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曉華
【摘要】加強高校安全文化教育工作,可以確保在校大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保障高校教學育人工作的順利開展。高校的安全文化教育工作可以利用新媒體優(yōu)勢,開展相應的安全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大學生的安全責任意識和防范能力,從而提升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質量,營造安全的校園氛圍。
【關鍵詞】新媒體 高校 安全文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安全文化教育工作是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維持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重要保證,有利于高校學生的健康成長。隨著新媒體的廣泛應用,高校安全文化教育工作發(fā)生了一些新的變化,高校要結合新媒體的特點,針對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安全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安全文化教育應對措施,提高安全文化教育水平。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的,是指利用新媒體技術,例如數字技術、移動通訊技術、網絡技術以及即時通訊軟件等渠道,向用戶提供信息以及娛樂的傳播形式和媒體形態(tài)。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新媒體可以更加快捷地傳遞各種信息,其即時性和交互性、個性化和社群化等特點,可以為高校以及大學生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
新媒體為高校發(fā)展提供了新平臺。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校園數字化建設不斷深入,一些高校管理者也越來越重視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建立起各種形式的管理以及服務平臺,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新媒體技術為現代教育提供了與學生思想交流的新平臺,例如很多高校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信以及官方微博,這使得學校的安全文化教育管理工作與學生的實際更加貼近,學生也更樂于接受這樣的教育形式。
新媒體為高校安全文化教育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對學生進行安全文化教育工作,可以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提高學生的安全知識水平以及實際應用能力,對各種安全問題進行有效預防,保護自己以及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新媒體能夠使學生利用多種形式的平臺進行安全文化的學習,其選擇學習的范圍更廣,接觸到的安全信息更多,同時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參加多種多樣的安全文化教育實踐活動。
借助新媒體,有利于將安全文化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利用新媒體查詢學習資料,可以增強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高校安全文化的學習與傳授,不能僅僅依靠老師的講解,在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還需要學生獨立自主進行學習。借助新媒體,可以加強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傳播力度,拓展傳播途徑,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高校對安全文化教育重視程度不夠。校園安全文化教育成為校園安全建設的重要組成,也是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點,安全文化教育在高校的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校園安全文化教育在我國大學起步較晚,加之,一些高校對校園安全文化教育重視不夠,并未形成較好的安全教育氛圍。而且部分高校往往是在新生剛入學時進行校園安全文化教育,或者是在發(fā)生了安全事故后才予以重視,沒有形成全面、科學的安全教育教學體系。
安全文化教育的內容相對落后。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文化教育工作,要豐富、創(chuàng)新安全文化教育的內容。目前,我國一些高校的安全文化教育內容不能適應新媒體環(huán)境下校園的安全發(fā)展。安全文化教育不同于簡單的安全教育,實踐表明,安全文化教育內容更加注重如何用安全觀去改變人類,以及在追求安全目標的過程中注入相應的人文關懷。通過校園安全文化教育,讓大學生擁有良好的安全知識以及安全認知,養(yǎng)成良好的安全習慣以及安全行為,有利于創(chuàng)建安全文明的校園秩序。
安全文化教育方式單一。目前我國高校的安全文化教育方式大多還是以講座、報告等傳統(tǒng)形式為主,不能對學生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安全文化教育不是一次簡單的講座和報告會,也不僅僅是傳授安全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把相關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一些高校相對缺乏對安全文化教育相應的安全技能訓練,緊急逃生訓練和防災演習的頻次也較少。
開展安全文化知識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安全意識。校園安全文化知識包括基礎安全文化知識和專業(yè)安全文化知識?;A安全知識主要是指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應該具有的安全文化知識,包括用電安全、出行安全、起居安全以及對突發(fā)事故的應急反應和逃生等,這些是每個大學生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存素質。專業(yè)安全文化知識就是指從事各類生產和科研活動所具備的安全文化,比如消防安全技術,采礦安全技術,建筑安全技術等。專業(yè)的安全文化教育是專業(yè)技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基礎安全文化知識教育,能夠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從而有效地應對和防范突發(fā)事件。
開展思想政治和責任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安全責任觀念。目前我國高校越來越重視德育,但是一定程度上缺乏有針對性和實踐性的責任教育。因此,開展大學生責任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安全責任意識十分必要。高校要以大學生為本,從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教育引導大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時,要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加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教育,讓大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前途與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息息相關,要把自己的奮斗目標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起來,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觀念。
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大學生安全防范技能。高校安全教育要以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為目標,不斷豐富安全文化教育的內容,改進教育方式。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要引導大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安全意識。要定期開展安全心理教育,使其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不氣餒、不放棄,樹立自強不息、勇于奮進的信念。高校可以根據大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身心特點,開展一系列具有趣味性、思想性和知識性的安全教育宣傳活動。利用各類新媒體進行安全知識以及技能的宣傳,增強大學生學習安全文化教育的積極性。同時,還要組織大學生參加安全實踐活動,讓大學生親身體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安全責任意識。
加強高校校園安全文化的硬件和隊伍建設,為校園安全建設提供物質基礎和組織保障。高校要把安全和育人相結合,為師生做好安全服務,要加大對校園安全建設的投入,保障校園的安全。此外,還要完善教學區(qū)、生活區(qū)等師生活動方面的硬件設備,例如消防安全設備、安全疏散通道、安全標識等。加強校園安全文化制度建設,制定安全方案,形成科學有效的安全教育工作機制,建立安全責任機制以及有效的應急處理機制等,保障校園安全。加強安全保障隊伍的組織建設和管理,提高隊伍的整體能力和素質。創(chuàng)造各種有利條件改善其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對隊伍的思想教育,加大隊伍的理論學習和業(yè)務培訓,讓隊員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基礎的業(yè)務知識,提高高校保衛(wèi)人員的業(yè)務素質。
(作者為河南中原工學院能源與環(huán)境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校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8-ZZJH-638)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張聞捷:《新媒體視野下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策略和路徑探究》,《教育現代化》,2016年第30期。
②馮小寧、陳木龍:《新形勢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③汪永高:《加強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意義與對策》,《中國高教研究》,2004年第4期。
④邵輝、王凱全:《校園安全文化對大學生安全素質教育的影響與作用》,《湖湘論壇》,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