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相君
摘 要:小學是學生終身學習的起點和開端,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理念在義務教育階段的不斷落實,小學音樂課程也不斷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然而在農村地區(qū)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卻始終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如何改進創(chuàng)新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法就成為一線教師面臨的重要教學任務?;诖?,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農村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接著通過實際的教學案例著重探討了改進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法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農村小學;音樂課程;教學方法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有感染力、傳播范圍最廣的一種藝術形式,作為人類精神的重要載體,其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內容與文化內容。我國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目標是通過音樂教學及音樂實踐活動,傳授給學生基本的音樂知識,培養(yǎng)學生音樂鑒賞和音樂創(chuàng)造的情趣與能力,從而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而農村地區(qū)的小學音樂教學一直是我國教育事業(yè)中的一個薄弱點,因此對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和探究也就顯得十分有必要。
一、 當前農村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 音樂教學內容比較單調
對于農村小學來說,由于地處偏僻,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也比較落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機會接觸到演唱會、音樂劇等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音樂課堂就幾乎成為學生與音樂進行溝通的唯一有效渠道。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無法深刻意識到音樂課堂對學生綜合發(fā)展的重要作用,缺乏明確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只是照本宣科地給學生講解課本上的知識,而不注重圍繞教材進行延伸和拓展,這就導致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比較單調,翻來覆去都是一些重復性的簡單歌曲,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也就不高漲。
(二) 音樂教學方式比較傳統(tǒng)
在當前應試教育體制下,大部分小學的教學重點都在語文、數(shù)學和英語等主科上,音樂往往被當作是副科,音樂教師在學校也常常處于邊緣化的地位,缺乏必要的教學動力和使命感,更不注重在教學實踐中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這就導致小學音樂教師無法對各項教學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和使用,在課堂上就是簡單的教師帶唱,學生跟唱的教學方式,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其實際教學效果比較有限,無法在課堂上營造出濃厚的藝術氛圍,學生也很容易一學就忘,所謂的音樂課堂就只能停留在表面。
(三) 忽視音樂課程的藝術專業(yè)性
音樂課程是小學教育體系的基礎性課程,也是對其他文化課的重要補充,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具有關鍵的指導意義。然而在當前的農村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普遍缺乏對音樂課程的準確定位和內涵理解,不注重挖掘音樂課程的教育功能,只是單純地把音樂課當作是娛樂課和放松課,在課堂上要么讓學生聽音樂歌曲,要么讓學生自由安排。這就導致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缺乏基本的藝術專業(yè)性,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無法學習到有益的知識,其藝術修養(yǎng)也就得不到培養(yǎng)與提高。
二、 改進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法的具體建議
(一) 明確音樂課堂的教學目標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一項實踐活動,在課堂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只有教師的明確目標指引和清晰流程規(guī)劃,才能使課堂教學活動真正落到實處,切實發(fā)揮課堂的教學作用。因此在對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法進行改進的過程中教師就要注重明確音樂課堂的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教學內容,使音樂教學更加具有普適性和針對性,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比如在教唱《保衛(wèi)黃河》這首經典歌曲時,其教學目標就是通過學唱歌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yǎng)學生不屈不撓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因此在課堂中教師就可以搜集有關的作者介紹、寫作背景以及歷史影響等資料對教材進行補充,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同時也可以與《黃河大合唱》中的其他樂章進行對比教學,使學生能夠從多個維度感受到音樂的感染力。
(二) 借助多媒體等新型教學手段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多媒體在各個教學階段都得到了較好的普及,逐漸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幫手。因此在對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法進行改進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充分借助多媒體等新型教學手段來彌補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平臺,使學生了解到更加豐富的音樂知識,增強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唱《米老鼠進行曲》這首歌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米老鼠和唐老鴨》的動畫片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感官體驗,幫助學生在視頻情景的帶動下更加快速高效的學會歌曲;同時在進行鋼琴、吉他等樂器教學時,農村小學一般并不具備這類教學設施,教師就可以利用專業(yè)的電腦樂器軟件進行模擬教學以及為學生播放音樂家的樂器演奏視頻,使學生盡可能地了解到樂器的有關知識,降低教師的教學難度。
(三) 注重音樂課堂的教學反饋
音樂課堂教學不僅僅包括簡單的音樂欣賞,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理解基本的樂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美感。因此在對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法進行改進的過程中教師就要特別注重音樂課堂的教學反饋,通過學生的反饋來對課堂進行整合與概括,判斷學生是否在課堂中學習到音樂知識,從而在后續(xù)的教學中進行對應的調整。比如在教唱完《甘灑熱血寫春秋》這一京劇片段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這首歌曲與之前學習的其他歌曲在旋律和節(jié)奏上有什么差異性以及京劇歌曲的氣息控制與發(fā)聲要點等專業(yè)性問題,而后再指導學生進行總結發(fā)言,使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促進學生音樂專業(yè)水平的提高。
三、 結語
農村小學的音樂教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廣大教師更要立足于教學實際,不斷探索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使音樂課堂更加充滿活力,取得長遠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雅萍.拓展教學時空 提升音樂素養(yǎng)——例析農村小學拓展音樂教學時空的有效措施[J].小學教學參考,2018,16(18):159-160.
[2]王志宏.走出農村小學音樂、美術教育的困境——談談對“SW+課堂”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7,49(35):160-161.
[3]宋祖年.用音樂創(chuàng)造力點燃課堂教學的生命之火——淺談農村小學音樂課堂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36(25):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