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鑫淼
摘要:馬克思在寫博士論文期間,還是一位黑格爾式的唯心主義者,正因為如此,伊壁鳩魯也強調快樂哲學,強調觀念上的自由。馬克思也在博士論文中尋求人的自我解放,本研究論述了馬克思的“一切不是來自物質的自由,而是來自精神的自由,感性現(xiàn)象可以窮盡事物的本質,在人的思想上達到感性現(xiàn)象”的唯心思想。
關鍵詞:德謨克利特;自然哲學;伊壁鳩魯;馬克思思想
1.博士論文的寫作背景
馬克思看中了伊壁鳩魯自然哲學,是出于反對封建斗爭的需要,以及批判宗教束縛,追求人的思想解放,欲將人的思想自由從神學統(tǒng)治下釋放出來。在當時的哲學界,哲學家們對亞里士多德之后的希臘哲學家認識沒有研究價值,認為伊壁鳩魯?shù)淖匀徽軐W和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大相徑庭。更有甚者認為伊壁鳩魯?shù)脑诱撌浅u德謨克利特的直線原子論。對此,馬克思想向世人證明,與此相反,他認為,伊壁鳩魯?shù)恼軐W具有創(chuàng)新性,其使用價值已經超過了德謨克利特。
2.博士論文中德謨克利特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自然哲學的幾點不同
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兩人都認為實證科學的不足,但兩人對實證科學的研究方法可大有不同。德謨克利特為解釋實證科學的局限性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困境:一方面他認識感性現(xiàn)象是主觀印象,而另一方面又認為感性現(xiàn)象是唯一真是的客體?,F(xiàn)象與本質之間是對立與統(tǒng)一的關系,真實的現(xiàn)象可以反應本質,而假象也可以能反應本質。為此,德謨克利特走遍了全世界,為解開知識的局限性,德謨克利特到處搜集知識,為了不是感性的目光蒙蔽理智的思維,他弄瞎了自己的雙眼。而伊壁鳩魯要比德謨克利特靈活得多,他跳出感性認識的局限性,站到了主觀唯心主義的立場上。伊壁鳩魯認為,對于一個哲學家,最關鍵的是獲得自我意思的自由,心靈的自由。正是伊壁鳩魯強調意識自由,所以他才站在主觀層面上,我認識你是客觀的,你就是客觀的,至于在實證科學中你是不是真正的客觀你跟我沒關系。要想獲得真正的自由,無需走遍整個世界,只需獻身于哲學。
德謨克利特談論的是客體的必然性,他將一切都歸為必然性,并且必然性是存在的。他站在客體的角度,強調對客體事物的探究。在他看來事物的因果關系就是一種類似于天意的必然性,他主宰著整個世界。誰能夠更多的了解事物的現(xiàn)實性。而伊壁鳩魯談論的則是主體的自由意思,他站在主體的角度強調必然性不具有必然性。只關心想象的自由,根本就不關心客觀對象是否真的發(fā)生了變化,因為他只關心思維中的主體是否在自由的想象。
3.馬克思博士論文的意義——“現(xiàn)實”自由的獲得
馬克思在其博士論文階段運用黑格爾的方法論解讀伊壁鳩魯由此發(fā)現(xiàn)了“原子偏斜”運動所帶來的自由,事實上,馬克思的博士論文完成了原子化自我意識的最初形成,從而構建了關于自我意識的人格化源自形象。由此,其博士論文從抽象的可能性緯度來對世界加以解釋,從而證明可以在時間的維度中對事物生命有機體的自我發(fā)展,演化的進程加以分析。對于馬克思的自由概念來講,自由就其本質而言是要阻止有人闖入屬于我的領地或者聲稱其權威能夠凌駕于我之上的他者。馬克思的博士論文中,原子的偏斜運動和世界的哲學化,都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自由的觀點,原子的直線遠東并非體現(xiàn)他的本質,而偏斜運動才能展示對外在空間性的否定和對自身堅實性的堅持,世界的哲學化也正是體現(xiàn)出把人類從宗教的束縛和非哲學的領域中解放出來。馬克思日后的唯物主義觀點有很大程度受到費爾巴哈的影響。博士論文的完成使得馬克思對古希臘哲學史進行了一次深入而又詳實的研究,對其今后的思想發(fā)展之路有著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4.世界的哲學化同時也就是哲學的世界化
“世界的哲學化”是指自我意識視角下的世界的自由化。跟其他青年黑格爾派成員一樣,馬克思欲通過哲學的大眾化來倡導自由哲學意識,目的是促進世界的哲學化,來使德國革命的主體在思想上獲得提升。對于他們來說,普通民眾在思想意識上的落后和愚昧是阻礙德國獲得解放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只有依靠這種世界的哲學化,思想專制的世界才能解放。就像伊壁鳩魯發(fā)展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世界的哲學化也需要發(fā)展。
5.馬克思博士論文的意義——“現(xiàn)實”自由的獲得
馬克思在其博士論文階段運用黑格爾的方法論解讀伊壁鳩魯由此發(fā)現(xiàn)了“原子偏斜”運動所帶來的自由,事實上,馬克思的博士論文完成了原子化自我意識的最初形成,從而構建了關于自我意識的人格化源自形象。由此,其博士論文從抽象的可能性緯度來對世界加以解釋,從而證明可以在時間的維度中對事物生命有機體的自我發(fā)展,演化的進程加以分析。對于馬克思的自由概念來講,自由就其本質而言是要阻止有人闖入屬于我的領地或者聲稱其權威能夠凌駕于我之上的他者。馬克思的博士論文中,原子的偏斜運動和世界的哲學化,都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自由的觀點,原子的直線遠東并非體現(xiàn)他的本質,而偏斜運動才能展示對外在空間性的否定和對自身堅實性的堅持,世界的哲學化也正是體現(xiàn)出把人類從宗教的束縛和非哲學的領域中解放出來。馬克思日后的唯物主義觀點有很大程度受到費爾巴哈的影響。博士論文的完成使得馬克思對古希臘哲學史進行了一次深入而又詳實的研究,對其今后的思想發(fā)展之路有著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雨欣.“個別自我意識”的高揚——馬克思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shù)淖匀徽軐W的差別》芻議[J].文教資料,2018(06):96-97.
[2]金崇碧.馬克思哲學歷史觀念的萌芽[J].文教資料,2017 (27):75-76.
[3]張雨欣.馬克思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shù)淖匀徽軐W的差別》研究[D].遼寧大學,2016.
[4]李春生.對世界與哲學的相互作用的最初考察——馬克思《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shù)淖匀徽軐W的差別》研讀札記[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5 (04):11-15.
[5]宋美沂.人的自由何以可能[D].東北師范大學,2014.
[6]王浩斌,張亮.馬克思的自我意識哲學:起源、形成與特征——《關于伊壁鳩魯哲學的筆記》和《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shù)淖匀徽軐W的差別》解讀[J].江海學刊,2005 (03):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