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煥霞
【摘要】20世紀80年代,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對傳統(tǒng)智力理論提出質疑,影響深遠.本文著重闡述了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特點、教育理念、評價策略等,對當今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多元智能;因材施教;教學實踐
一、問題的提出
1.多元智能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Intelligences簡稱MI理論)由美國哈佛大學著名發(fā)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年《智力的結構:多元智能理論》中提出.他認為,智力是一組能力,不是一種能力,其基本性質是多元的.霍華德·加德納是多元智能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多元智能理論之父”.
“多元智能”的含義:每一個體的智力各具特點;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會中解決問題或創(chuàng)造產品的能力,它重視多維度地看待問題.這些智能在每個人身上的組合形式、表達方式、發(fā)展次序、發(fā)展程度的不同造成了人與人之間最主要的差別.此理論的提出在教育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
霍華德·加德納認為智能是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生產社會產品的能力.至少包括八種智能:① 語言/言語智能指用語言表達和欣賞語言深層內涵的能力;② 邏輯/數學智能指人能夠計算、量化、思考,并進行復雜數學運算的能力;③ 視覺/空間智能指人們運用三維空間的方式感知到外顯和內在的圖像,轉化或修飾心理圖像并運用思維的能力;④ 音樂/節(jié)奏智能指人感知音色、音調、旋律、節(jié)奏等的能力;⑤ 身體/運動智能指人能靈活地操縱物體和身體的能力;⑥ 人際交往智能指人能夠理解別人和與人交往的能力;⑦ 自我認知智能指關于正確建構自我知覺的能力;⑧ 自然智能指對自然界進行觀察,對物體進行分辨和歸類,能夠洞察自然或社會的能力.這些智能相互獨立存在,同等重要.加德納謹慎地指出,人類智能不僅僅局限于這幾種智能,每一種智能還包括次級智能.
2.傳統(tǒng)智能理論的局限性:(1)傳統(tǒng)智能觀局限于學業(yè)智能,內涵狹窄;(2)傳統(tǒng)智能理論忽略了與現實世界的聯系;(3)傳統(tǒng)智能理論認為智能具有單一性、片面性,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4)傳統(tǒng)智能理論以考試成績的優(yōu)劣來判斷學生的智能,以測驗為根本.
3.多元智能理論提出的意義: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提出了一種多維度地分析智能問題的新視角和新方法.指出個體智能的發(fā)展受自然、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條件的極大影響與制約,為我國教育改革提供了積極的理論指導.加德納在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教學改革中強調素質比智能更重要.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觀點,教師要善于根據每名學生的智能特點和優(yōu)勢智能,運用多元評價策略進行評價,這充分地能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發(fā)揮自己的智能優(yōu)勢.
二、多元智能理論
1.智能理論特點:(1)智能是一種高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或創(chuàng)造能力;(2)每個人同時擁有多種智能;(3)每個人都擁有智能發(fā)展的潛能;(4)智能受外部環(huán)境影響,個體具有可塑性;(5)每一種智能都存在多種表達方法.
2.多元智能理論的教育理念:(1)學生觀:人人有才,沒有所謂的學困生,每名學生都是獨特的、出色的;(2)教育目的觀:教育者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開發(fā);(3)課程觀:為多元智能而教.在教學模式方面,就針對同一內容為學生提供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內容方面,除了包括學術智能,還應教一些促進學生其他智能發(fā)展的內容;(4)教學觀: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智能組合特征,使每一名學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來理解知識并建構對事物的認識;(5)評估觀:以智能為本位、以發(fā)展為目標.評估時關注學生的智能類型.
3.多元評價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評價過程生命化;第二,評價主體多元化;第三,評價內容多元化,第四,評價功能多元化;第五,評價方法多元化.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評價要把評價過程本身作為促進學生進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關鍵.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性與發(fā)展性功能,構建出素質教育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
三、多元智能理論對當今教育改革的啟示
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拓展了智力的概念,突破了認識的局限性.它轉變了人們對教育功能和發(fā)展目標的看法,更新了人們的教育觀念,為制訂課程改革、教育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劃奠定了理論基礎.在實踐中,人們逐漸形成了“樂觀的學生觀”“個性化的課程觀”,建立了嶄新的課堂教學評估體系,對我國正在進行的課程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教育改革的方向:① 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② 強調價值觀教育和道德教育,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正面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合適的教育來塑造人、改變人、發(fā)展人;③ 創(chuàng)造性與開放性思維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能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結構去思考,去尋找答案;④ 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學生潛力,實現陶行知先生“人人能有獨立不倚之精神,為國家與人類服務”的愿望.
總之,教育改革要適應世界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求,全面落實教育方針,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而多元智能理論為教育教學改革以及新時代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提供了發(fā)展方向.
【參考文獻】
[1]劉玉山.教育學課程改革再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3):172-174.
[2]夏惠賢.多元智力理論與個性化教學[M].上海:上??萍冀逃霭嫔?,2003.
[3]馮建軍.論個性化教育的理念[J].教育科學,2004(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