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仿
摘 要:作為教師,應該努力改進自己的課堂,在引導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重視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結合,巧用文本資源,準確地找到訓練契機,對學生進行長期、有目的的訓練,才能更好地提升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訓練點;朗讀;感悟;拓展升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學習祖國的語言,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但是,實際教學中部分老師往往忽略了語言文字的品味、賞析和運用,語文味蕩然無存。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巧用現(xiàn)有的文本資源,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下面根據平時的語文教學實踐來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研讀教材,找準訓練點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12課《姥姥的剪紙》中,姥姥手里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為了讓孩子感受姥姥剪紙技藝高超,我引導孩子反復朗讀鄰居們的嘖嘖贊嘆:“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边呑x邊想象姥姥剪的貓、虎、母雞、公雞的形象,孩子們充分感受到姥姥“要什么就有什么”“無所不能”。緊接著,讓孩子們也來夸夸,他們興致大發(fā),學著鄰居的樣子紛紛贊嘆:“你姥姥神了,剪狗像狗,剪狼像狼,剪頭老牛能耕地,剪只小鳥能唱歌……”孩子們的嘖嘖贊嘆聲雖然有點夸張,但是很形象,可以讓大家真切地感受到姥姥剪紙技藝的深入人心。再如文章結尾處,當看到姥姥寄來的剪紙時,“我知道,這是姥姥對我的期待?!弊x完整段文字,我及時追問:“姥姥期待‘我什么?”孩子們紛紛舉手:期待“我”早日學成歸來;期待“我”早日報效祖國;期待“我”無論走多遠、走多久,都不要忘記姥姥,不要忘記和姥姥之間的深情……此處訓練既鍛煉了孩子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加深了孩子們對課文情感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體會到“我”和姥姥之間的濃濃深情,可謂是一舉多得。因此,我們的閱讀教學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要引導孩子讀懂文字背后蘊藏的東西,要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我們的語文課才會更富有語文味,這就要求老師必須認真研讀教材,挖掘并找準教材潛在的語言訓練點,讓學生反復訓練,聽說讀寫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二、結合文本,重視朗讀和感悟
要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就要強化朗讀和感悟,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多讀課文,讀透課文,讀懂文字背后的東西,才能有所感悟,進而指導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悟,我認為這既是學習語言文字的有效手段,也是積累語言文字、表達感悟的有效方法。在教學《輪椅上的霍金》一課第四自然段時,我問:“醫(yī)生診斷霍金只能活兩年,為什么他卻一直頑強地活下來,成為世界公認的科學巨人?”孩子們立馬聚焦課文,鎖定“雖然……但是……飛出了……飛出了……飛出了……飛到了……飛向了……”一句,通過個人小聲讀暢談感受、師生合作讀深化理解、全體齊讀等多種方式表達敬佩之情,深刻體會到盡管霍金身體沒有離開輪椅,可是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思考,他在極其困難的境況下,取得了驚人的研究成果,因而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這樣反復朗讀,讀悟結合,相得益彰,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尋找課文內容的“空白點”,拓展升華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經典作品,都是值得老師仔細研讀、深入研究的,許多課文中都留下想象的空間,這就是文章內容的空白點,它能夠激發(fā)孩子的想象,激活孩子的思維,從而引發(fā)孩子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使孩子對文章達到個性化的理解,這將成為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契機”。
例如,《愛之鏈》一課結尾:“她輕輕地親吻著丈夫那粗糙的臉頰,喃喃地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親愛的,喬依……”課文學到這兒,為了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喬依和女店主是互敬互愛的好夫妻,我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理解將女店主沒有說完的話補充完整,孩子們話語中包含著對喬依找不到工作的安慰,也包含著對人間真情的贊揚。之后又引導孩子以“喬依醒來……”為開頭,展開想象寫一段話,給孩子自由想象和發(fā)揮的空間。因為孩子們受到了文中真情的感染,寫起來內容翔實,有的孩子構思善良的喬依日后在老婦人家的大公司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有的孩子構思樂于助人的喬依得到了一個大富翁的支持開了一家小公司,還有的孩子構思喬依夫婦倆因為善良助人被評為“全美十大愛心家庭”之一……他們的作品不僅注意到故事情節(jié)的連續(xù)性,描寫時還抓住了人物的對話、表情和動作這些細節(jié),使“愛”的主題得到升華。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讓語文課充滿濃濃的語文味,多一些朗讀感悟,多一些咬文嚼字,多一些讀寫結合。作為教師,應該努力改進自己的課堂,在引導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重視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結合,巧用文本資源,準確地找到訓練契機,對學生進行長期、有目的的訓練,才能更好地提升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大吉.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的訓練[J].新課程,2017.
[2]郭秋.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石:語言文字訓練[J].新課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