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見
摘 要:學生在學習和使用漢字時,會出現(xiàn)寫錯別字現(xiàn)象、誤用字詞成語現(xiàn)象、對一些耳熟能詳?shù)臐h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現(xiàn)象。文章從闡釋字義讓學生準確把握漢字形體及其含義、分析字詞讓學生不斷加深對古詩文的理解兩方面,對重視漢字解讀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進行探討。
關鍵詞:漢字解讀;語文素養(yǎng);傳統(tǒng)文化;提高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09-0048-01
當前,一些學生在學習和使用漢字時,會出現(xiàn)寫錯別字現(xiàn)象、誤用字詞成語現(xiàn)象、對一些耳熟能詳?shù)臐h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現(xiàn)象,等等。而漢字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文明的驕傲,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不可忽視的,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廣大教師要重視漢字解讀,不斷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一、闡釋字義,讓學生準確把握漢字形體及其含義
千百年來,漢字字義正在不同程度地發(fā)生改變,但是有些字義的某些要素卻永遠地保留在漢字形體當中。教師完全可以通過分析漢字形體,幫助學生理解字義,辨別近似形體。例如,學生經(jīng)常將“風急天高猿嘯哀”的“哀”寫成“衰”。教師可以這樣來分析“哀”字的字形:“哀”由“衣”和“口”組成,哀傷之情由“口”發(fā)出,所以“哀”字中間的部件為“口”。明確了這一點,學生就會很容易將“哀”和“衰”區(qū)分開來。又如,“雄飛雌從繞林間”一句中的“雌”字,學生總是把“隹”的左邊寫成“止”,實際上,這個字是由“此”和“隹”組成,“此”讀音為cǐ,和“雌”讀音cí非常接近。“只是當時已惘然”一句中的“惘”字,學生容易把這個字右邊封口的部分寫成“門”,而實際上這個字的右半部分是由“網(wǎng)”和“亡”這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左邊的豎心旁表示這個字和人的心理有關。
漢語中存在不少近義詞,古今都是如此?,F(xiàn)代漢語中的近義詞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分辨,古詩文中的近義詞難度就大了,如“行”“走”“奔”這一組表示人行動的詞語,教師通過字形來分析,就會讓學生很容易把握住它們的細微區(qū)別。
二、分析字詞,讓學生不斷加深對古詩文的理解
漢字形體中隱藏著豐富的古代文化,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可適當?shù)亟Y(jié)合具體字詞進行分析,以加深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繼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例如,講解漢字中左耳旁和右耳旁的區(qū)別時,教師可以結(jié)合實例對“左阜右邑”進行詳細解釋。所謂“左阜”指的是左耳旁和“阜(土山)”有關,左耳旁本為“阜”字,甲骨文中寫作,橫過來寫就是,很像一座山的形狀,它作為偏旁就成為現(xiàn)在的左耳旁,以它為偏旁的字都和山有關?!摆槌刂~,入于權(quán)家”句中的“陂”指池塘邊的斜坡;“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句中的“除”指臺階;“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句中的“阡陌”指田間隆起的田埂,實指田間小路;“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句中的“陰”指的是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漢陰就是漢水的南面;“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句中的“陽”指的是山的南面、水的北面,河陽就是黃河的北面?!瓣帯焙汀瓣枴倍己蜕剑ㄆ拢┯嘘P,山北水南謂之陰,山南水北謂之陽。這和古代人對大自然的觀察有關,因為古人發(fā)現(xiàn)山的北面和水流南面的斜坡陽光幾乎照射不到,所以稱之為“陰”,山的南面和水流北面的斜坡太陽可以照射到,所以稱之為“陽”。直到現(xiàn)在,很多地名里還保留著這個特點,如淮陰、江陰、湯陰、湘陰、漢陰、山陰、蒙陰、華陰、襄陽、漢陽、涇陽、汾陽、溧陽、泗陽、渦陽、濮陽、洛陽、淮陽、阜陽、山陽、衡陽等?!坝乙亍敝傅氖怯叶院统且兀闯擎?zhèn))有關,右耳旁由古代的“邑”字演變而來,“邑”字的字體流變是:
三、結(jié)語
中華漢字需要學生去發(fā)掘和繼承,更需要學生弘揚和發(fā)展。在教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用自己專業(yè)的知識,給學生分析漢字字形,解釋字義,闡明其背后隱藏的文化內(nèi)涵。這樣,既教好了漢字,又可以讓學生增長知識,繼承我國優(yōu)秀的古代文化遺產(chǎn),還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從而增強整個社會的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張毅,金潔.淺談古文字學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的益處和運用[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2013(03).
[2]李運富.傳統(tǒng)語言文字學與現(xiàn)代語言教學[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2(01).