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慧禧
摘 要: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學習漢字的過程就是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過程。不僅如此,漢字還是學生通往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漢字,具備了基本的閱讀理解能力,才能構建更多的知識,才能見識更加廣闊的世界。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要學生死記硬背,學生常常是苦不堪言,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活動,通過游戲活動來優(yōu)化識字教學,并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主要分析了教師如何通過游戲活動來優(yōu)化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質量。
關鍵詞:游戲活動;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新課標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游戲活動不是一種單純的娛樂活動,而是一種具有教學價值的社會性活動。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游戲活動,主要是指一種教學手段,即教師結合小學生喜好游戲的心理,將游戲的趣味性、參與性等特點與識字活動相結合,進而增強識字活動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識字興趣。
一、多媒體課件游戲,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基于電子信息技術的多媒體課件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媒體課件集聲音、視頻、文字、圖片于一體,能夠直觀地呈現(xiàn)教學內容,能夠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不妨借助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課件,設計圖文并茂的游戲活動,讓學生結合絢麗多彩的游戲圖片,展開識字活動。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青蛙過河”的游戲活動,即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一張小青蛙的圖片,在小青蛙面前,有一條小河,在河面上,有很多標有漢字的荷葉,如“蒲、蒼、豌、旅、將、娃、紛”等等。學生每讀出一個漢字,青蛙就能蹦一下,然后依次進行,直到青蛙蹦到河對面。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給每一個學生計時,促使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用盡可能短的時間讓小青蛙跳到河對面。
當然,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砸金蛋”的游戲活動,呈現(xiàn)“放飛氣球”的游戲活動,呈現(xiàn)“打地鼠”的游戲活動……教師要充分地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識字教學中的價值,讓學生高效地展開識字活動。
二、卡片游戲活動,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卡片游戲活動同樣是小學生的最愛,精美的生字卡片,更能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和理解。因此,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精美的卡片,然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結合生字卡片展開識字活動。
首先,教師可以設計“識字炸彈”的卡片游戲活動。例如,學生學習過《媽媽睡了》這一節(jié)課中的“哄、熟、閉、眉、潤、慈、祥、講、吸……”生字之后,教師可以準備相應的生字卡片,并同時準備一張畫有炸彈的卡片。游戲過程中,教師每出示一張卡片,學生就要念出相應的生字,如果教師出示了畫有炸彈的卡片,那么學生就要趴在桌子底下,以防被炸彈炸傷。游戲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學生的識字熱情會非常高漲。
其次,教師可以設計“拼星星”的卡片游戲。即教師在課前準備若干張星星形狀的卡片,在卡片的左邊寫上拼音,在卡片的右邊寫上相應的生字,然后將卡片一分為二,并將卡片的順序打亂,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將相應的拼音和生字拼接出來,將星星卡片拼成原先的形狀。學生在讀拼音、認漢字、拼星星的過程中,高效地記住每一個漢字。
同樣,小小的卡片也可以變換成很多很多的識字游戲,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還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卡片,從而讓識字活動更加有趣、高效。
三、小組競賽游戲,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教學實踐中不難發(fā)現(xiàn),大部分小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他們一聽到比賽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所以說,競賽活動更能挖掘小學生的內在潛力,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班級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組,進而引導學生展開識字方面的小組競賽。
例如每學習完一單元之后,教師會引導學生通過默寫的方式來檢查學生的識記情況,來督促學生不斷復習鞏固,但是盡管如此,依然有學生不注意平常的復習,在默寫提問時錯誤百出。教師不妨采取小組競賽的方式,運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某一單元所有生字的拼音,然后學生展開默寫。當學生默寫完畢之后,教師以小組為單位,給出成績,成績較高的小組會得到實質性的獎勵。為了團體榮譽,識字能力強的學生會帶動識字能力欠缺的學生,小組學生之間會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相互督促,每一個學生的識字能力都會得到提升。
不只是橫向之間的小組競賽,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展開縱向的小組競賽。即將每一個小組的成績記錄下來,然后一個學期結束之后,評比出進步最大的小組。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喜好游戲的學習特點,結合學生需要學習的不同字體,來設計趣味十足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中高效地識記漢字,理解漢字,運用漢字,品味漢字。
參考文獻:
[1]陳振海.試論故事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8(3).
[2]丁瑩.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口語交際能力[J].語文建設,2016(3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