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敏
摘 要:閱讀教學不僅是一種語文教學方法,也是一種語文教育思想,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具有促進意義。然而,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成效不理想。對此,著重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的現(xiàn)狀,論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意義,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關鍵詞:閱讀能力;小學語文教學;培養(yǎng)
小學語文教育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指學生對書面語言的認識與理解能力,是學生今后生活存在中必不可少的一項能力之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閱讀教學的開展,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開展針對性的閱讀教學活動,進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的現(xiàn)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是對傳統(tǒng)教育的一種變革,有助于學生學好語文課程。然而,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不高,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對閱讀教學不重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采取一言堂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對語文基礎性知識的背誦與記憶,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的教學模式,進一步阻礙學生參與到閱讀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導致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不佳。其次,閱讀范圍狹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大都立足于教材內(nèi)容,很少根據(jù)教材知識為學生拓展閱讀面,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導致學生閱讀面較為狹窄。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意義
(一)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閱讀是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的最好途徑,而學生語言能力表達不好,與閱讀有直接的關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強化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為學生營造閱讀教學氛圍,讓學生融入閱讀教學中,自讀、整體讀、默讀課文,增強學生語言組織能力,久而久之,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就有所增強。
(二)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寫作與閱讀教學密不可分,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有助于提升學生寫作能力。閱讀是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寫作需要學生具有豐富的素材,才能夠在寫作中“有話可說”。因此,通過學生閱讀獲取豐富的知識,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使學生在下筆中有素材、有事可寫,進而增強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
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有助于增強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閱讀教學的開展,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根據(jù)學生發(fā)展需要,結合語文教材知識,為學生構建適合的教學活動,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進而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習S版語文三年級教材知識《十二次微笑》中,教師應提前整合語文知識,明確教學目標,根據(jù)學生興趣愛好、發(fā)展需要,結合語文知識,為學生構建語文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示范閱讀,并且將情感融入其中,帶動學生情緒,之后引領學生自讀,提出教學問題:“十二次微笑的意義是什么?”讓學生邊讀邊思考,之后引領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活動,使學生在小組成員思維的碰撞下,感悟課文知識,理解課文內(nèi)涵,之后教師再次引領學生讀課文,會使學生收獲不一樣的閱讀成效,進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閱讀教學具有興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與習慣。因此,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進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教師采取以下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首先,講故事。小學生最喜歡聽故事,教師整合語文課文內(nèi)容,將課文編排成故事,增強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樂于閱讀文本,進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涵。其次,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有助于帶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活動中發(fā)揮思維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最后,開展課外閱讀。開展課外閱讀,有助于拓展學生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教師應時常為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諸如閱讀競賽活動,增強學生競爭意識,使學生參與到活動中,進而增強學生閱讀能力。同時,教師還應該為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讓學生讀一整本書,進而增強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三)開展讀寫教學活動
閱讀與寫作教學密不可分,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相融合,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寫作與閱讀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開展讀寫教學活動,教授學生閱讀方法,為學生營造快樂的教學氛圍,感染學生,帶動學生情緒,進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S版語文教材知識《心中那盞燈》時,教師讓學生采取自讀的閱讀方法,在課前預習課文,并且要求學生采取標注方法,將不理解的知識進行標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解決預習疑惑,促進學生掌握課文知識,之后教師為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以問題為導向,將學生分成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思考問題,增強學生對課文內(nèi)涵的進一步理解,讓學生感悟知識,之后教師讓學生寫短小的讀后感,增強學生寫作能力,進而實現(xiàn)讀寫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學生閱讀能力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在小學教育開始,提升學生語感與素養(yǎng),進而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閱讀教學的開展,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結合閱讀教材內(nèi)容,為學生開展針對性的閱讀教學活動,進而促進學生在活動中收獲成長與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安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提升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58,74.
[2]張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J].才智,2018(32):9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