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偉
【摘要】基本上來說,所有學習文學的高中生,都有過散文創(chuàng)作的經歷。但是,每個人對散文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創(chuàng)作能力也有高低之差。因此,在文學寫作的過程中通過閱讀名人的作品,學會欣賞散文的美,感受散文的魅力是十分必要的,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寫作要領。
【關鍵詞】文學創(chuàng)作;散文;審美;寫作教學
散文的篇幅比較短小,想象較為豐富,語言也很精美,被稱為文學里的“騎兵”。在我國現(xiàn)代文學中就有許多散文中的精品,這些散文不僅給人們帶來了美的感受,更重要的是開闊了視野,給人們帶來更加深厚的哲學思想。但現(xiàn)如今散文的學習成為高中生學習語文的一大重要問題。長時間以來,中學語文所注重的教學方式缺乏對語言的審美這一方面。導致中學生對散文的鑒賞力與藝術感悟力嚴重匱乏,缺乏想象能力,從而無法領會散文中的語言美感。由此可見,在中學階段,語文教學在強調散文特點的基礎上還需要注重介紹散文的基本知識,同時還要不斷提高學生閱讀散文的能力。從把握散文的內容入手,逐漸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和閱讀散文的想象能力,引導學生去感悟散文的獨特魅力。
一、散文的語言美
散文之所以會給人很大的美感,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散文的語言美。散文的語言,不論是素凈簡約的,還是優(yōu)雅高貴的,或者不拘一格的,當人們閱讀散文時,都會因為這些語言而感到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然而語言美在散文中絕不僅僅是擁有美麗的詞匯這么簡單,而是通過巧妙使用優(yōu)美的詞匯,表達出作者所想要講述的思想感情。就好像朱自清先生在《春》中,描寫小草在春天破土而出的時候,就運用了描寫孩子的手法。他先描寫孩子在草地上各種打滾、奔跑、玩鬧等,通過可愛的孩子們盡情地嬉耍打鬧,從側面烘托出春天小草的生機盎然。在這篇散文中還運用了許多數(shù)量詞語和形容詞,描繪出孩子們在草地上玩耍時的愜意與盡興,還有春草的柔和與細嫩,把孩子們在草地上玩耍的舒適與開心表現(xiàn)得盡致淋漓,描繪出一幅人們與自然相處其樂融融的美麗畫卷。由此可見,散文能夠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描繪出色彩分明的畫卷,從而傳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散文的語言美在能夠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事物與景象,把天地自然的美好融入文字當中。疊詞、成語、唐詩宋詞的引用,反問、對比、夸張、反復、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都可以大大增強散文中的語言美感。從以前到現(xiàn)在,所有優(yōu)秀的散文作家都會非常重視散文的語言美感。由此可見,對散文語言美感的鑒賞,應該成為現(xiàn)在高中生學習語文的一項重要課程。通過對散文語言美感的學習與領會,學生能在寫作與語言運用中表達出更加豐富的思想感情。
二、散文的構思美
一篇文章的藝術形式主要體現(xiàn)在它的文章結構上。一篇散文的故事是散文思想感情的煉化,同時也能體現(xiàn)出散文的藝術內涵和深度,與作家的寫作意圖和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也密切相關。散文的結構沒有特定的規(guī)則,可以是以人物為主干,也可以圍繞事物進行構思。通過觀察散文的結構走向,便可以品味其構思之美。打個比方,《老家的樹》這篇散文是郭峰的作品里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散文里面描寫了榆樹、白楊、柳樹、松柏四種樹,通過這四種樹與一年四季相對應,從而表現(xiàn)出在一年四季中,村里的鄉(xiāng)民們?yōu)榱藬[脫窮苦的生活,努力地在田地上耕耘。柔中帶剛的柳樹寓意著人們對春天的期待;憨厚粗獷的榆樹寓意村民們的淳樸本質和頑強的生命力;在瑟瑟秋風中挺拔的白楊寓意著瀟灑的性格;在寒風暴雪中經歷磨煉的松柏,寓意著不怕艱苦的精神。賦予這些樹人的性格,從而將鄉(xiāng)民們的性格特點更顯著地凸顯出來,體現(xiàn)出了散文的結構美。
三、散文的抒情美
真實和情感是一篇散文的生命和靈魂。無論是描繪自然天地的散文,還是描繪當代史詩或者人物的散文,基本上都是以人物為主題的,通過描寫這個人的情緒和思想,從而表達出作家的性格與感情。像這一類的抒情文學,在當代社會受到廣大讀者的追捧。而散文在抒情這一方面比小說、詩歌和戲劇都更加真實。散文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有描寫、抒情、敘述等,通過這些藝術表現(xiàn)手法,使散文的特征更加顯著,增強了作者的感情基調。在學生學習散文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用心感受散文之美,深入了解作者所想表達的情感思想,并且深入探究作者對人生的感悟,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篇散文,感受作者所有的情緒,做到為學生和作者的心靈搭上橋梁。只有讓讀者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在情感上碰撞出火花?,F(xiàn)在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散文當中一般是自然抒發(fā),所以現(xiàn)代散文的情感一般非常強烈,也深受廣大讀者的認同。還有許多散文作者的情感表露在每一字每一句當中,如果你仔細地閱讀,在每一字每一句里都能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感情。例如周作人的《故鄉(xiāng)的野菜》這篇散文,以野菜為散文的主線,用樸素而又平淡的筆法,描繪出作者對故鄉(xiāng)深深的思念之情。在散文中故意淡化自己的戀鄉(xiāng)之情,卻又在不經意之間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的妻子買菜的事情,想起自己以前在浙東的往事。由此可以看出來,這對于作者來說是愛到深入骨髓的故鄉(xiāng),對著記憶只需一絲一毫的線索,便能夠全部牽引出來。那些不惹眼的平凡的路邊野菜,那些膾炙人口的鄉(xiāng)村歌曲,從許許多多的瑣碎小事中都能感受到作者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四、散文的意境美
