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潤娥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越來越多地被使用。閱讀和寫作是學習語文的兩個重要能力,閱讀能力的提升可以促進寫作能力的增強,而寫作能力提高同樣也影響著閱讀理解能力,二者相輔相成。閱讀和寫作的有機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能夠讓學生系統(tǒng)、及時地運用所學到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對于學生自身發(fā)展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意義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1]。閱讀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寫作素材就會增多,書寫的文章更加流暢。寫作能力的提高,加深了學生對于閱讀文章的理解,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斷產(chǎn)生新的想法,開拓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穩(wěn)步推行,傳統(tǒng)的閱讀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教師都在尋找更加適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模式。而讀寫結合的教育模式作為新興的教育模式,將原本枯燥乏味的閱讀教學模式變得更加豐富,更加生動形象。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發(fā)展現(xiàn)狀
(一)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比較落后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對于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zhì)有了更高的要求。但仍有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比較落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缺乏師生互動,學生單純依靠對知識的死記硬背、生搬硬套來達到學習的目的,這種教學方法讓小學語文閱讀變得索然無味,大大降低了學生對于閱讀的積極性。學生沒有閱讀動力,長此以往,直接影響其寫作的能力。
(二)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語文學習興趣不高
小學生由于年齡偏小,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加上容易受到其他新鮮事物的影響,在閱讀時難以集中注意力,不僅自己無法專心聽講,還有可能影響其他同學。如果學生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習態(tài)度,教師就應時刻監(jiān)督其學習情況,以保證順利完成教學計劃。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
(一)教師應該改變落后的教育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重視并認真對待自身工作。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改變自己落后的教育觀念,采用新的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重要性,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重點。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運用詼諧的教學語言引起學生注意,讓其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最終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二)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和理解,進行仿寫訓練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和理解,針對具體文章段落體會作者的修辭手法,并且對這些修辭手法進行仿寫訓練[2]。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中《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中,課文中“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边@一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法國梧桐的落葉,通過講解讓學生討論并體會一下這樣寫的好處,要求學生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進行仿寫。學生在進行仿寫的過程中加深了對于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理解,在以后的運用中更加得心應手。長此以往,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寫作過程中漸漸挺高,充分發(fā)揮出閱讀教學的作用。
(三)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和理解,充分發(fā)揮學生想象力,適當加入續(xù)寫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最為活躍的階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邏輯思維的重要時期。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的教育模式,觸發(fā)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并且把想象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增加學生參與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小木偶的故事》一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小木偶,在閱讀時帶入情感,體會小木偶的心情,在小紅狐將小木偶的背包騙走之后,學生更能體會到小木偶的難過和傷心。在小木偶傷心卻哭不出來的時候,學生也能感受到小木偶的無奈和困苦。小木偶最終在小女巫的幫助之下?lián)碛辛巳祟惖那楦?。讓學生在閱讀后想象如果自己是小木偶,在擁有人類的情感之后,會發(fā)生什么?讓學生續(xù)寫出小木偶擁有人類情感之后的故事,這樣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既可以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加強小學生課后寫作,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讀后感是在閱讀完文章之后,對文章內(nèi)容有所感悟,并將其書寫出來。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對文章的理解轉化成寫作經(jīng)驗,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手術臺就是陣地》一課中,文章通過敘述白求恩作為醫(yī)生,面對敵人的炮火,不怕犧牲,堅持為傷員治療的事件,學生都被白求恩這種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打動。在《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中,文章通過對西沙群島的巖石、魚類的生動形象的描述,讓學生感慨大自然的美麗富饒。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對文章的感悟,書寫讀后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的教育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還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對于推行素質(zhì)教育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聶應龍.新形勢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研究[J].讀書文摘,2016(10).
[2]時林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方法探析[J].好家長,2015(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