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性學習是指在學生主動學習中,結合教師的指導進行的活動,選定研究課題,以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知識探索,在主動思考中進行思考、探索、理解、應用等一系列學習過程。本文在教學實踐基礎上,給出了研究性學習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一般步驟及課堂研究性學習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教學環(huán)節(jié);注意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3-009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083
開展研究性學習,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讓他們在探究中積極思考,在主動鉆研中掌握知識。讓學生能夠主動獲取知識并應用知識來解決問題,同時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在發(fā)揮學生主體學習作用時,還要注重引導和啟發(fā)學生,使研究性學習獲得實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呢?下面,我結合課堂實踐,談幾點看法。研究性學習根據(jù)研究需要一般包含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確定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
課堂研究性學習不同于搞科研,我們的課堂研究不同于科研式研究,目標不能太大,要有具體課時目標,立足于課標要求和學生、班級實際及課堂教學需要確定研究目標。要注意新課標過程性的目標動詞的要求“經(jīng)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我們確定目標就是把這些要求具體化。
二、自主研究
自主研究是由學、思、疑、問、解五個相互關聯(lián)的學習要素組成的,這五個學習要素符合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過程,在主動學習中善于思考,在思維深入的過程發(fā)現(xiàn)疑問,通過探索解決問題,在思維不斷深入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研究性學習能力。在課堂研究中應用較多的是歸納法,通過體驗式探究,設定具體問題,以教材為基礎,完成既定研究目標。教師要設置好研究問題的步驟,把研究問題分解成若干小問題,讓學生研究有序可尋。
三、合作研究
在學生自主研究基礎上,針對重難點問題組織他們進行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在相互交流討論中促進思維的多元化發(fā)展,讓他們的研究性學習更有深度。在合作研究中,小組合作要有明確的問題指向,明確目標,規(guī)范程序,圍繞解決問題的關鍵來討論、對話,發(fā)揮每一位學生的潛能,教師在關鍵處可以加以指導。
四、展示研究成果
學生在自主、合作研究基礎上,對研究成果進行歸納、總結,概括要掌握的方法。本環(huán)節(jié)要盡可能以多種方式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盡可能滿足學生的成就感,教師可做適時歸納、升華。對學生的展示情況可輔以多元化評價,從多角度對他們的研究成果進行評價,讓學生從中獲得激勵,增強研究性學習的動力。
五、研究成果檢測
為鞏固研究成果,可以做適當練習或變式訓練,舉一反三,提高學生解決相關問題能力,以鞏固和擴大研究成果。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百分之百參與,發(fā)現(xiàn)學生沒有掌握好的問題,教師及時安排補救措施。
課堂研究性學習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要以學生為主體。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通過自己的主動思考學習新知識,利用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促進思維的深入發(fā)展,發(fā)揮真正的學習主體作用。在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教師作為教學的指導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在他們產(chǎn)生疑惑時進行啟發(fā)和點撥,讓學生能夠找到正確的思路,從多角度進行探索,在注重探索和思考過程中完成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2.要面向全體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主動研究知識的過程中提高教學整體效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課堂開展研究性學習應為學生提供程度不同的研究領域或層次,要讓全體學生都成為“主角”,不同的人在課堂上得到不同發(fā)展。
3.注重研究過程。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研究過程,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允許他們學習的多樣性和差異性,鼓勵學生另辟蹊徑、標新立異,在創(chuàng)新思維的作用下使研究性學習取得突破性進展。
4.師生多向互動。研究性課堂教學表現(xiàn)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夠互相討論和交流,共享成功的苦與樂。要組織好學生研究小組,一般可以3-4人為一組,小組內設組長,把握研究的方向,按照教師預設的程序來研究。小組內相互交流,生生互動,人人參與、人人提高,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得到發(fā)揮。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或小組及時援助,對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總結、整理、歸類,提出解決方案,再讓學生去研究。
5.觀念要轉變。研究性學習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必須放手發(fā)動學生參與到研究中,教師不能越俎代庖,要閉上嘴。相信學生有無窮的動力,只要方法得當,就能收獲驚喜。
總之,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需要在學習中發(fā)揮主體作用,在深入鉆研中挖掘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促進知識網(wǎng)絡結構的完善,提高他們的探索能力,在深刻學習體驗中提高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他們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研究精神,這對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必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申文波.學科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策略之我見[J].成才之路,2010(22).
[2]李萬增.在學科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嘗試[J].教育科學研究,2001(11).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李戰(zhàn)軍(1973.3— ),男,漢族,河北隆堯人,中學高級,研究方向:研究性學習。
課題項目: 本文系邢臺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學科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研究》(課題編號1701165)研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