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是我們教育行業(yè)最關注的問題,關系到培養(yǎng)什么人才的問題,也關系到人才的質量問題。我們在語文教育中提倡素質教育,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不足之處。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要根據(jù)時代的要求,優(yōu)化課堂教學,全面推行素質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興趣激發(fā);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2-011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2.108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實施素質教育勢在必行,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途徑就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λ鶎W內容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能夠促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督促學生不斷地去探究、探索、發(fā)現(xiàn),由被動的“要我學”轉變?yōu)橹鲃拥摹拔乙獙W”。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樂之”才能“樂學”。良好的導學,是一堂優(yōu)質課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要利用教材,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上語文教學,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水平,推行素質教育。例如,我在每次的習作課上,選出幾篇特別優(yōu)秀的作品,讓學生自己站在講臺上,聲情并茂地朗讀,得到的是其他學生贊許的掌聲和老師肯定的目光,這些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更加努力,其他學生也會以他為榜樣,暗中下定決心,準備下次走上講臺,展現(xiàn)自己。再如,我在閱讀教學中,經(jīng)常選普通話標準的學生朗讀課文或領讀課文,讓他們具有成就感,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在課堂上要以真誠的微笑,期待的眼神,親切的話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要充分理解、尊重、信任他們,盡量滿足他們的求知欲,鼓勵他們敢想、敢說,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實踐證明:課堂氣氛活躍、民主、寬松,學生內心就會比較放松,思維就會比較活躍,記憶就會比較牢固,尤其是當學生感到自己被教師尊重、理解信任時,他就會全心全意地與教師配合,并以百倍的努力報答自己的教師。教師應結合教材的特點,采用各種愉快的教學方式,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既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師長,又是可親、可近、可信的朋友。
“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是葉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認識活動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造條件。因此,課堂教學必須是學生自主思考、自我發(fā)現(xiàn)、接納事物的道理與本質的愉快場所;必須是養(yǎng)成思考能力與探究能力的場所。巴爾扎克指出:“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問是問號?!眴栴}是思維的推動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景,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發(fā)現(xiàn)問題,充分拓展他們的想象空間。學生通過積極主動參與,打開想象的閘門后,思維的火花迸發(fā)出許多閃光點。教師只有予以正確引導和適當鼓勵,他們的發(fā)散思維才能得到培養(yǎng)。教師要讓學生大膽質疑,大膽創(chuàng)新,敢于打破常規(guī),從而形成新思想,新觀點。因此,我們在語文課堂上,要徹底改變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自己能學懂的教師堅決不教,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解決的問題,教師不再重復。教師要走下講臺,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和學生一起參加討論、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實施素質教育,恰到好處地運用現(xiàn)代媒體。比如,網(wǎng)絡教室,教學一體機,平板電腦等,以直觀而鮮明的圖文并茂的畫面,生動而簡練的語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促進學生觀察、記憶、理解等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從而使學生想學、樂學,使每個學生從“被吸引”開始,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緊緊抓住所設置“懸念”的引導,口、眼、耳、腦多種感官齊動,又為優(yōu)化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提供了嶄新的途徑。特別是要教會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自主學習的方法,積極向“電子老師”請教,授之以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眰魇谥R,只能讓學生暫時了解知識,掌握一定的知識,但是并不能使學生學會如何掌握知識,這樣一來,學習就會是低效的,短暫的。而如果傳授學生學法,學生掌握了技能,就會獲得源源不斷的知識和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厚書變薄,薄書變厚”,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好的技能。
時代呼喚素質教育。優(yōu)化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實施素質教育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二者相輔相成。作為合格的語文教師,我們要時刻不忘以育人為本,從素質教育的高度來認識課堂教學的價值與功能。在實踐中認真學習,不斷探索,總結出能體現(xiàn)學科特色的教學方法,為社會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溫儒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
[2] 李鎮(zhèn)西.愛心與教育:素質教育探索手記[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王書祥(1978.1— ),男,漢族,甘肅隴西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