,隨后要求學生找出文中描寫北大荒秋天美景的句子,并對這些句子用到了哪些寫作手法進行整理。然后,要求學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和寫作手法在小組里進行交流討論,最后在全班進行匯總。學生在文章中尋找交流的同時可以發(fā)現(xiàn),文章內容豐富多彩,每一段對于秋日景色的描寫都是一幅多彩的畫卷,如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邊的天上才會有幾縷云彩等。在學生找全了文章中景物描寫之后,我與學生們一起給每個景物描寫片段都起了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在課堂的尾聲,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后作業(yè),選擇自己喜歡的畫面創(chuàng)作一幅自己心中的繪畫。在第二節(jié)上課的時候,組織學生展示自己畫出來的作品,讓學生即興想出一段話來描述自己的作品。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措施,把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激發(fā)了出來,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極大地優(yōu)化了教學效果。
四、 幫助學生深入理解
對于語文智慧型課堂來說,不僅僅要讓學生學會文中的寫作手法、生字生詞等,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能夠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感受到字里行間流露出積極向上的精神和不斷前進的進取心,幫助學生樹立起一個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例如,在《孔繁森》這課的教學時,我先用幻燈片給學生展示了孔繁森進藏前寫下的條幅:“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xiāng)”,讓學生對他有一定的了解,隨后在教學中緊扣“奉獻”“團結”等優(yōu)良品質。對于平時生活在溫室中的孩子來說,只看一些事跡和文獻資料可能還是不夠的,于是我給學生用多媒體播放了一些相關的圖片資料,帶領學生了解西藏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讓學生感受到不生長在西藏的普通人,進入西藏正常生活都是很艱難的挑戰(zhàn),學生通過這些圖片很快都體會到了西藏生活環(huán)境的艱苦。隨后,我給學生播放了孔繁森相關事跡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他們紛紛表達出了敬佩之情,有幾個男同學甚至立刻表示:“我長大也要像孔繁森一樣去西藏幫助那些苦難的人?!弊詈螅医o學生布置了一項課后作業(yè),要求他們寫一寫今天從孔繁森身上學到了哪些東西。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基礎的文化知識,還培養(yǎng)了學生樂于奉獻、關愛他人的優(yōu)良品質。
總而言之,構建語文智慧型課堂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在此我與各位同仁共勉。
參考文獻:
[1]鄧世春.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的搭建方法[A].《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C].《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總課題組,2018:3.
[2]付超.小學語文智慧課堂建構策略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7.
[3]趙婷婷.例談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6(2):63-65.
作者簡介:
王晶,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昆山市張浦鎮(zhèn)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