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俊 于六桂
【摘要】 目的 分析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血管性癡呆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92例慢性血管性癡呆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6例。對照組采用西醫(yī)治療, 觀察組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簡短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評分。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48%, 高于對照組的76.09%,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8.65±4.43)分低于治療前的(18.79±7.86)分, MMSE評分(24.87±9.46)分高于治療前的(16.42±3.52)分;對照組患者的NIHSS評分(10.32±2.25)分低于治療前的(18.73±6.57)分, MMSE評分(20.98±6.32)分高于治療前的(16.78±3.83)分, 且觀察組NIHSS、MMSE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慢性血管性癡呆患者實施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有顯著的療效與安全性, 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中西醫(yī)結合;慢性血管性癡呆;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082
慢性血管性癡呆作為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老年癡呆類型, 其是由心腦血管病變、缺血性組織缺氧、出血性腦損害等導致的慢性的認知性損傷[1-3]。由于其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以及致殘率, 通常會給患者及其家庭、社會造成較大的心理以及物質負擔, 還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4]。本文對中西醫(yī)治療的臨床效果以及安全性進行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收的92例慢性血管性癡呆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6例。觀察組男26例, 女20例;年齡40~83歲, 平均年齡(61.5±7.5)歲;病程6個月~5年, 平均病程(2.8±1.2)年。對照組男24例, 女22例;年齡41~82歲, 平均年齡(61.3±7.6)歲;病程5個月~5年, 平均病程(2.5±1.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實施西醫(yī)治療, 服用西藥對血壓進行控制, 改善循環(huán)等, 具體治療方式:服用多奈哌齊片(重慶植恩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10723), 治療28 d為1個療程。1次/d, 5 mg/次。
1. 2. 2 觀察組 實施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西藥治療方式與對照組相同;中醫(yī)治療以針刺法為主:取患者的合谷、太沖、血海、懸鐘、百會穴, 患者取仰臥位, 操作人員站在患者的左側, 針刺針大小為0.20 mm×40.00 mm。對患者的皮膚實施常規(guī)消毒后進行穴位針刺, 并在進針后根據平補平瀉手法后, 進行30 min留針, 留針后的15 min再進行一次, 在30 min時施針1次, 起針, 1次/d。治療28 d為1個療程。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NIHSS、MMSE評分及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控制:患者的臨床相關癥狀均消失, 能夠正常的工作與生活;顯效:患者的臨床相關癥狀有所改善, 反應能力一般;有效:患者反應較遲鈍, 部分智力存在智障;無效:患者的臨床相關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控制+顯效+有效)/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MMSE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NIHSS、MMSE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 MMSE評分高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NIHSS、MMSE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血管性癡呆主要是由于出血性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等相關因素所導致的記憶、行為等較為嚴重的障礙綜合征[5, 6]。通過西藥多奈哌齊實施治療, 由于該藥物能夠對膽堿酯酶抑制劑進行提高, 其能夠對代謝恢復進行有效調節(jié), 并使神經元的壞死得以有效緩解, 對癡呆治療具有顯著效果。中醫(yī)學研究顯示, 慢性血管性癡呆的發(fā)病通常與精血虧虛、腦髓失氧具有直接關系, 并與肝、腎、心等也具有相應關系。對慢性血管性癡呆疾病實施針刺治療, 具有補肝益腎、填髓沖腦的效果[7-9]。
本次研究顯示, 觀察組總有效率93.48%高于對照組的76.09%,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8.65±4.43)分低于治療前的(18.79±7.86)分,MMSE評分(24.87±9.46)分高于治療前的(16.42±3.52)分;對照組患者的NIHSS評分(10.32±2.25)分低于治療前的(18.73±6.57)分, MMSE評分(20.98±6.32)分高于治療前的(16.78±3.83)分, 且觀察組NIHSS、MMSE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慢性血管性癡呆患者實施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具有顯著的療效與安全性, 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歐, 吳雙, 沙中瑋, 等. 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中醫(yī)藥治療研究進展.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8, 27(20):2269-2272.
[2] 馬超.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血管性癡呆的安全性分析.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 9(9):94-95.
[3] 馬黎, 魯國建.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血管性癡呆的療效和安全性.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14, 22(1):90-91.
[4] 郭強, 趙歡, 楊東東, 等.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血管性癡呆的系統(tǒng)評價.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 36(2):339-342.
[5] 徐冰, 馮衛(wèi)星, 閆詠梅.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血管性癡呆的療效評價. 吉林中醫(yī)藥, 2016, 36(10):1005-1007.
[6] 馬銘.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的效果觀察. 河南醫(yī)學研究, 2017, 26(12):2206-2207.
[7] 劉振峰.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的療效觀察. 世界臨床醫(yī)學, 2016, 10(1):221.
[8] 劉寶恩, 趙永成, 熊曉麗.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老年血管性癡呆臨床對照研究. 實用老年醫(yī)學, 2017(12):1168-1170.
[9] 劉燕霞, 田明華, 熊瑜.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血管性癡呆47例臨床觀察. 湖南中醫(yī)雜志, 2017, 33(10):49-51.
[收稿日期:2018-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