意境并不是詩歌所特有的,散文也同樣擁有意境,但是比詩歌的意境還要更深。散文的文體豐富多樣,形散神不散是散文最大的特色,用美妙的語句去抒發(fā)自己此時此刻的感慨?,F(xiàn)在許多散文作家在寫散文時,都會要求散文的優(yōu)美語句,優(yōu)美程度和意境的深度要與詩歌看齊。現(xiàn)代的散文作者往往會把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遇到的感人的事,或者美妙的風景,再或者對人世經歷所觸發(fā)的感觸,全部融入文章當中,最后變成優(yōu)美的文字。通過這些文字,把自己所有的深刻感觸全都傳達給讀者們。像這種把自己所遇到的真實情境融匯入文字當中所給人帶來的美感,就叫作散文的意境。
而散文想要表達一種意境美,一般都會運用含蓄的表達手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朦朧美。在閱讀散文時,還會有波濤起伏的感覺,看似平凡的文字細看去,有許多的不平凡之處。許多散文的內容和形式都是曲徑通幽的,一般都不會直接表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而是通過隱晦的語言使人在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中不斷探究,然后再獲得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除了含蓄之外,聯(lián)想和想象也是作者創(chuàng)造意境的重要方法。作者的想象力是把世界上不存在的,只有他自己知道的東西創(chuàng)造成形,這樣的東西是虛無縹緲的,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真實存在,但作者卻在筆下描繪出了他們的狀態(tài)和樣貌,賦予了他們意義。而一般擅長于想象的作家,面對生活中許多習以為常的東西都能通過自己的想象,發(fā)掘出許多的不同。就好比像浪花、蜜蜂、楓葉等常見的東西,在許多散文作者的筆下也有了自己獨特的韻味。語句雖短,意義深長,散文最為精妙之處便在于其意境了。
五、散文的哲理美
散文非常注重于體現(xiàn)哲學美。而文章的哲理通常會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和世間萬物體現(xiàn)出來,而且還會表露出作者個人的風格和作者的感情。沒有好的思想的散文,不是一篇優(yōu)秀的散文。從古至今,所有的優(yōu)秀散文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思想和見解。散文里面的哲學不僅僅可以是生命的生態(tài)形式,也是作者對精神自由和人格自由的一種重要體現(xiàn)。著名詩人蘇軾的許多作品,都有著強大的精神結構。他的作品一般都有著強烈的哲學思考,常常會悲傷地感嘆生命的易逝,或者是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表達著自己想要與神仙結伴同行,想要與明月長相廝守的夢想,然而明知夢想遙不可及,卻還是想要通過詩歌將自己無限的遺憾的思想感情傳達出來。他的詩中也會常常借用是閉合的夜光,從而引申到無窮無盡的宇宙,向后人傳達他超然物外的生死觀。因此他的作品常常都有著超然物外的哲學思想,而在他之后的作品或句子,哪怕再絢麗多姿,也難以達到他的思想境界和藝術感。在散文的教學中,讓學生去學習散文中的哲學思想,領悟哲學之美,更加能夠調動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生活的積極探究。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散文之美是多種多樣的,除了上面所說的語言之美、構思之美、抒情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這五個方面,還有許許多多的地方需要讀者去領會和發(fā)掘。讀者只有真正深刻地理解領會什么是散文之美,才能真正感悟到一篇散文的內涵,也才能夠在自己的散文創(chuàng)作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美?,F(xiàn)在散文的寫作教學,也逐漸成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審美教學,而這些需要我們去用心體會,用心感受,用心發(fā)現(xiàn)。
【參考文獻】
[1]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第五幕第一場)[A]//莎士比亞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
[2]李敬.中學散文教學初探[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7.
[3]楊敬麗.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散文寫作教學探索[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1.
[4]殷春蘭.論初中散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策略[D].蘇州:蘇州大學,2013.
[5]方希文.合理定位初中散文教學內容的實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