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社會對人才要求越來越高。作為育才之地的學校,也開始愈發(fā)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發(fā)展。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關系著啟蒙時期的學生識字、閱讀、培養(yǎng)興趣的發(fā)展,還關系著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有效性改革,因此,積極探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路向,把每一個學生培養(yǎng)成全方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使閱讀教學成為語文學習中的指路明燈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所需關注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啟示
當今教學任務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路向是小學語文教學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老師正確的引導,給學生點明正確的方向,讓學生去領悟語文閱讀學習的樂趣。語文閱讀教學的路向,是指教師根據不同的語文閱讀進行有效教學的方式,在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感受、領悟字里行間展現出文化精髓時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探究小學閱讀教學的路向不僅可以促進學生閱讀學習方法的優(yōu)化,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內容理解的能力,還能夠改善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使之符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率。以下,我們著重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路向,為進一步優(yōu)化語文教學結構提出幾點意見。
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路向
(一) 評價感悟路向
評價感悟路向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最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教學形式是教師在課堂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初步閱讀,之后板書講授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了解文章層次結構、情感表達,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教師引導總結靈活銜接,從而做到鞏固提高學生對該篇閱讀的綜合掌握。例如:教師在教學《觸摸春天》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時教師可讓學生帶著“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的這一問題進行課文閱讀,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之后教師再帶領學生精讀課文,通過對文章整體寫作方式帶領學生感受一個盲童在花叢中是如何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最后教師向學生揭示這一盲童就是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的海倫·凱勒,使學生對文章中的“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主旨有著更為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 誘導路向
誘導路向是伴隨著新課改教學理念實施過程中衍生出的新型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由于新課改強調的關注學生本身的教學理念,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開始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學習水平差異等因素進行制訂合適高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案。該種閱讀教學路向不僅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還能夠提高閱讀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例如:在教學《荷花》時,教師根據學生學習語文閱讀時的學習狀態(tài),做好課文學習的情境設計,基于小學生好奇、好動的特征,采取技術性的誘導教學方式,通過視頻、音頻、圖像等方式,使學生直觀體驗到一池荷花“一大幅活的畫”這一場景,鼓勵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為教師接下來的閱讀教學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從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三) 角色展示路向
角色展示路向簡單來說就是教師通過學生扮演閱讀中的不同角色,進行演繹出整篇故事。這種教學模式是充分利用客觀教學條件與調動學生主觀積極性的重要途徑,其不僅可以使學生自己發(fā)散理解力進行思考文章結構,還能創(chuàng)設出生動、活潑的教學課堂。例如:在教學《中彩那天》時,教師可以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出代表分別扮演“我”“媽媽”“爸爸”“庫伯叔叔”進行合作朗讀并演繹課文,以此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與“父親”的心情變化,還能夠進一步掌握第六自然段的巧妙過渡的文章寫作手法,教師通過學生的角色扮演教學閱讀,引導其他學生在觀看表演的時候邊看邊想解決問題,從而深化語文閱讀的情境教學,實現事半功倍的語文教學效果。
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啟示
(一) 樹立因材施教的教育觀念,制定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教案
每位學生都具有獨自的人格、尊嚴和思想,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并將每位學生堪稱一個獨立個體,教師要依據每位學生的特性加以引導,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思考、思想獨立。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引導,在日常學習中觀察學生的學習方式及興趣愛好,對學生在閱讀教學模式下出現的學習積極和消極現象進行總結和反思,靈活運用不同的閱讀教學錄像,制訂合理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案,積極發(fā)揮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與合作意識,形成小組合作學習和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共同學習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自主性,推動小學語文整體教育水平的發(fā)展。
(二) 教師提升自身的語文教學素養(yǎng),營造良好的閱讀教學環(huán)境
小學語文的文學感性特點,在學生的價值觀形成期產生著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自身的語文閱讀教學綜合素質提高,進行充足的備課,不斷訓練自身的語文閱讀教材掌握能力以及在日常學習活動中與學生增強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及接受能力范圍,注意到學生的性格特征,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教案設計的布置,以此,有利于提高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的可行性和針對性,加強學生對語文閱讀的文學知識與文章結構層次的掌握,不斷促進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 充分利用信息教學資源,豐富語文閱讀教學手段
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也需緊跟時代,充分利用信息教學資源。在科技教育背景下,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應當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語文閱讀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突破時間、空間的桎梏,與實際運用教學相結合。以此,不僅有利于扎實學生的課堂化學閱讀知識的掌握,還能提高教師靈活運用多媒體教育資源的能力,拓寬了教師語文閱讀教學的途徑,使學生不僅對課文閱讀不再停留表面的學習字詞,而是深入分析文章立意取材,了解文章結構,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三、 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導向的探究,幾種教學導向都具有鮮明的優(yōu)勢與局限性。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需根據閱讀的文章性質與學生的心理生態(tài)表現狀況,靈活運用閱讀教學導向,從而真正意義上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實現小學生的健康素質發(fā)展目標。
參考文獻:
[1]施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探討[J].學苑教育,2017(1):32.
[2]梁化運.試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路向與啟示[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7(7):30.
作者簡介:
史萍,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州和政縣吊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