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鳳銀
在語文教學中,沒有瑯瑯書聲的課堂是沉悶的課堂,沒有教學生讀好課文的語文課是失敗的課,教師只有注重朗讀教學,才能引導學生領會課文的內涵,感受文章的韻味,體會作者的情感。那么在朗讀教學中,作為語文老師該做些什么呢?
一、明確學段的朗讀要求
在小學階段每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重視朗讀,都提出“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每個學段的要求都有同樣的要求,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
低學段:因為在學習的起始階段,所以這時期教師要逐步教給學生自然段、逗號、句號不同的停頓,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就要盡量少分析,少解釋,要以學生自己理解的方式進行朗讀。這個學段可運用“圖文并茂”法,即看圖說話,由圖到文,指導朗讀。中學段:這個時段學生要以朗讀實踐為主,在第一學段學到的朗讀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教師應處于幫助、指點提高為主。高學段: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朗讀能力,教師的引領和指點應更加精致到位。在學生每次朗讀之前,要提出明確、恰當?shù)囊?通過點撥、講解、示范等進行指導,引領學生入境入情地朗讀。
二、激發(fā)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水平
1.創(chuàng)設情境
由于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及生活閱歷等因素的限制,學生朗讀時情感體驗將會面臨許多障礙,而要跨越這一障礙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借助視聽媒介,如利用插圖、投影、音樂、錄像等多媒體將枯燥無味的文字符號轉變?yōu)樯鷦有蜗蟮漠嬅?、再配以?yōu)美的背景音樂和繪聲繪色的解說以渲染課文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般地走進文字描述的畫面中,更能增強情感表達,領悟出作者內心的情感。
2.范讀領路
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最能引起學生的想象,最能喚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他們具有朗讀能力差,領悟能力低,但模仿能力強的特點。他們非常愛聽、愛模仿老師的范讀,老師只要在范讀中把課文讀生動,那么枯燥無聲的書面語言在老師口中將變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學生在跟讀中不斷模仿,久而久之也能內化成自己的朗讀風格。
3.多形式朗讀
朗讀是一種視覺、聽覺、思維、表達的結合的過程。在教學中,采用不同的朗讀訓練形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如按朗讀聲音大小的不同,可以分為輕聲讀和大聲讀;如按朗讀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個體讀、小組讀和全體讀;還可以分為男生讀和女聲讀;如按師生朗讀合作的不同,可以分為引讀、輪讀、分角色讀等;如將朗讀和游戲活動結合起來,就成了表演讀。
4.賞識評議
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使學生產生好好學習的強烈愿望。我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如果老師能在學生的朗讀上進行恰當?shù)墓膭?,可以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朗讀效果。如一位學生讀得好時,老師這樣進行贊揚:“從你的表情,你的聲音,看得出你真的用心讀書了!” “對,這就是讀書的要領,你已經懂得了,祝賀你!”恰到好處的鼓勵,能讓學生的自信心倍增。
三、加強朗讀訓練,夯實朗讀基本功
1.抓“讀準字音”
所謂“讀準字音”,就是要求學生音準,不任意添字掉字,特別注意不可拖長尾韻。低年級是朗讀的起點,朗讀訓練最佳的訓練時期,首先就要重視拼音教學。對拼音教學,要做到持之以恒,扎扎實實過好拼音關。其次,要利用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兒化”韻和輕聲詞。教師也要注意聽清學生的發(fā)音,及時糾正錯誤,在朗讀過程中從嚴要求。
2.抓好停頓
停頓,不是一字一頓或一詞一頓地點讀,也不是高腔怪調地唱讀,而是在朗讀過程中恰當?shù)拈g歇。有些學生唱讀的現(xiàn)象特別嚴重,妨礙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嚴重地影響教學效果。怎樣克服唱讀現(xiàn)象。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用適當?shù)乃俣壤首x課文,不能過慢,也不能過快,可用聽錄音,教師示范讀、帶讀等形式進行。第二,讓學生認識句子,掌握標點符號,按語法停頓的方法進行訓練。在讀準的同時,要求學生養(yǎng)成邊讀邊看標點的習慣。根據(jù)標點的不同作用,讀出合理的停頓。
3.抓好語調
語音語調是朗讀的基礎。在字音準確的基礎上,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語調朗讀句子。不同語調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如課文是一般的敘述,文字表達的是遲疑、深思、冷淡等情感時,應該指導學生讀出平穩(wěn)的語調。當表示疑問、驚異、命令的口吻時,則指導學生語調由低逐漸升高。只有恰當?shù)恼Z氣語調,才能提高語言的魅力,調動聽眾的情緒,引起感情上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