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顏宇
摘要:在信息時代,計算機技術成為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標。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有效應用任務驅動法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是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徑。本文分析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上應用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上的實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實施;中職計算機;任務驅動法
中圖分類號:G718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13-0016-01
中職學校是為社會和國家輸送人才的重要基地,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人才計算機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和形勢。任務驅動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有重要應用意義,能夠提升學生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和學習效率,有助于高素質、實用性人才的培養(yǎng)。因此,推進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上的實施勢在必行。
1.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上應用的必要性
所謂的任務驅動教學法簡單來說就是以構建主義理論為基礎的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實際性教學方式。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弊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可以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成為推進學習的驅動力,使所有層次學生都能夠在適合自己的學習任務下更加積極自主思考進而探究學習紙上,完成學生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構建了一個互動的高效課堂。學生能夠在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下靈活應用學習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更好的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在中職教育中,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一門必修課程,直接關系著人才的培養(yǎng),是提升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課程內容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這就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然而,大部分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師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仍舊使用單調的教學方法,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局限了學生思維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教師有效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發(fā)揮出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特征優(yōu)勢,加深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與掌握,通過循序漸進的設計任務、解析任務再到學生自行實踐任務,全面推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升教學質量,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2.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上的實施策略
2.1 根據(jù)學生特征,設計個性發(fā)展任務。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中職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計算機基礎、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等存在較大個體差異性,導致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表現(xiàn)和效果也大不相同。教師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上要加強對學生的了解,掌握學生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特征,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設計符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的個性化發(fā)展任務。明確不同層次學生的人物目標,從而讓學生可以在適合實際能力和學習需求的任務中,得到相應的提升,提高教學的針對性,保證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教學中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2]。
例如,在給學生教學“Word的編輯操作”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興趣愛好的不同,對學生的操作任務提出不同要求,例如要求喜歡唱歌舞蹈等藝術形式的學生,要求他們編輯一段藝術相關的文字,突出文字主旨;要求喜歡廣告設計的學生,在編輯中更加有層次感,排版結構更加科學合理。這種個性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加符合學生學習特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2.2 加強專業(yè)聯(lián)系,創(chuàng)設專業(yè)情境任務。
中職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社會培養(yǎng)出合格的專業(yè)人才,因此,中職計算機教師要加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與學生專業(yè)學習之間的聯(lián)系,挖掘出計算機應用基礎中促進學生專業(yè)學習的切入點,借助任務驅動法,創(chuàng)設專業(yè)情境任務。讓學生意識到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對提升自己專業(yè)水平的重要作用,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專業(yè)發(fā)展。
例如,在對服裝設計專業(yè)學生講解“圖像處理”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呈現(xiàn)出多種多樣的服裝設計稿件,演示如何應用計算機操作改變服裝設計圖片的背景、更換服裝顏色、改變服裝尺寸等,學生被與自己專業(yè)知識有關的教學內容牢牢吸引了注意力,認真觀看教師的示范操作。接著教師要求學生對自己想要創(chuàng)新的服裝設計圖片應用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處理圖像,學生積極自主的投入到圖像處理中,提升了學習效率。
2.3 設計競技性任務,培養(yǎng)合作競爭精神。
教師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可以應用任務驅動法,設計競技性任務。讓學生在既有合作又有競爭的學習任務中,互相幫助、取長補短,打造學習共同體[3],從而不斷提升學生計算機技術水平,鍛煉學生實踐應用能力,促進學生表達能力、合作學習能力、交際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升,為學生成為高素質的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例如,在學生學習完PowerPoint制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后,教師可以設計一場“我的職業(yè)規(guī)劃”PPT課件制作比賽,呼吁學生踴躍參加,鼓勵學生在制作中大膽想象,充分運用學習過的知識和技能。學生可以自行參與,也可以以小組的方式參與,這種教學方式,切實提升了學生的計算機水平,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結束語
總之,任務驅動法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中有重要應用價值。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積極應用任務驅動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素養(yǎng)和自主學習能力,為社會培養(yǎng)出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彭海玲.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8(9):117.
[2] 廖秀英.淺談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任務驅動法[J].商情,2018(37):263.
[3] 金宏光.淺談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網(wǎng)絡基礎》課程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8(3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