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分離讓學生無法形成對語文知識的整體理解,只有利用讀寫結合模式才能真正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本文首先分析了讀寫結合教學模式開展的必要性,然后結合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案例分析讀寫結合的具體應用,以為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讀寫結合
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都是教學內容中最為重要的兩部分,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發(fā)展為目標,構建多樣化的讀寫結合課堂,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一、讀寫結合教學模式開展的必要性
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實行讀寫結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一方面,學生的學習階段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低年級階段相比,高年級學生不僅僅需要正確書寫漢語,避免語病,還需要逐漸學會精煉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學會用有感染力的語言渲染文章,學會多種不同的寫作手法,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進度。然而,由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積累總體數(shù)量較少,尚不足以通過自有訓練的方式掌握所需要的寫作能力,因此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模仿中成長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二、讀寫結合模式具體的應用
(一)結合教材,以讀帶寫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用的教學內容都是優(yōu)秀的精華作品。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加以充分地應用,通過對教材中的讀寫因素的挖掘,有目的性地在閱讀中滲透和指導。教師可以從好詞好句入手。在教學中,一般教師都會精心地品讀課文中的重點句子,這種品讀不僅要讓學生讀通、讀透,還應該指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悟出寫法,領會文章的意圖,進而學會寫作運用。例如,在《武松打虎》這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讓學生默讀,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詞語的意思,將文章的句子規(guī)劃好,勾畫出自己疑惑或者不懂的句子。學生對于自己能夠理解的句子,可以在文章旁邊進行標注,寫清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準備在課堂中進行交流。教師在課堂中對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設計,將課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作文選材能力,提高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能力。
(二)課文先行,重視讀后感訓練
讀寫結合最有效的形式就是讀后感訓練。一來學生剛讀完文章,對文章還有較深印象,同時也還在對文章進行思考,通過讀后感訓練能進一步加強學生閱讀文章的理解程度。二來學生閱讀完文章后,會有自己的感悟和體會,通過讀后感訓練,學生可以把這種感悟與體會記錄、描繪出來,從而有利于學生通過寫作進行準確表達,提高寫作能力。因此,教師應當對讀后感訓練加以重視,定時安排讀后感訓練,通過長期的訓練提高學生讀后感寫作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讀后感測試,隨時掌握學生的閱讀及寫作學習狀況,并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優(yōu)化教學內容,確保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例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但不要對文章內容進行詳細解釋。在學生閱讀完文章內容之后,教師可以立即讓學生寫一篇簡短的讀后感,考察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表達能力,并且對學生讀后感訓練效果進行檢測,并根據(jù)檢測來調整課文講解的重點。
(三)以寫促讀,拓展閱讀
寫作來源于閱讀。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平時的寫作情況來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閱讀水平,進一步地衡量學生的閱讀能力。特別是教師根據(jù)閱讀布置的寫作,更加清晰地體現(xiàn)出學生
的閱讀水平。也就是說,學生每寫完一篇作文,都是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透過寫作,教師應該看到學生的閱讀、思考、鑒賞、創(chuàng)造,這種創(chuàng)造的成就感就會遷移到閱讀中,讓原本不感興趣的閱讀變得興趣盎然,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優(yōu)化了閱讀教學,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一種動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讀、欣賞作家筆下的各種動物,學會使用總分段式、過渡段式、擬人、夸張等寫作方法,帶領學生學習《小麻雀》這一課,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地學習、積累觀察動物以及動物交流等方法和精彩的詞句段等。
(四)加強仿寫與創(chuàng)新
鑒于高年級小學生還不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與寫作技巧,那么在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對文章進行仿寫來強化學生的讀寫能力。要想對閱讀文章進行仿寫,那么學生必須要對文章有足夠的了解,也就是只有在一定閱讀能力的支持下,仿寫才能正常展開。同時,學生在仿寫時可以充分模仿文章的寫作技巧,并在多次訓練后,學生也能逐漸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當然,仿寫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提高學生讀寫能力,卻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因此,教師還要以續(xù)寫的方式,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師可以把后羿射日的故事去掉結尾,并讓學生閱讀。之后,教師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想象,為這個故事續(xù)寫一個結局。通過仿寫與續(xù)寫,學生能夠有效理解閱讀內容,充分應用寫作技巧,從而全面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五)回歸生活,提高學生讀寫能力
課堂教學知識并不能涵蓋語文的全部,語言的精彩及語言能力的提升更多是從生活中獲得的,“一切知識源于生活”即是最好的概括,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倡導學生提高課外閱讀能力,從生活中體會語言的魅力,通過課堂所學來描述生活中遇到的種種,這也是人類文化不斷提升的重要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生活素材來提升讀寫結合在語文能力提升中的作用,實現(xiàn)教育回歸生活,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欣賞文字語言的優(yōu)美,提高學生的精神修養(yǎng),并能通過文字再現(xiàn)生活的美好。例如講《一諾千金》時就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來寫下“守信用”的意義,最終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結語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讀寫結合”必然是未來語文的基礎手段,閱讀作為吸收知識的過程,結合語言表達的寫作過程,必然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理清讀與寫的關系,結合課文內容充分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來實現(xiàn)讀與寫的有效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永玲.讀寫結合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甘肅教育,2018(02):101.
[2]東野廣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4):54.
作者簡介:盛莉(1978—),女(漢族),湖南衡陽,衡陽市實驗小學,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主要從事語文,品德與社會,等學科的教育研究。
(作者單位:衡陽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