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德育教育,要在語文教學中注重滲透的方法研究,豐富德育滲透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滲透德育教育內容的教學情境,有效挖掘語文課本知識滲透德育內容,組織德育教育活動,加強德育教育內容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提高德育教育滲透的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德育滲透;做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豐富的德育教育內容,學習語文對學生文化知識提升的同時,要加強德育教育內容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提高德育教育滲透的效果。因為小學生具有一定可塑性,心理和身體發(fā)展不夠成熟,教師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加強德育教育,為學生未來生活打下良好基礎和保障。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內容的必要性
(一)提升學生對語文中德育的認知
小學語文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內容是滿足學生需求,符合時代發(fā)展的做法,我國提倡素質教育,因此更加注重學生的德育能力和素養(yǎng),教師要充分意識到語文知識中滲透德育教育內容的重要性。現(xiàn)在很多語文教師因為傳統(tǒng)教學形式的制約,不注重語文知識中的德育內容挖掘,導致學生心理發(fā)展和素養(yǎng)提升方面存在問題。所以,為加強學生對語文中德育教育內容的認識,要盡快對語文知識進行挖掘,提升學生對語文中德育教育內容的認知,不斷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
(二)豐富語文教學方法
在語文中有效挖掘德育教育內容,能夠豐富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積極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尊敬師長、熱愛集體等優(yōu)良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行為習慣和文明語言內涵等。德育教育內容的融合可以豐富語文教學課堂,吸引學生的目光,使得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加入到教學活動中,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德育教育內容的挖掘和融入,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基本素養(yǎng)和道德認知,使學生能夠長遠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德育滲透的方法
(一)創(chuàng)設滲透德育教育內容的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一定藝術性和鮮明性,能夠提升學生的情感認知和語言能力等,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新時代發(fā)展歷程中,教師不能再使用傳統(tǒng)教學形式,要將抽象、復雜、無趣的語文知識生動化、形象化,結合語文教學內容為學生構建情境,為學生營造能夠激發(fā)思維和潛力的教學氛圍,在其中積極滲透和融入德育教育內容。在語文知識中滲透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借助不同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結合學生發(fā)展特點和興趣設計教學內容,設置符合學生發(fā)展和學習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樹立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學生長久發(fā)展。
比如在學習部編版《我們奇妙的世界》時,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內容為學生播放世界的新奇和風景等,通過五顏六色的世界吸引學生的眼球,為學生構建良好教學氛圍,然后引導學生回想周圍奇妙世界,進而為學生播放一組破壞環(huán)境的圖片,使得學生在感官上形成強烈對比,能夠激發(fā)學生無盡的遐想。教師緊接著告訴學生造成這一情況的直接原因,進而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激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共同保護環(huán)境,為維護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奠定基礎和保障??傊?,在學習語文知識中,教師要借助任何可能的資源和信息進行德育教育內容的挖掘,提升學生自身德育教育內容和素養(yǎng),幫助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三觀”,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學生未來在社會上生存提供有利條件,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
(二)有效挖掘語文課本知識滲透德育內容
語文課本知識設計時就融合了很多德育教育內容,編輯者將很多德育資源和信息納入到語文課本知識中,因此,教師在教學前要詳細認真的挖掘課本知識內容,在自身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基礎上進行充分挖掘和提煉,加深對語文課本的鉆研。進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挖掘的德育教育內容滲透給學生,在語文德育教育內容基礎上進行延伸,提升學生審美意識,在教學中積極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道德素養(yǎng),全面整體的促進學生發(fā)展和進步。
比如在學習部編版《我不能失信》時,教師可以借助語文知識進行深入講解和分析,將學生帶入到適當?shù)慕虒W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教師為學生提供不同誠實講信用的案例和資源,引導學生走進語文知識中,與作者達成共識,產生一定的情感變化,加深對課本的了解。進而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回顧生活,尋找與之相符合的內容和事件,將身邊誠實講信用的例子拿出來進行分享,通過不斷講解和介紹,學生會自我意識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性,進而能夠發(fā)揮語文知識中德育教育內容的重要性,在語文知識講解中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學生,學生能夠自覺遵守和學習。因此在語文學習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教學內容和環(huán)節(jié),有效挖掘出德育教育內容,再結合實際生活進行德育教育內容滲透,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和德育內容的了解,不斷提升自身道德素養(yǎng)和行為習慣等,鍛煉學生,使其能夠具有高尚的品質和修養(yǎng),提升學生思想意識,使得學生在小學時期不斷樹立正確價值觀,以提升語文教學有效性。
(三)通過實踐活動進行德育教育內容滲透
語文教師要加強教學效果,要經(jīng)常為學生組織語文課外活動,積極帶領學生進入到實踐活動中去學習,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興趣和特長,拓展學生語文知識面和能力,將文化素養(yǎng)積極滲透其中,將德育教育知識融入實際生活中,使得學生體驗到真實生活中德育教育內容,通過實踐活動加深自身理解和掌握,自我在活動中積極探索,有效弘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美德,幫助學生確立能夠直接反駁和對抗外界不良影響內容,抵御腐朽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將德育內容真正落實到每個學生心中。教師可以將語文課本內容設計為主題展開研究和分析,也可以在學生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時,為學生組織德育教育內容演講,繪制手抄報等不同活動,使得學生感受語文知識中德育教育內容的魅力。教師也可以為學生組織一些攝影展覽活動,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ǎng)和自身道德品質等。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親自為學生設計一些可操作性的實踐活動,可以針對學生的興趣和年紀設計不同活動,借助多媒體、音樂等內容作為襯托,結合語文知識為學生組織紅歌演唱、革命歷史事件介紹、紅軍戰(zhàn)士朗讀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體情懷,通過活動充分發(fā)揮語文知識的價值和作用,將德育教育內容滲透到學生的心中,使其銘記于心,以自身行動證明德育教育內容的掌握。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知識中融合了大量德育教育內容資源和內容,教師要意識到德育教育內容的重要性,專注每一個切合點進行有效的滲透和挖掘,提升學生對德育教育內容的認識。教師要充分挖掘德育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德育思維,提升德育教學效果和質量,引領學生走向正確道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和三觀,促進學生進步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金萍.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有效滲透策略[J].讀書文摘(中),2017(4).
[2]韓金月.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有效實施策略[J].語文天地,2015(17).
[3]刁萬英.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談中職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有效滲透[J].語文天地(高中版),2017(7).
[4]楊聰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5).
[5]王少卿.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學周刊,2015(6).
[6]鄭月飛.閱讀教學的“聯(lián)系”觀[J].小學教學研究,2015(10).
[7]杜志四.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要貫徹“三個面向”精神[J].江蘇教育,1984(24).
[8]劉玉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層次論[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S1).
作者簡介:劉艷華,女,1971年生,河北任丘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