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 要】 在初中階段的教學實踐中,道德與法治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教師應該注重利用道德與法治來綜合培養(yǎng)學生在法律、公平、自我等方面的素養(yǎng),科學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道德與法治 教學 法律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在走什么樣的法治道路問題上,必須向全社會釋放正確而明確的信號,指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正確方向,統(tǒng)一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認識和行動。道德與法治知識中含有豐富的法律知識,有效落實道德與法治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人文素質,對于學生法律意識的增強也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筆者認為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對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方略進行簡要論述。通過憲法法律知識,引導學生明確憲法法律的意義,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這對學生今后的健康發(fā)展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一、教師要對教材中的法律知識進行深度挖掘
法律知識幾乎在各個版本的政治教材中都有出現,這都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法律意識的關鍵途徑。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材中的政治知識進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教材,對學生的法律意識進行培養(yǎng)。例如,講述“法律為我們護航”的相關內容時,在教學特殊的保護時,可將其分為家庭保護和學校保護。教師在教學中,可給學生舉實際例子,或者讓學生觀看圖片,讓學生討論家庭保護和學校保護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具有法律意識。
二、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引入實際案例
教材中的法律知識過于理論化,教師即使生動地進行講解,學生也只是有一個模糊的印象,學生對于道德與法律之間的模糊性常常分辨不清。教師在教學時可通過教學內容,引進實際的教學例子,讓學生感受法律知識,增強自身的法律意識。例如,教學“法律保障生活”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引入這樣一個實際案例:老師昨天在網上看見一則新聞,一個15歲的女孩,通過網絡聊天認識了某社會人士,此學生終于經受不住蠱惑,與其進行接觸,并先后從父母那里騙取了現金8000元,后發(fā)現其是傳銷組織的一員,想要抽身反抗,受到了傳銷人員打罵,后傳銷人員蠱惑其說,對身邊的朋友展開了欺騙。由此展開討論,此學生的做法是否正確?其應該怎樣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既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法律意識的目的,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下面我對如何增加學生的法律意識提出幾點做法:
1. 選取時事進行分析
在教學中可以選取一些最近發(fā)生的時事新聞,通過一些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可以對這些事情進行分析,讓學生知道如果自己遇到這樣的事情時應該如何防備,如何處理,如何運用正當的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同時還能給學生提醒,避免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同樣的事情。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先列舉一個最近發(fā)生在某市的一件網絡詐騙事例,通過教師對事例的分析,可以增加學生的閱歷,也可以提高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對陌生人的防范意識,當學生遇到此類事情時也可以采取正確的方法解決事情。
2. 舉辦辯論會
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為了增加學生的法律意識,可以在講解完知識點之后,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在班級中舉辦辯論會,讓學生在辯論會中不但驗證自身的觀點,從而增加學生對法律的運用能力。
3.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還可以通過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模式。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學生引入到教學中,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通過親身體會一些教學案例,理解法律知識的重要性,以及學生在遇到危險時應該如何合理運用法律知識。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故事情境,讓學生自己在故事情境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實踐中加深對法律知識的印象,也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故事教學情境,給予學生一個搶劫學生的主題,然后將班上的學生進行分組,每一個小組自己根據所學的知識編導一個以搶劫學生的小情景劇,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中將其表演出來。然后觀看錄像《青少年犯罪啟示錄》。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們又受到了深刻的法制教育,內心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法律意識得到進一步的增強。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延伸教學拓展空間
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拓展空間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學生通過實際例子,更能理解法律的重要性。但課堂教學內容總歸是有限的,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法律意識,還需對教學內容進行延伸。教師要讓學生在更廣闊的天地中學習知識,就要提高自己的內在素養(yǎng)。講述“加強憲法監(jiān)督”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觀看習近平書記帶領常委就職對憲法宣誓的視頻內容。然后教師要讓學生查閱資料,查完后,教師可帶領學生到小學中進行模擬宣誓活動。通過這一系列的課外活動,學生對于法律的理解更深刻,并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識。
總而言之,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的時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中有效落實憲法知識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憲法意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政治教師要對教材中的法律知識進行深度挖掘,并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引入實際案例,還要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延伸,從各個角度為學生創(chuàng)造法律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初中學生更加健康地發(fā)展,為以后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左勇.淺談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法治意識培養(yǎng)[J].新西部(理論版),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