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紹裕
摘要:合作,就是人與人之間為達到一個目的,相互配合、相互信賴、彼此理解支持的聯(lián)合行為。在學習、在游戲、在工作中有許多需要彼此合作的機會。合作的好,完成的效率就高,反之,完成效率就低。所以,在小學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是體現(xiàn)綜合素質教育的關鍵。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能力;培養(yǎng)
合作能夠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和互相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在數學問題探索中思考的更細致、更全面。合作之時學生的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也能夠使學生尊重每位同學,“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弊寣W生明白在合作中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價值,進而促使學生能夠遜志時敏。
一、明確合作目標
無論在工作還是學習中,合作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進行合作之前,首先要明確合作的課題目標是什么。只有明確了一個目標,之后在合作之中才會順利的完成需要達到的目的。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之時,應該將合作課題的目標為學生講述明白,讓學生在理解的情況下,再進行合作分配工作,合作的效率就會更高。
例,冀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四課認識人民幣中“商品價格調查”,這是一節(jié)實地考察課程,在這節(jié)課程中的合作目標是學生分幾組一起去附近的超市或商店了解商品價格。教師在引導學生去完成課堂課題時,應當讓學生充分理解到自己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在這節(jié)課題中,它的目標是了解商品名稱及其價格,將之填入表格。幾名學生分組,確立好需要調查什么樣的食品和學習文具,全班學生先將需要調查的事物明確,避免調查的事物地點及物品重復,可以一家商店不同物品,不同商店相同物品。為了使調查具有意義,師生在去調查之前務必明確分工。此為明確合作目標一。然后確立好一起去超市或商店的具體位置,需要從哪個方向走,小組之間制定好路線,之后到了超市或商店,選擇需要調查的食品和學習文具,將需調查的事物完成后返程。此為明確合作目標二。待各個小組回到教室后,將調查的事物進行交流探討。在調查的過程之中學生學會了什么,分享購買結果和購買經歷。此為明確合作目標三。通過上述明確目標,完成目標,從而將合作的工作做得更好。
二、分組配合完成
在明確了合作的目標時,就需要細細的分配合作過程了。既然是合作,那么就是分工完成事物的小節(jié),然后由小節(jié)組合成為一件事物,一件事物的好與差,就體現(xiàn)了小節(jié)的好與差,唇亡齒寒,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每個環(huán)均起到了不可分割的作用[1]。
例,冀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五課四邊形的認識,教師在教習學生時,結合四邊形的特點,為學生講解合作分工的重要性。四邊形是一個有趣的圖形,它有正方形、長方形、菱形和不規(guī)則形,這些都稱為四邊形,擁有四條邊,唯一不同的就是邊長,邊長怎樣組合,就形成了怎樣的形狀。教師講解到這邊時,以合作的形式為學生講解,四條邊就是四個需要合作的主體,這四個主體的特點是什么,最終的目標是什么,這需要分工明確自己的位置,以及需要自己做的工作。這四個主體的工作加起來,就是最后的成果,也就是最后會是什么樣的形狀。舉個例子說明,四條邊長,四條均是5厘米,這四個主體端端正正的站立,就會形成四條邊均是5厘米的正方形;若是這四個主體站歪了,那么就會形成四條邊均是5厘米的菱形。
小組之間的分工決定了將來的目標計劃的完成結果?!独卒h》中有一則講,人是大大小小的螺絲釘,每一臺機器的運行都少不得,缺了誰都將無法運行[2]。正如這則比喻,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時,定要告訴每個學生分工的重要性,學生所收到的分工作業(yè),定要仔細完成。
三、合作的意義
3.1 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性
學生需要進步和發(fā)展,也需要獨立的能力,合作關系既是一種依賴關系,也是一種獨立關系。依賴在于不可分離,獨立在于分工不同。學生之間進行不同的分工合作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合作學習可以下意識的避免學生的思維惰性,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讓學生增加自信心。
例,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四課多邊形的認識中“我的拼圖”一課中,可以運用獨立分工的方式,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思考能力。教師將學生依照人數分為三大組,一組學生去附近文具店或超市購買拼圖所需的彩紙,不同的顏色各買幾張,剩下的學生合作將教室的課桌擺成可以進行后續(xù)工作的模樣,并且準備好相應的工具;待購買彩紙的學生回來后,第二組將彩紙進行剪裁,在可以拼接的條件下,剪裁成各樣的形狀;最后一組學生則對第二組學生剪裁后的剪紙進行拼圖工作。待第三組的學生將拼圖工作完成后,三組學生加起來對第三組學生所拼成的結果進行探討交流。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可以明白自己在分工合作中的不足,針對不足,加以改善,可以促使以后的分工合作學習更加流暢。
3.2 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探索心
在學生意見發(fā)生分歧時,就會進行深度交流,當交流的越深,對數學問題的理解就更全面。合作是最能體現(xiàn)分歧的時候,因為思路方向不同,所以在遇到問題時,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路,這個不同的路該如何走,是需要學生在合作之前探討交流的。只有在這樣的意見交流上,學生才能達成合作,共同完成合作的目標。在學生目標完成后,回首對所合作的成果再進行探討交流,在這個交流探索中,學生可以對自己的分工工作進行檢測,更深一步的將分工工作做得更好。全組對結果進行分析,以不同的思考方向將數學問題解剖,當解剖得越深,它所透出的問題就會更多。學習是源源不絕的,順著透露的問題,拓展學生的探索心,可以促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
結束語:
合作是為了能讓學生在合作中學到知識,一個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多人合作就可以解決這個困難。合作的過程中,單獨工作和一起交流、一起探索問題都是為了促進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理解更深刻、促進學生學習時的良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艷榮.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J].神州旬刊,2017,13(4):175-175.
[2]楊旭.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4):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