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邑
摘 要:學生在學校中進行歷史的學習是學生在整個學習時期的基礎性內容,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會更加地了解人類在社會大環(huán)境中的基本發(fā)展歷程,同時掌握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提升學生應用唯物主義觀念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地增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讓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學生中得到更好的弘揚,增添學生對祖國不斷發(fā)展的信心。因此,講述了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初中歷史;愛國主義;教育方法
在初中歷史的日常教學中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樣的教學理念符合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愛國主義思想模式會在學生中間樹立起一面愛國主義的旗幟,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努力,為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提升學生之間的凝聚力,使學生形成一種不斷向上的精神,增強了學生對祖國的信心和熱愛,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現(xiàn)實情況
大量的調查走訪結果顯示,學生對中國的發(fā)展歷史并不了解。學生不能詳細地說出中國歷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對歷史上侵略過中國的國家也并不了解。甚至有的學生明確表示如果有機會和條件允許的話,會考慮離開中國。由于學生對中國的發(fā)展歷史并不了解,直接導致學生對中國的熱愛程度不夠,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學生離開祖國直接造成了人才的外流,會影響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和綜合實力的提升。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1]。
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以初中歷史教材為依據(jù),進行初中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初中歷史教材中包含著許多優(yōu)秀的歷史知識。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可以以歷史教材為依據(jù)對初中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初中的歷史教材,學生會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的發(fā)展歷史,提升學生對祖國的信心和自豪感。又能夠在實際的初中歷史課堂中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提升學生對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進而增強學生對國家的愛[2]。
例如,在進行初中歷史課文《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以歷史教材中的內容為依據(jù),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方式,向學生展示我國古代的歷史文明,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圖片或者是一些視頻資料,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點的理解,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中國古代人的聰明智慧,進而愛上中國古代歷史的學習,通過了解中國古代的文明,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教學成果。
(二)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進行初中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歷史學習中,在不斷地了解中國古代歷史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完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標[3]。
例如,在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初中歷史課堂中,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生活中的實際故事來烘托愛國主義的氣氛。如教師可以以神舟飛船上天的偉大歷史事件,讓學生了解為了中國發(fā)展做出偉大貢獻的人物;此外教師還可以以日本參拜靖國神社的事件向學生展示中國的立場,增強學生對國家的信心,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
思想。
(三)以學生生活的地方為基礎,進行初中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教師在教學歷史的過程中,要是想引起學生的共鳴,就可以嘗試著以學生實際生活的環(huán)境為基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對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十分熟悉,教師教學一些在這片土地上發(fā)生的歷史事件,會提升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進而完成愛國主義教育。
例如,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講述一些地方性的歷史故事,增強學生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熱愛。如“狼牙山五壯士”是發(fā)生在河北省境內的歷史事件;“豐滿萬人坑”是發(fā)生在吉林省境內的事件,教師以這樣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共鳴,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為家鄉(xiāng)發(fā)展做貢獻的思想,最終激發(fā)學生對國家的熱愛,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實現(xiàn)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進行愛國主義教學的
目標。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教學任務。在愛國主義的教學中,會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綜合素質,會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理想、有素質的社會青年。教師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完成上述的教學目標,是初中歷史教師的使命,所以,初中歷史教師一定要積極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為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學生的綜合素質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江緒先.素養(yǎng)立意 原創(chuàng)佳題:中學社會學科核心素養(yǎng)評價的新樣態(tài)[J].中學歷史教學,2018(10):60-62.
[2]江華波.基于流行文化視野的初中歷史課堂文化建設探索[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19):69-70.
[3]陸益銀.基于“三力課堂”的初中歷史生成性教學的實踐研究[J].華夏教師,2018(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