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香
【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自學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學生的理解和體驗,使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興趣;提問;對話;評價
閱讀是一項重要的語文能力,是識字的一個目標,也是作文的基礎,對于培養(yǎng)學生在正確領會所聽到的內(nèi)容,恰當表達自我意思方面的能力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更新教學觀念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币虼耍鳛橐幻處?,在閱讀教學中要更新觀念,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要給學生充足閱讀文本的時間,使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我建構(gòu),從而使其自主閱讀,學會閱讀。因此,教師要從各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并在小學閱讀教學中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二、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
語文閱讀教學成功與否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果我們能使閱讀變“苦”為“樂”,就會“讀”得輕松愉快,“讀”得扎實牢固。
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呢?一要以情感人,引起共鳴。小學生的情感發(fā)展容易受到老師語言、神態(tài)的感染,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語言神態(tài)等感召效應,引起學生的情感轉(zhuǎn)移,最終能達到共鳴的學習效果。二要借助情景,導情入文,即借助一種情景的創(chuàng)設,來引發(fā)學生情感的共鳴。如在教學《開國大典》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國慶五十周年時在電視或電影里看到的盛大的慶典,借此情景,導入《開國大典》一文的學習,重溫1949年的開國大典盛況,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最后,可以分組討論,游戲介入,自己體悟,即適當?shù)亟槿胗螒颍拐n堂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熱情,有助于學生對課文重、難點的理解。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中多次強調(diào):閱讀教學“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和感悟”。這就是說,語文教學必須注重語言積累,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語感,這已經(jīng)成為語文界的共識。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內(nèi)涵的直覺領悟能力。人們對語言文字的表層理解和“言在意外”的深層次的理解,都需要憑借語感,才能領會其中的含義、情味和旨趣。培養(yǎng)語感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語感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通過必要的途徑,采取必要的手段進行培養(yǎng)訓練才能獲得。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廣泛接觸并積累語言材料,強化語言訓練,鼓勵想象聯(lián)想,加強朗讀和誦讀等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多讀、多說、多聽、多記憶,厚積薄發(fā),促進其語言經(jīng)驗、知識向語言能力轉(zhuǎn)化,形成良好的語感。
四、適時有效地進行課堂提問
適時有效的課堂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只有充分利用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和方向,突出授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從而成為課堂的主導。學生則會根據(jù)教師的提問,有選擇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上,使自己的思維處于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從而更好地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對話文本。
一是抓關鍵詞句提問。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說過:“語文教學的亮點在哪里?語文的味道在哪里?在關鍵的詞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讀里。”詞語是課文的基本單位,詞語學習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別是對課文中的關鍵詞、難懂詞語更應該不惜時間,深入理解。因此,閱讀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拓展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從小處入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發(fā)散學生思維,使詞義理解得更透徹。使課文內(nèi)容理解得更深刻。二是抓題眼提問。課堂導入,是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的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學生情緒,誘發(fā)學生的感情。導課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問題導入最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愿望。我們可利用語文課程的有效資源,抓住課文題眼巧設問題。如《布衣元帥》一課,上課伊始,可讓學生質(zhì)疑提問:什么是布衣?布衣和元帥好像是不相干的兩種人,怎么會連在一起?由于問題來源于學生,在學習文本時,他們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解決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想象,這堂課的學習會因了學生解決課前問題的濃厚興趣而輕松愉快。小學語文教材中類似的課題很多,比如《玩出了名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課前或由老師設問,或由學生質(zhì)疑問難,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引發(fā)學生閱讀期待,為學生進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五、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
在語文教學中,作為文本的教材是語文學習的憑借,因此學生不可避免地要與之進行交流和對話。我們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愿意讀、喜歡讀、相信自己能讀好的積極情感,敞開心扉,主動接納每一篇課文。激活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閱讀中來,在閱讀中形成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指導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時,以“你看見了什么”“你聽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體會到了什么”等話題進行提問,喚起學生各種感官參與閱讀,觀其形,聽其音,聞其香,嘗其味。讓學生憑借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和相關經(jīng)驗積累,以自己的方式解讀文本,參加文本的意義建構(gòu)。這種閱讀不再是教師強加的分析,真正實現(xiàn)“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六、注重讀練結(jié)合
葉圣陶先生說:“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基本知識和基本訓練都很重要,我們更要重訓練……”“多年來我一直認為,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訓練思維,訓練語言(同時也訓練思想品德),而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兒童時期打下的基礎極關重要?!比绻麑W生在語文課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讀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不過關,那么語文課程對學生的人文熏陶、生命發(fā)展就無從談起。因此,語文課應該把“練”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只有讓“讀”與“練”結(jié)合,在課堂中做到以讀為本,讀練相融,才能讓學生真正積累語言,感悟內(nèi)化語言,遷移運用語言,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語文素養(yǎng)才能全面提高,我們的閱讀教學才真正扎實有效。
讀練結(jié)合,切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對低段學生而言,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詞語的推敲和品味,設計靈活多樣的練習。其次以說代寫,融口語訓練和思想品德為一體。比如可以看動畫說,用詞語說,想象說,聯(lián)系實際生活說等等。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啟發(fā)了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說話能力,又把問題引申到實際生活中。高段的練筆形式多樣,如仿寫、續(xù)寫、擴寫、縮寫、改寫等等,我們可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安排相關練筆。
七、優(yōu)化評價方法
新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正逐步由單一的教師評向多元評價轉(zhuǎn)變,也就是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作為教師應緊緊抓住課堂評價語言這一法寶,在教學中利用文本的內(nèi)容進行巧用評價,激活學生的情緒,創(chuàng)造一種美妙的語境,讓課堂評價語言這個最直接、最有效的評價方式真正發(fā)揮其獨有的魅力,使被評價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都能提高學習的興趣,都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總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參考文獻】
[1]曹倩倩.做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體會[J].好家長,2017(07)
[2]張永梅.培養(yǎng)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探索[J].基礎教育研究,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