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春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首先必須關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設積極的課堂環(huán)境。作為老師,還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語言,注重語言對教育氛圍的營造。積極的課堂環(huán)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首要條件。
關鍵詞:低年級;自主學習;能力
一、在拼音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漢語拼音是一年級學生剛入學時的學習內容,要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只有利用學生的感性認知、生活的見聞來引發(fā)。我在教學漢語拼音第一課時是這樣做的:
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情境圖(或引導學生看課本插圖),老師邊看圖邊試著編故事:陽光明媚的一天,一位小姑娘和他的爸爸媽媽來到郊外踏青,她站在小溪邊,唱起了ɑ字歌:ɑɑɑ,ɑɑɑ……,大公雞聽了,也跟著唱起來了:ooo,ooo……,他們的歌聲引來了大白鵝。伴隨著優(yōu)美的歌聲,大白鵝在水中翩翩起舞,跳著,跳著,發(fā)現了自己在溪水中美麗的倒影,于是,也不由自主地哼起歌來:eee,eee……,今天我們要認識的三個拼音朋友,就在這美麗的圖畫和動人的故事中!
教學ɑ,o,e
(1)引導觀察“ɑ”的情境圖,學習“ɑ”
師:圖中的小女孩,她正在張大嘴巴唱什么歌?
生:ɑɑɑ,ɑɑɑ,師生合唱:ɑɑɑ,ɑɑɑ……
師:板書ɑ,學生認真觀察,然后抬起小手書空:ɑ。
(2)引導學生觀察“o”的情境圖,學習“o”……
(3)引導學生觀察“e”的情境圖,學習“e”……(方法同上)
(4)編兒歌鞏固發(fā)音:嘴巴張大ɑɑɑ,公雞打鳴ooo,水中白鵝eee;
(5)觀察小汽車行駛情境圖,利用手勢,筆畫引導練習聲調發(fā)音;
(6)編兒歌幫助理解聲調特點:一聲平,二聲翹,三聲拐彎,四聲掉;
(7)展示四線格,對照課本,照樣子練習在四線格里書寫拼音。
二、在講讀課文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低年級語文,大多都是文字淺顯、圖文對應的。這類課文讓學生自主學習,首先就是要讓學生看圖,說說圖畫內容,然后將圖畫內容聯系課文內容開展學習活動。我在教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小小的船》這篇課文時是這樣做的:
(1)請同學們猜謎語: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你能猜出是什么嗎?
學生:月亮。
(2)你們當中有誰認真地看過月亮?說說月亮是什么樣的?
生:圓的,彎的,像圓盤,像小船……
(3)那我們現在看一看課本上的月亮像什么?(多媒體顯示課本掛圖,引導學生觀察),請學生說說圖上的景物有哪些?感受夜景之美……
生:圖上畫的是彎彎的月亮上坐著一個小女孩,這月亮有點像小船的樣子。
師:這小女孩坐在月亮上能看到天上的哪些景物?
生:能看到藍藍的天空,閃閃的星星……
(4)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讀課文,說說課文中寫的內容圖畫上能看到嗎?比照著說一說。
(5)讓學生圖文結合,練習朗讀背誦。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我感覺到,這篇課文的學習是由學生自主看圖,自主讀課文,自主理解的。基本實現了自主學習的目標。
三、在識字教學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提高學生自學語文能力的基礎。我在識字教學中也是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分析和認識。例如,我在教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四季》一文的生字時,是這樣做的:
(1)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標出課后生字,在文中圈出來;
(2)再讀課文把帶有生字的句子多讀一遍,其用意是讓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里體會生字的用法;
(3)老師板書生字,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書寫規(guī)則:
尖 說 春 青 蛙 夏 彎 地 就 冬
(4)讓學生對照課文說出每個字的拼音,然后抽學生上黑板寫出各個字對應的音節(jié),再自己拼讀兩遍;
(5)讓學生說說從這些字的音節(jié)中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踴躍發(fā)言:我發(fā)現“說”和“春”是翹舌音;我發(fā)現“尖”和“說”是三拼音節(jié);我發(fā)現“尖”“春”“彎”是前鼻音;我發(fā)現“青”和“冬”是后鼻音……
(6)讓學生說說在這些字形結構上發(fā)現了什么?
孩子們又活躍起來:我發(fā)現“說,蛙,地,就”是左右結構的字;我發(fā)現“尖,彎”是上下結構的字;我發(fā)現“尖”的意思是表示上面小,下面大……
(7)最后讓學生用這些生字口頭組詞,說一句話。
這樣的識字教學,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學得熱情高漲,精神飽滿,實現了自主學習的目標。
四、在分角色朗讀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對于人物語言、對話多的課文,可以通過表演、分角色朗讀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學《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時,設計用四張課桌圍成一個圈,代表“水井”,找一名學生坐在“井”里,代表“青蛙”,再找一名學生“飛到”井邊,讓他們表演文中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要求:青蛙的語氣要表現出傲慢、自信、自以為是的樣子,小鳥的語氣要表現出耐心地擺事實、講道理的樣子,有實事求是的誠懇態(tài)度。這樣,通過幾次表演后,學生對小鳥和青蛙的心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自然領悟出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
總之,生活本身就是課堂,語文也就是生活。將語文學習更多地向生活靠攏,利用生活學語文,是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自主學習最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馬力美.淺析有效學習方式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J].學周刊,2017(19).
[2]陳友水.善學習 重感悟 促發(fā)展:如何提升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有效性[J].華夏教師,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