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徐平
摘要:習作教學難,習作入門教學更難。三年級的孩子從“寫話”到“習作”,隨著習作難度的增大,一部分孩子無法適應,產生了畏難情緒。大多數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弱,習作條理不清,容易跑題。老師們對教材的不重視,一味追求大量的課外習作練習,也讓習作教學止步不前。因此,習作入門教學面臨著困境。思維導圖能很好地調動孩子們的思維,加之圖文并茂,能極大地調動孩子們的習作興趣。筆者將思維導圖融入到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習作教學中,通過八個單元的習作訓練,初探了思維導圖在習作入門時的作用。
關鍵詞:習作入門;思維導圖;三年級上冊
1 習作入門教學現狀分析
1.1 學生方面
1.1.1 從“寫話”到“習作”的畏難情緒。低段的寫話要求學生會寫幾句話,并把話寫通順即可,要求比較低,學生們基本都可以達到要求。但是升入三年級,“寫話”變成了“習作”,要求孩子們寫人物、編童話、觀察動植物、寫事情等等,內容難度系數一下子提高了,而且字數要求也隨之提高。因此,面對“寫話”到“習作”的轉變,一部分孩子無法適應,無從下筆,產生了畏難情緒。
1.1.2 邏輯思維能力有待提高。三年級的孩子處于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的萌芽期,大多數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弱。在習作時則表現為結構不清,內容重復,重點不突出。部分學生更是思維無條理,結構、語言混亂,離題萬里。
1.2 教師方面
1.2.1 對單元習作教學重視不夠。教師處于寫話指導到習作指導的過度期,沒有合適的指導方向。部分教師一味追求課外習作的大量練習,對單元習作教學重視不夠。因此,孩子們在完成了大量的“日記”、“周記”之后,習作水平進步程度不明顯,反而產生了厭煩的情緒。
1.2.2 對學生思維訓練重視不夠。教師在教學習作時,傾向于出示優(yōu)秀的例文,然后講解例文的結構和語言,緊接著便讓孩子們模仿著例文開始寫作了。這樣做讓孩子們有話可寫,有格式可仿寫,但是這就把習作教學內容變得格式化了,學生的習作也越來越模式化。學生的習作能力雖然看起來提高了,但是實際上他們的思維被束縛住了,長期處在這樣的桎梏中,學生會越來越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2 思維導圖的定義
思維導圖,也稱心智圖,是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博贊發(fā)明的一種表達發(fā)射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思維導圖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學習工具,它能把我們大腦中的想法用彩色的筆畫在紙上,通常由文字、圖形、圖標等構成。
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將確定的主題詞置于中心,利用由粗到細的線條把頭腦中的想法發(fā)散在圖紙上。它能夠幫助我們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文字等建立聯系,有利于記憶。
3 思維導圖在習作入門中的運用
3.1 思維導圖用于習作入門的可行性分析
3.1.1 有利于提高思維邏輯能力。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語文習作教學,是指在習作前,讓學生通過思考,用直觀的圖示展現出文章的結構、主要內容等。三年級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弱,習作時容易犯條理不清、結構混亂的問題,通過思維導圖的學習,能夠讓孩子們在習作時有結構可依,也不容易跑題。另外,思維導圖是發(fā)散性的,除主要結構外,其余內容由孩子們思考或討論后產生,不容易束縛孩子們的想法,避免了千篇一律的問題。
3.1.2 有利于提高習作的興趣。思維導圖主要由繽紛的色彩、有趣的圖形、發(fā)散的線條、有序的文字組成。低段升上來的孩子喜歡繪畫,喜歡豐富的色彩,因此,思維導圖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習作水平。
3.2 思維導圖在習作入門中的實踐
3.2.1 寫人物習作入門實踐。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習作練習第一篇的主題是《猜猜他是誰》,重在描寫人物的一兩點特點,但不出示人物的姓名,讓大家猜一猜。學生們在統(tǒng)編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時候,已經學習過用幾句話寫一寫“好朋友”?,F在作為三年級上冊的第一次習作練習,編者應該是在有序地提高孩子們的寫人習作水平。二年級時只需要寫一寫“好朋友”長什么樣子,以及和“好朋友”經常做的事情,要求比較簡單。三年級的習作則要求學生抓住人物的特點寫一寫,也是在訓練孩子們的對習作內容的選擇能力。
3.2.2 續(xù)編類習作入門實踐。續(xù)編類習作,就是續(xù)寫和編寫故事。續(xù)編類習作也是寫事情的一種,但是這個事情需要聯系前文。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四次的習作練習為《續(xù)寫故事》,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續(xù)編故事比較興奮,在說的環(huán)節(jié)大家都很積極,但是編者馬上意識到他們的思維比較混亂,有些甚至偏離了續(xù)寫的主要方向。雖然,續(xù)寫故事可以盡情想象,但是也需要一些想象的枝干,不能憑空想象。
3.2.3 寫事物習作入門實踐。寫事物類型習作,也就是描寫物品、動物、植物等的習作。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個習作單元的主題就是觀察身邊的事物。這個單元兩篇課文《翠鳥》和《金色的草地》,分別描寫了動物和植物。統(tǒng)編版新增了習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也會觀察動物和水果的例文。描寫動物和植物相比,植物是靜態(tài)的比較好寫,而水果的觀察操作起來比較方便,觀察形式也比較多樣,包括看、摸、聞、嘗等。因此,本次習作采取主題為觀察水果。
3.2.4 寫景物習作入門實踐。寫景類習作,即描寫景物。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習作是《這兒真美》,要求能圍繞著一個意思來寫,一段話要有一句中心句。既然要抓住中心句寫,就要先提煉出中心詞,再圍繞著這個意思發(fā)散思維。我讓孩子們回家看看自己游覽過的地方,找出自己認為美麗的地方,并且回憶一下這個地方哪些東西很美。
3.2.5 寫事情習作入門實踐。寫事情的習作,就是敘述一件事情。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寫日記》和第八單元《那次玩得真高興》都是寫事情的。這里闡述一下我在《那次玩得真高興》習作時的思維導圖教學。習作前依舊是素材收集的作業(yè),學生回家翻看照片或者回憶自己玩的過程,選出玩得最開心的那次。上課時,我讓學生先把自己玩的過程講出來,發(fā)現學生過程將得比較簡單。因此,我以某生的玩滑滑梯為例,告訴孩子們玩的時候寫一寫玩的動作以及當時開心的心情,可以加入一些比喻和擬人的句子,讓文章更加有意思
4 小結
習作教學,本身就是最讓語文老師頭疼的一個教學模塊。其中,習作入門時學生的畏難情緒、思維邏輯混亂,以及老師自身的指導方法欠缺或失當,更是讓老師陷入窘迫的境地之中。而思維導圖能很好地調動孩子們的思維,讓頭腦中的想法有序地呈現在紙上,讓學生有格式可以依據,但是又不是流水線上的同一種商品。思維導圖的形式多樣,色彩鮮艷也能極大地調動孩子們的習作興趣。筆者將思維導圖融入到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習作教學中,八個單元的習作訓練,讓孩子們的習作思維得到了發(fā)展,讓他們的習作水平得到了一點提高。
參考文獻:
[1] 許青.思維導圖在小學記敘文習作中的運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
[2] 劉垚.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應用的行動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7.
[3] 吳勇.基于交往視野的“童化作文”教學[J]中國教育學刊,2007(05).
(作者單位:瑞安市曹村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